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播音主持是语言艺术的有声表现它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外化形式,内在地蕴含着艺术的原理、规律和美学的性质、特色。来自播音主持本身的艺术特质,决定了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在注重基本的专业技术、技巧训练的同时,也应将艺术知识的传授、艺术原理的总结、艺术感受力的塑成和审美修养的提升等作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丰富并深化学生的艺术气质、审美境界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播音 主持 艺术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15-01
一、播音主持应加强美感训练,实现审美提升
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追求融真于美、融善于美的审美意识,在当代大众传播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现实生活所造成的压力和精神异化状态将常人囚禁在繁琐乏味的功利世界,视手段为最终目的,逐渐丧失了发现美的意识、感受美的能力和向精神更高境界飞跃的旨趣。而大众传媒的重要使命除了单纯的信息传播,更在于引导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审美趣味的完善。这就使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直接面对、影响受众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尤其重任在肩。他们的言语状态、行为举止、外化的情感和思想须传达出人类在固有审美意识的召唤下对真、善、美的可贵追求,通过有声语言的传递、交流,以无形的言传身教达到提升大众的目的。
这就特别要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加强对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而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鉴赏训练无疑为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但凡伟大的艺术品都是人类理想中真、善、美的结晶,是人类高级审美意识和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罗的《维纳斯》、卡什的《愤怒的丘吉尔》、王羲之的《兰亭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李白的《将进酒》、曹雪芹的《红楼梦》、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京剧《拾玉镯》、电影《美丽心灵》与《阿凡达》……或柔婉或雄健,或悲叹或欢畅,或赏心悦目或催人泪下,虽表达手段多样,却无一例外共同言说着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大量体验、感受,学生的心理定势和思维模式将发生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转型,增强美感敏锐度,从而像优秀艺术家通过不朽的作品净化人、引导人、提升人那样,通过自己的播音主持创作而为广大受众的精神领域吹去融合着真、善、美的高雅、高贵、高尚品质的清新氧气。
二、加强人文熏陶,培养社会责任感
每一件美的作品,其人文底蕴的厚重、广博,无不渗透着作品背后艺术创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强大。正因为他们胸怀的博大、思维的深远,才有着艺术深刻人文性的孕育,才有着深远精神影响的生成。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主体,同样应在强大人格力量的支撑下通过对生活缜密又独到的思考,启迪受众对生活的哲思、对美好的追求、对自身的最终关怀。在其他艺术形式中,人格力量是必须通过完工成形的艺术作品而呈现在欣赏者的视域和心境中的——米勒的《拾穗者》通过农妇劳作的画面体现着画家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肖邦的《革命》在激越的旋律中流露出作曲家对祖国深厚的挚爱。在這一领悟、借鉴的过程中,最重要是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媒体人对大众的服务和提升,前提条件和内在保证就在于那强烈的负责态度,它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不断钻研技巧、修养身心、提高节目品质的欲望和动力,也决定了他们能够真正加以履行和完成服务受众、提升受众的社会职责。在这一点上,伟大的艺术家又无声地做出了表率。每一件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涌动着创作者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在创造着知觉美感的同时,更向世人传达着他们对世界的赞美、评判和改良社会、改造世界、改善生活的期望,绘制着各自心中理想生存的蓝图。摄影师凭镜头里的自然景观向人言说家园的美好、呼吁环保的重要,电影导演凭银幕上的情感故事揭示真爱的价值、歌颂大爱的永恒,文学家执笔写下官场黑暗、呼唤公正的回归……这种兼济天下、为民谋福的责任感,进一步促成艺术家对自身技巧、手法和风格的严格要求,将最满意的作品呈现于世人。在艺术教育中,学生通过对伟大艺术家强烈责任精神的感受、认同和同化,使自己内心的责任感萌生、发育并不断壮大,为真正成为服务大众、提升大众的使命承担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艺术教育,培育艺术思维
艺术往往是相通的。基于这种共通性,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教育能为播音主持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造型艺术的形式组合和视觉呈现法则为播音创作的情景再现启发,表情艺术的音乐表现和情感外化方式为播音主持创作的有声语言艺术化呈现和内在情感流动状态提供参考,综合艺术的故事叙述手法和场面、境头的组合技巧为主持创作的串联衔接能力激发灵感,实用艺术“实用+审美”的双重表征和鉴赏心理又为当今播音主持活动“信息内容+审美传达”的双重考究提供合理性支持,各类艺术作品的多重结构(从感性文本到再现内容,再到思想意蕴的内在逻辑上升)为播音主持创作主体透过稿件和节目形式挖掘、展现稿件内在精神和节目深层主旨提出要求,而艺术作品引发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之间人际交流对话的现象,则引导播音员和主持人对虚拟对象感与和谐沟通氛围的营造。
在艺术相通性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只有创作方法与体现程度、分寸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由此,播音主持专业应该在保证专业技巧性、理论性课程的数量和学时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其他艺术门类创作规律和鉴赏理论对本专业教学的重要辅助作用,加开相关课程,增强培养力度,坚持泛艺术教育的工作理念,通过对众多艺术门类的知识传授和实例欣赏,帮助学生拓展艺术视野、丰富艺术感受,同时寻找各类艺术的共同特征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的创作、欣赏特点,无形中培养起艺术思维,融会贯通,更好地将艺术的本质规律运用于自己的播音主持创作当中。
参考文献
[1]陈昌辉:《综艺节目主持群的分工与配合》,《新闻爱好者》2008年8月下半月刊。
[2]王群主编,《电视主持传播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6页。
[关键词]播音 主持 艺术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15-01
一、播音主持应加强美感训练,实现审美提升
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追求融真于美、融善于美的审美意识,在当代大众传播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现实生活所造成的压力和精神异化状态将常人囚禁在繁琐乏味的功利世界,视手段为最终目的,逐渐丧失了发现美的意识、感受美的能力和向精神更高境界飞跃的旨趣。而大众传媒的重要使命除了单纯的信息传播,更在于引导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审美趣味的完善。这就使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直接面对、影响受众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尤其重任在肩。他们的言语状态、行为举止、外化的情感和思想须传达出人类在固有审美意识的召唤下对真、善、美的可贵追求,通过有声语言的传递、交流,以无形的言传身教达到提升大众的目的。
这就特别要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加强对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而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鉴赏训练无疑为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但凡伟大的艺术品都是人类理想中真、善、美的结晶,是人类高级审美意识和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罗的《维纳斯》、卡什的《愤怒的丘吉尔》、王羲之的《兰亭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李白的《将进酒》、曹雪芹的《红楼梦》、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京剧《拾玉镯》、电影《美丽心灵》与《阿凡达》……或柔婉或雄健,或悲叹或欢畅,或赏心悦目或催人泪下,虽表达手段多样,却无一例外共同言说着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大量体验、感受,学生的心理定势和思维模式将发生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转型,增强美感敏锐度,从而像优秀艺术家通过不朽的作品净化人、引导人、提升人那样,通过自己的播音主持创作而为广大受众的精神领域吹去融合着真、善、美的高雅、高贵、高尚品质的清新氧气。
二、加强人文熏陶,培养社会责任感
每一件美的作品,其人文底蕴的厚重、广博,无不渗透着作品背后艺术创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强大。正因为他们胸怀的博大、思维的深远,才有着艺术深刻人文性的孕育,才有着深远精神影响的生成。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主体,同样应在强大人格力量的支撑下通过对生活缜密又独到的思考,启迪受众对生活的哲思、对美好的追求、对自身的最终关怀。在其他艺术形式中,人格力量是必须通过完工成形的艺术作品而呈现在欣赏者的视域和心境中的——米勒的《拾穗者》通过农妇劳作的画面体现着画家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肖邦的《革命》在激越的旋律中流露出作曲家对祖国深厚的挚爱。在這一领悟、借鉴的过程中,最重要是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媒体人对大众的服务和提升,前提条件和内在保证就在于那强烈的负责态度,它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不断钻研技巧、修养身心、提高节目品质的欲望和动力,也决定了他们能够真正加以履行和完成服务受众、提升受众的社会职责。在这一点上,伟大的艺术家又无声地做出了表率。每一件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涌动着创作者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在创造着知觉美感的同时,更向世人传达着他们对世界的赞美、评判和改良社会、改造世界、改善生活的期望,绘制着各自心中理想生存的蓝图。摄影师凭镜头里的自然景观向人言说家园的美好、呼吁环保的重要,电影导演凭银幕上的情感故事揭示真爱的价值、歌颂大爱的永恒,文学家执笔写下官场黑暗、呼唤公正的回归……这种兼济天下、为民谋福的责任感,进一步促成艺术家对自身技巧、手法和风格的严格要求,将最满意的作品呈现于世人。在艺术教育中,学生通过对伟大艺术家强烈责任精神的感受、认同和同化,使自己内心的责任感萌生、发育并不断壮大,为真正成为服务大众、提升大众的使命承担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艺术教育,培育艺术思维
艺术往往是相通的。基于这种共通性,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教育能为播音主持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造型艺术的形式组合和视觉呈现法则为播音创作的情景再现启发,表情艺术的音乐表现和情感外化方式为播音主持创作的有声语言艺术化呈现和内在情感流动状态提供参考,综合艺术的故事叙述手法和场面、境头的组合技巧为主持创作的串联衔接能力激发灵感,实用艺术“实用+审美”的双重表征和鉴赏心理又为当今播音主持活动“信息内容+审美传达”的双重考究提供合理性支持,各类艺术作品的多重结构(从感性文本到再现内容,再到思想意蕴的内在逻辑上升)为播音主持创作主体透过稿件和节目形式挖掘、展现稿件内在精神和节目深层主旨提出要求,而艺术作品引发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之间人际交流对话的现象,则引导播音员和主持人对虚拟对象感与和谐沟通氛围的营造。
在艺术相通性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只有创作方法与体现程度、分寸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由此,播音主持专业应该在保证专业技巧性、理论性课程的数量和学时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其他艺术门类创作规律和鉴赏理论对本专业教学的重要辅助作用,加开相关课程,增强培养力度,坚持泛艺术教育的工作理念,通过对众多艺术门类的知识传授和实例欣赏,帮助学生拓展艺术视野、丰富艺术感受,同时寻找各类艺术的共同特征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的创作、欣赏特点,无形中培养起艺术思维,融会贯通,更好地将艺术的本质规律运用于自己的播音主持创作当中。
参考文献
[1]陈昌辉:《综艺节目主持群的分工与配合》,《新闻爱好者》2008年8月下半月刊。
[2]王群主编,《电视主持传播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