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智能建筑通信协议也变得非常多样化。本文从开展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因素开展分析,对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进行了说明,以期能够为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系统;模型构建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物内部控制对象功能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各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建筑物对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系统集成应用而生。通信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组成了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使原来建筑物从单纯弱电系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设计者将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和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到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中,充分发挥现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作用和潜力。
一、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建模
简单来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就是通过建筑中结构化的布线系统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等手段,实现智能建筑内部各个子系统协议、接口等内容都趋于标准化以及规范化。表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将智能建筑中的软硬件连接方式、信息内容的格式、传输方式和手段都进行标准化以及规范化要求,确保内部的各个设备、功能能够集成到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系统中去,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同时也便于对其集中管理,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系统主要就是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并传输信息。通常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信息化建筑施工,能够将用户需求作为分析的基础, 形成系统的逻辑结构,辅助数据模型的建立。相关数据需要被存储到数据库之中才能发生作用, 将其利用起来,建立组件和分布式模型,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实现不同物理位置和功能的系统协同运行的目标。
功能模型精细(准)化属于目前建筑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重点落在对象、模块、组件以及开发环境等上面。综合各个方面需求内容,确保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是当前信息化施工建立的前提。
二、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研究因素
(一)业主方面的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地提高,对于与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建筑工程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传统的建筑工程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新要求。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工作就非常有必要了。此外,由于我国智能建筑标准制定的时间比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某些建设单位,仍然存在弱电系统集成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甚至部分主管领导对于设备自动化以及系统集成方面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开展智能系统定位工作时往往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偏差,出现了过分贪多的问题,最终在进行项目工程开展时往往难以达到要求,智能建筑不能顺利的完工,系统智能化也就无从谈起。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建设单位对于若电子系统是否需要集成以及怎样集成都缺乏准确的认识,部分业主认为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某一项弱电系统就能够完成需要的功能,因此也就不会去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大局观念,只是去进行分散投资和建设,对于需求的分析非常不到位,导致集成管理平台系统的搭建工作一直不能顺利的完成。此外,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内容广泛,参与人数众多,在对参与各方的工作内容及职权范围进行划分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各单位间的沟通,导致项目推进困难重重,甚至引发索赔事件的出现。
(二)设计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智能建筑的建设工作时,弱电工程设计不应该落后于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安装设计,这样才能够方便后续的预埋管线、电缆管道等设计工作的开展。但是,从当前智能建筑建设的实际情况上来看,依然存在这建设项目弱电工程设计滞后于建筑结构、机电安装设计的情况。由于设计单位在开展弱电设计工作时,尚未对智能化系统设备进行最终型号的确定,也未能对智能系统的集成设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因此只能依照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最终的设计方案与智能建筑的要求出现偏差,影响到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此外,通常情况下,建筑设备的供应商往往对于图纸的内容以及建筑智能化标准缺乏精准的判断,同时他们也仅仅是与总包单位有着合同关系,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其他单位间的关系不密切,因此在于土建以及机电设计工作人员沟通时默契程度不够,导致图纸与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偏差,不仅会影响到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安全质量问题的出现。
(三)施工方面的因素
在智能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通常弱电工程都会外包出去。施工单位受限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日常的工作中对于弱电设备的了解不够深刻,而弱电分包单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与土建部门以及机电安装部门沟通不够顺畅,各个施工单位间存在着过多的交叉内容,如果依旧采用传统建筑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施工统筹协调安排工作就会过于依赖总包单位的管理能力,很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施工现场的管理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开展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单位对于智能建筑的认识程度,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责任划分,保证智能建筑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
(四)运维方面的因素
拥有了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向业主提供及时的系统状态信息,在日常的运行中,通过管理系统的预置提示,实时监测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参数,对比数据库中的预置参数,及时发现可能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隐患,提醒业主及时更换备件或维修。为建筑的平稳、高效和安全地运转,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三、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
系统集成的最终目标通常被分为两个重要的内容:首先,对于使用者而言,建筑智能系統集成需要在兼顾安全性、舒适性的前提下,达到构建一个工作效率高的环境的目标。其次,对于管理者而言,建筑智能系统集成需要达到构建一个管理方便、运营稳定并且便于维护的系统的目标。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需要实现布线系统先进,自动化系统全面,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实用性。 当前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结构通常都是采用的二层网络形式,在这样的网络形式中,上层通常是以太网络,下层则是采用速率较低的标准工控总线来完成各种硬件设备的串联工作。此外,这种集成模式还可以开发第三方的网络接口,实现将各种资源集成到网络主干上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增强。智能系统一定要有着开放性的接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子系统以及不同的设备。为促进未来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构建模型是解决当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常情况下,概念模型由以下三层组成:第一,数据通信层。这一层面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子系统中的各项设备信号进行收集、传输,保证子系统间的设备和系统互联互通。第二,分析控制层。这一层面的主要作用是对上一层面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地分析处理,并对其进行整理和过滤,之后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界面层,同时也接收界面层发出的操作指令,依此生成最终的控制信号。第三,界面显示层。这一层面主要是接收上层传输的数据,并通过图形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内容包括设备的所处位置以及当前状态信息,并且还能够形成专用的表格,生成各项历史数据,方便查询以及对系统参数进行配置管理。集成管理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在整个建筑智能系统通信网络中,数据通信层中的多协议接口模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模块,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各位于下层的子系统可能基于不同的控制网络,如RS485总线网络、工业以太网、BACnet总线和Lonworks总线等。多协议接口模块将各子系統使用的通信协议封装成子系统接口对象,以定义好的标准格式和标准接口与集成平台上层进行通讯。此外,通信层在接收到上层的控制信息后,通过对子系统接口文件系统进行控制。子系统的接口对象需要根据实际子系统数目进行设计,确保其可以顺利的纳入到集成平台中而互相间不会产生影响。
分析控制层能够通过实时数据状态管理模块来对当前系统的状态信息进行及时地收集,通过数据缓冲池来完成实时地更新,每隔一段时间就能从数据通信层获得当前各个子系统的实时数据。此外,在分析控制层还设计了状态触发模块,这样能够更好地向界面显示层发送异常的数据信息。在对数据进行状态管理时,不会全部刷新,只是对需要获取状态信息的点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节省系统的资源,保障系统运行的质量。
为了方便实现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在界面显示层也进行了工具的设计工作,以此来实现机电设备、监控设备以及门禁设备等建筑运行关键要素的直观展示,并将这些图形参数与后台进行绑定,实现图形的动态载入。另外,系统管理模块在设置用户登录权限以及方便设置系统参数等日常运维方面,对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管理模型的实现
为了能够验证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将该模型应用到了建筑物智能信息集成平台的设计当中。在SA系统上我们采用了采用文本文件的形式,在物业管理中使用MSSQL Server组织信息。集成模型当中的子系统和联动管理对象是十分复杂的,下面将对两者的实现方法进行讨论。
在BA中,集成平台中最为重要的是设备的类型及位置,同时可以对工作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因此可以说BA系统中的对象需要维护一张静态的设备表,以便于明确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等相关的信息。对于SA系统来说,集成平台则需要获取的是警告类型、告警位置等相关的数据内容,同时也监控设备和门禁等相应的设备。也就是说SA需要维护两张静态设备表和一-张警告表。
BA和BAI通信过程是以以下的方式来进行的。首先,BA系统对象会以循环的方式在每一分钟获取一次设备的信息,同时SA系统则是30秒活动一次警告信息,当系统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才能调动集成平台。其次,子系统则可以通过系统对象的get-device-info方法直接进行设备的信息获取。使用control-device 方法对设备设施控制。在该项平台还可以利用辅助决策上使用智能技术进行预测和分析,使用Agent等智能技术来提升协同工作的智能性。该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升其开放性和协同应用能力,因此在未来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结语
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实现各子系统资源的共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的各子系统也应该向着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各硬件设备有着统一的接口及协议,这样智能建筑集成系统将会取得快速地进步,性能得到不断地优化,也便于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邹平平.基于OPC技术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7(3).
[2]何艳艳,黄祖兴.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J].智能城市, 2017(2).
[3]徐靖,王小冬.浅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实现[J].建材与装饰, 2017(21).
[4]周怡,蒋雪云,吕佳宁.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市场研究概述[J].科技资讯;2011(24).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系统;模型构建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物内部控制对象功能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各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建筑物对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系统集成应用而生。通信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组成了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使原来建筑物从单纯弱电系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设计者将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和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到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中,充分发挥现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作用和潜力。
一、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建模
简单来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就是通过建筑中结构化的布线系统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等手段,实现智能建筑内部各个子系统协议、接口等内容都趋于标准化以及规范化。表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将智能建筑中的软硬件连接方式、信息内容的格式、传输方式和手段都进行标准化以及规范化要求,确保内部的各个设备、功能能够集成到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系统中去,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同时也便于对其集中管理,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系统主要就是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并传输信息。通常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信息化建筑施工,能够将用户需求作为分析的基础, 形成系统的逻辑结构,辅助数据模型的建立。相关数据需要被存储到数据库之中才能发生作用, 将其利用起来,建立组件和分布式模型,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实现不同物理位置和功能的系统协同运行的目标。
功能模型精细(准)化属于目前建筑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重点落在对象、模块、组件以及开发环境等上面。综合各个方面需求内容,确保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是当前信息化施工建立的前提。
二、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研究因素
(一)业主方面的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地提高,对于与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建筑工程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传统的建筑工程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新要求。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工作就非常有必要了。此外,由于我国智能建筑标准制定的时间比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某些建设单位,仍然存在弱电系统集成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甚至部分主管领导对于设备自动化以及系统集成方面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开展智能系统定位工作时往往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偏差,出现了过分贪多的问题,最终在进行项目工程开展时往往难以达到要求,智能建筑不能顺利的完工,系统智能化也就无从谈起。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建设单位对于若电子系统是否需要集成以及怎样集成都缺乏准确的认识,部分业主认为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某一项弱电系统就能够完成需要的功能,因此也就不会去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大局观念,只是去进行分散投资和建设,对于需求的分析非常不到位,导致集成管理平台系统的搭建工作一直不能顺利的完成。此外,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内容广泛,参与人数众多,在对参与各方的工作内容及职权范围进行划分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各单位间的沟通,导致项目推进困难重重,甚至引发索赔事件的出现。
(二)设计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智能建筑的建设工作时,弱电工程设计不应该落后于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安装设计,这样才能够方便后续的预埋管线、电缆管道等设计工作的开展。但是,从当前智能建筑建设的实际情况上来看,依然存在这建设项目弱电工程设计滞后于建筑结构、机电安装设计的情况。由于设计单位在开展弱电设计工作时,尚未对智能化系统设备进行最终型号的确定,也未能对智能系统的集成设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因此只能依照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最终的设计方案与智能建筑的要求出现偏差,影响到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此外,通常情况下,建筑设备的供应商往往对于图纸的内容以及建筑智能化标准缺乏精准的判断,同时他们也仅仅是与总包单位有着合同关系,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其他单位间的关系不密切,因此在于土建以及机电设计工作人员沟通时默契程度不够,导致图纸与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偏差,不仅会影响到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安全质量问题的出现。
(三)施工方面的因素
在智能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通常弱电工程都会外包出去。施工单位受限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日常的工作中对于弱电设备的了解不够深刻,而弱电分包单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与土建部门以及机电安装部门沟通不够顺畅,各个施工单位间存在着过多的交叉内容,如果依旧采用传统建筑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施工统筹协调安排工作就会过于依赖总包单位的管理能力,很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施工现场的管理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开展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单位对于智能建筑的认识程度,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责任划分,保证智能建筑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
(四)运维方面的因素
拥有了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向业主提供及时的系统状态信息,在日常的运行中,通过管理系统的预置提示,实时监测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参数,对比数据库中的预置参数,及时发现可能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隐患,提醒业主及时更换备件或维修。为建筑的平稳、高效和安全地运转,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三、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
系统集成的最终目标通常被分为两个重要的内容:首先,对于使用者而言,建筑智能系統集成需要在兼顾安全性、舒适性的前提下,达到构建一个工作效率高的环境的目标。其次,对于管理者而言,建筑智能系统集成需要达到构建一个管理方便、运营稳定并且便于维护的系统的目标。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需要实现布线系统先进,自动化系统全面,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实用性。 当前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结构通常都是采用的二层网络形式,在这样的网络形式中,上层通常是以太网络,下层则是采用速率较低的标准工控总线来完成各种硬件设备的串联工作。此外,这种集成模式还可以开发第三方的网络接口,实现将各种资源集成到网络主干上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增强。智能系统一定要有着开放性的接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子系统以及不同的设备。为促进未来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构建模型是解决当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常情况下,概念模型由以下三层组成:第一,数据通信层。这一层面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子系统中的各项设备信号进行收集、传输,保证子系统间的设备和系统互联互通。第二,分析控制层。这一层面的主要作用是对上一层面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地分析处理,并对其进行整理和过滤,之后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界面层,同时也接收界面层发出的操作指令,依此生成最终的控制信号。第三,界面显示层。这一层面主要是接收上层传输的数据,并通过图形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内容包括设备的所处位置以及当前状态信息,并且还能够形成专用的表格,生成各项历史数据,方便查询以及对系统参数进行配置管理。集成管理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在整个建筑智能系统通信网络中,数据通信层中的多协议接口模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模块,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各位于下层的子系统可能基于不同的控制网络,如RS485总线网络、工业以太网、BACnet总线和Lonworks总线等。多协议接口模块将各子系統使用的通信协议封装成子系统接口对象,以定义好的标准格式和标准接口与集成平台上层进行通讯。此外,通信层在接收到上层的控制信息后,通过对子系统接口文件系统进行控制。子系统的接口对象需要根据实际子系统数目进行设计,确保其可以顺利的纳入到集成平台中而互相间不会产生影响。
分析控制层能够通过实时数据状态管理模块来对当前系统的状态信息进行及时地收集,通过数据缓冲池来完成实时地更新,每隔一段时间就能从数据通信层获得当前各个子系统的实时数据。此外,在分析控制层还设计了状态触发模块,这样能够更好地向界面显示层发送异常的数据信息。在对数据进行状态管理时,不会全部刷新,只是对需要获取状态信息的点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节省系统的资源,保障系统运行的质量。
为了方便实现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在界面显示层也进行了工具的设计工作,以此来实现机电设备、监控设备以及门禁设备等建筑运行关键要素的直观展示,并将这些图形参数与后台进行绑定,实现图形的动态载入。另外,系统管理模块在设置用户登录权限以及方便设置系统参数等日常运维方面,对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管理模型的实现
为了能够验证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将该模型应用到了建筑物智能信息集成平台的设计当中。在SA系统上我们采用了采用文本文件的形式,在物业管理中使用MSSQL Server组织信息。集成模型当中的子系统和联动管理对象是十分复杂的,下面将对两者的实现方法进行讨论。
在BA中,集成平台中最为重要的是设备的类型及位置,同时可以对工作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因此可以说BA系统中的对象需要维护一张静态的设备表,以便于明确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等相关的信息。对于SA系统来说,集成平台则需要获取的是警告类型、告警位置等相关的数据内容,同时也监控设备和门禁等相应的设备。也就是说SA需要维护两张静态设备表和一-张警告表。
BA和BAI通信过程是以以下的方式来进行的。首先,BA系统对象会以循环的方式在每一分钟获取一次设备的信息,同时SA系统则是30秒活动一次警告信息,当系统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才能调动集成平台。其次,子系统则可以通过系统对象的get-device-info方法直接进行设备的信息获取。使用control-device 方法对设备设施控制。在该项平台还可以利用辅助决策上使用智能技术进行预测和分析,使用Agent等智能技术来提升协同工作的智能性。该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升其开放性和协同应用能力,因此在未来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结语
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实现各子系统资源的共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的各子系统也应该向着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各硬件设备有着统一的接口及协议,这样智能建筑集成系统将会取得快速地进步,性能得到不断地优化,也便于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邹平平.基于OPC技术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7(3).
[2]何艳艳,黄祖兴.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J].智能城市, 2017(2).
[3]徐靖,王小冬.浅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实现[J].建材与装饰, 2017(21).
[4]周怡,蒋雪云,吕佳宁.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市场研究概述[J].科技资讯;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