浅析孙犁创作特色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孙犁以他独特的风格,构成了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本文从中国民族化特性以及传统文化中关于意境的理论,对孙犁文学创作的个性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关键词孙犁;创作特色;民族化;意境
  
  一、民族化是孙犁创作的总体特征
  
  别林斯基曾经指出:“文学中的民族性是什么?那是民族特性的烙印,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标记。”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评价孙犁的创作。孙犁的小说、散文包蕴着丰富、细腻、复杂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这是孙犁创作民族化特色的第一个表现。
  孙犁的抗日战争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转折关头的生活和情绪。在这些小说中,孙犁塑造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是抗日战争的急风暴雨的产儿。抗日战争是民族的危难,危难中也蕴藏着转机。民族的命运决定着每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抗日战争所引起的人们性格的社会质变比任何时候都强烈、明显、深沉。《钟》里的尼姑慧秀,面对汉奸的威逼,不为所动,坚决不出卖抗日村长大秋;《芦花荡》里的老头儿,在抗日激情的感召下,表现出无穷的智慧;《刑兰》里的中年男子刑兰从小当长工放羊,家里极穷,连小女孩都没有裤子穿,可是却一声不吭地拿出自己的柴火为抗日的同志取暖;《新安游记》中的熊氏三杰之一,亲手杀死做汉奸的伯父,在战斗中受伤后,为了不连累同志,举枪打死自己。在那个苦难的时代,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华民族迸发出了夺目的精神火花。
  同样,孙犁反映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小说中,也塑造了双眉、李三、傅老刚、九儿、四儿等形象。这些形象集中表现了民族和希求,即不仅渴望民族解放,而且渴望建设美满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新的社会里,由于经济基础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改变了。《铁木前传》中的黎老东和傅老刚在以前的贫困生活中结成了美好的友谊,但是在由穷到富,由小农经济向互助合作过渡的衔接交界处,却产生深刻的裂痕,分道扬镳了。文学作品是要反映时代的,写永恒的、抽象的人的作品从来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性的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下,人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来优秀的议文学作品,无不紧扣时代、社会的脉搏,反映时代的变化。孙犁的作品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就是因为他的作品蕴含了复杂、深刻的时代内容。
  孙犁作品描绘了大量的反映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的风俗画,这也是民族内容的一个方面。
  孙犁的小说中有着一股浓郁的苇子香、荷花香。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浩渺的水淀里、芦花荡里,小伙子们驾驶着小船,唱着渔歌;岸边的阳光里,姑娘们油饰船只,结织渔网;平原的地道里,战斗的人们倾听着外面密集的枪声,突然传来新生婴儿的“哇哇”声,一个民族的后代诞生了,战斗结束后,家家的婆婆、媳妇嗡嗡地摇起了纺车……解放以后,俊俏、热情、泼辣的双眉刚刚排戏回来,又忙忙地走到“东头说媒的大顺义”、“西头好抹牌的小黄犁”家里,说服他们加入互助组;村口一批共青团员围着通红的铁匠炉,在欢声笑话中,他们锤打着家具,也锤打着爱情。共同的信念,团体的力量,使他们精神极度高昂,新的生活就在他们的脚下……这是民族的风土人情,也是时代的透彻映现。
  孙犁的创作民族化特色也表现在他对民族形式的借鉴、吸收和创新上。要借鉴,必须要大量读书。孙犁在《与友人论学习古文》中谈到学习古文的三条途径:“一是和读历史结合,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汉书、新五代史、文章好,此外断代史暂时不读也可”;二是从“读历史笔记小说入手,石印的《笔记小说大观》、商务印《清代笔记小说选》等,至于象世说新语、唐语林、摭言、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则应列入必读的书”;三是“以文为主,诗、词、歌、赋并进,主要靠读……有一些要背过,除去读,还要作,对写白话文,也是有好处的”。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孙犁的读书范围之广。
  孙犁创作的民族化还表现在他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在现当代的作家中,可以说谁也逃不掉“五四”传统的影响。“五四”时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物质、技术上的贫弱,精神文化的滞后,接连而来的民族灾难和耻辱,强烈地震撼着中国人的灵魂。先进的中国人不但要从物质、技术上奋起直追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也要从内在精神文化,民族心理素质上改造中国人。“五四”先驱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对中国封建文学的魂灵——封建道统观念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这是一个反叛的时代,在摧毁旧的封建大厦的同时试图建立新的秩序和规范。“五四”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这种传统滋养着、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二、意境之美是孙犁的创作的艺术追求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范畴。古代中国诗词,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一个阔大的艺术境界,具有感发的力量与感发的生命。当一定的事物形象激发一定的艺术想象以进行艺术创作时,这便意味着意境的产生及体现的过程,也就是意与境统一的过程。通过艺术形象以创造意境,是成功的诗、画创作的根本。
  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把意境这一范畴运用到一切文学创作上。“意”即体现在作品中、和作品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作家思想感情、精神品质、道德人格等;“境”即是作家描写的景物,创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意”与“境”结合的问题,这就是靠作家的艺术才能、艺术技巧来实现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境界高下的问题。凡是伟大的作品都是境界非常高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具有宏大的历史场面,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巨幅画卷,深刻地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红楼梦》展现了封建地主阶级日益没落、衰败的大趋势和新思想、新观念对旧的宋、明理学的日益激烈的冲击,其内容之丰富、细节之真实、描写艺术之高超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史上的一大高峰。这两作品都自成一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读者潜入其中,就象走进一座巨大的艺术宫殿,迷而不返。
  境界有大小之分,但并不决定其高下。在这方面,近人王国维论述得很详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但是,境界大小和境界高下的确是有关系的。表现历史和时代的主旋律,描写重大的革命斗争和重大的政治事件,当然比只写琐碎的个人生活小事和个人的感情有意义得多,林默涵说:“精细地雕刻一片树叶子,其意义当然不能同描绘革命风暴的历史相比拟。”是十分正确的。孙犁的作品一般都不正面描写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但是孙犁对题材开掘很深,往往借小人物的命运反映重大的时代社会主题,反映民族的命运。这是孙犁作品达到很高境界的原因之一。
  境界的基本要素是真实。虚伪浮夸的作品令人厌恶,何谈境界。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真实是孙犁小说、散文的首要特点。这一点和孙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有关,也和孙犁正直朴实的人格特点有关。即使在浮夸风、伪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里,孙犁也不为所动,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决捍卫现实主义的原则,严格按照生活真实去写,不违背自己的艺术良知。正因为如此,孙犁作品具有真实的品格,能够受得起时间的检验。
  深刻的哲理、议论也能提高作品的意境。优秀的作品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托尔斯泰、雨果的小说,有大段大段的议论,这些议论成为作品重要组成部分。在孙犁的创作中,也有许多议论,《铁木前传》里有关爱情的一段议论增强了作品的主题,开掘了文章的意境。孙犁晚年的散文,更是以“理”取胜,以《耕堂读书记》为例,这组散文借读书这种形式,披沙拣金,烛微显幽,历史与现实呼应,叙述与议论并进。谈古人古书,说今人今事,叙道人物与时代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谈道德、伦理、情操,立命、修身、作文;剖析创作与欣赏中的种种疑难,难出肯定的一家之言。
  孙犁往往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人物感情深处的细微悸动,而后再淡化环境,把感情推得远大无边,浸入作品之处,又潜入读者之心,达到景近情远,使一种美感油然而生。《风云初记》写子午镇的妇女们第一次拿起刀保卫祖国的时候,“野外起风了,摇撼着场地边的一排柳树,柳树知道,狂风中已经有了春天的消息,地心的春天的温暖,已经涌到它身上来,春天的浆液,已经在他们的嫩枝里涨满,就象平原妇女的身体里,涌动着新的战斗的血液一样。”这里,淡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春天的浆液随同柳树的嫩枝儿浸润到读者的心里,一种对妇女飒爽英姿的遐想,一种美的艺术境界,又深又远地扩散开来。孙犁擅长从真实的自然情景中揉进去美的联想,就象看见湖面上荡开的涟漪。
  情景交融是孙犁创造意境的又一手法。《荷花淀》这篇小说,有人说是诗的小说,小说的诗,这是十分精到的概括。
  孙犁注意情感的控制,将丰富的感情含蕴在描写和人物对话里。他的小说不以情节曲折动人见长,也不以对人物精雕细刻取胜,他着重表现人物心灵颤动而引起的情感变化,善于以主观感受来表现生活。《荷花淀》的开头对“芦花飘风芦叶黄”的白洋淀芦苇收获季节的描述,对水生的女人在月下编席的宁静温馨劳动场面的描写,都很难看出是处在烽火连天的战争环境。这种对环境的美化和净化,显然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现。
  孙犁的小说将一幅幅鲜明、逼真、具体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又将含蓄、朦胧、丰富的底蕴刻在读者的想象中,具有历久弥新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犁,著.孙犁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2]管蠡,著.孙犁传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王国维,著.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别林斯基,著.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汤静(1982— ),女,河南信阳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文科基础部助教,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尊重学生是教师应有的师德,是建设和谐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从教育的细节着手,做教育的有心人  关键词 尊重学生:关注细节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决不是教师挂在嘴上的一句时髦口号,一种虚假的装饰,而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情怀,一种努力追求的教育理念。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学生就会学习粗俗、浅陋;教师对学生的不平等,学生就会学习无礼。学生的身上有我们教师的影子。尊重学生要
期刊
摘要 阅读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的智力,还有学生的情感,想象、兴趣、动机、情绪等非智力因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对此注意不够,由此就导致了中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中的诸多不良现象。本文透过表象分析背后的心理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矫正策略,希望能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有所帮助。  关键词 课外阅读;不当心理;矫正策略    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认知活动,这其
期刊
摘要 学生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或跨学科知识多层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阐述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 综合能力;语文学科;培养    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竞争、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
期刊
摘要 当代高校教师在整个社会日益关注知识的实用价值压力下,强烈的自尊意识与自我实现愿望会时常给他们带来一种挫折感,如不及时调整或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心理现象。本文从引起高校教师挫折心理的原因及挫折容忍力的差异着手分析,结合高校教师由职业特征而产生的某种性格共性,强调挫折心理形成后对其乃至周边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伤害,从而引起读者对这种心理现象的关注,最后,作者在教师本人如何学习和运用
期刊
摘要 长期以来创造性叛逆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内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而文学翻译因其特殊性更加强调创造性叛逆在“再创造”中的作用与地位。本文将对创造性叛逆的概念渊源,必要性与必然性,媒介者与接受者以及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几个方面做一番描述,以此说明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媒介者;接受者;接受环境    一、概念渊源    创造性叛逆这一提法是由法国文学社会学家
期刊
摘要 实验教学在电子技术类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实验教学培养的人才已不适应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求,必须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化仿真    实验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现代的自然科学
期刊
摘要 元素与化合物在化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进行教学,本文从直观性,理论指导,内在联系,反应条件,物质性质,知识系统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元素;化合物;教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的科学。物质就是指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所以,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化学教学过程来看,一般都是从物质运动的直观开始。因此,从教学法的角
期刊
摘要 新入园的孩子多数都会哭闹,一般分为六个阶段:①全天哭闹阶段;②有时哭有时玩阶段;③早晚哭闹阶段;④过渡环节哭闹阶段;⑤早上来园哭闹阶段;⑥周一早上哭闹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做好了新生入园的准备工作,亲切的接待幼儿入园,稳定幼儿情绪;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大缓解了“分离焦虑”情绪,从而使孩子们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 分离焦虑;陌
期刊
摘要 由财政部资助,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的课题研究,历时三年,集国内数十家省市卫生厅、局、一流大学、医院、近百位专家联合攻关,已形成了《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总则》三个纲领性文件,并在全国开始试行。要让这一研究成果成为促进我国临床医师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崔化剂和方向盘,就需要相关管理者清楚地了
期刊
摘要 教育歧视是教育领域存在的一种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它表现在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天赋,个性,分数,种族,身体和家庭等方面的不同态度,来源于应试教育体制,教师的个人偏见和社会的传统评价标准。教育歧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人力资源的利用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从法律,制度和舆论宣传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关键词 教育;教育歧视;公平    一、教育歧视的概念    (一)教育歧视的概念  教育歧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