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及分析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应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科患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新生儿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予以PICC置管后护理其余25例为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予以常规方式护理。评价指标包括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留置时间、平均输液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新生儿具有穿刺次数少、平均留置时间长等优势,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新生儿安全可靠,具有穿刺次数少、留置时间长的有点,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导管沿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拥有8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也达10余年之久。PICC在新生儿科应用广泛,其稳定而持久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抢救危重症新生儿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中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应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析临床应用效果以及相关护理体会。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应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科患儿50例,其中患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新生儿窒息15例,新生儿重症肺炎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新生儿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其余为25例为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实验组新生儿男性12例,女性13例,体重平均为1832±152g,胎龄平均为(31.6±3.1)周;对照组新生儿男性14例,女性11例,体重平均为1762±134g,胎龄平均为(31.1±2.9)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新生儿应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准备新生儿专用PICC穿刺包(规格为1.9Fr),嘱患儿取平卧位,选择适宜穿刺点(包括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以及头静脉),常规消毒铺巾后测量导管插入长度(一般为穿刺点到胸锁关节长度),随后进行常规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拔出穿刺针,将预先冲洗修剪的PICC导管置入,按预先测得长度进行放置,退出套管后封管固定,并用无菌辅料覆盖以备用,注意操作后对穿刺点进行适当压迫。X线检查确保导管头端在满意位置。同时,采用PICC置管护理方式。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中对两组患儿观察指标包括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留置时间、平均输液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用SPSS 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涉及到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以p<0.05为标准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具有穿刺次数少、平均留置时间长等优势,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3.1 临床应用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应用不受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种的限制,在没有发生并发症的前提下,可以长时间留置导管,有利于长期反复的静脉输液治疗,而避免了患儿遭受的反复静脉穿刺痛苦。同时PICC在技术熟练的前提下,由于其操作简单,固定容易,可保持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对患儿的上肢活动影响较小。尤其重要的是,PICC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由于该处血流量较大,可以快速降低药物的浓度及渗透压,非常适合高渗性药物的输注,而保护血管免收伤害。在危重新生儿的紧急抢救中,可以快速补充药物及液体,起效较外周留置针置管更快。
  危重症新生儿,例如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等,临床护理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安全可行的血管通道,同时,此类患儿往往存在消化功能障碍,不能正常进食,长期以往即会出现营养不良,对于疾病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此时急需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这就需要建立一条长久安全的静脉通道。常规的外周静脉穿刺置管,虽然操作更加简单,但是有诸多限制,例如保留时间短,造成对患儿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长期反复穿刺易导致外周静脉的破坏、颅内压改变以及低血糖等并发症,同时常规外周置管不能实现高渗透性液体的输注,葡萄糖液浓度须不超过12.5%。本研究中实验组新生儿穿刺次数为1.3±0.6次、平均留置时间为17.3±2.8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报道显示,在患儿患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重症肺炎以及外科手术后行PICC处理,平均留置时间10.9天,而且提出,PICCC置管对于机械通气等操作无限制[1]。也有研究表明,PICC成功率可达90%以上[2]。
  3.2护理体会
  在行PICC之前影响家属阐述该操作的重要意义,取得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穿刺。有研究报道,新生儿中的低体重儿在接受PICC时一出现血氧分压降低、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以及不规则呼吸等体征,操作时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操作前患儿应提前禁食,或者将胃内容物吸出后洗胃,穿刺部位应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头静脉中选择,最佳位置为肘窝下2cm处。同时应注意,正确且有效的护理方式是延长PICC置管时间的重要原因,导管留置期间应定期(4-8h)使用10000U/L的肝素盐水(2-5ml)予以正压封管,推注时间须超过1min,发现管腔有堵塞应及时使用5×106U/L尿激酶溶栓。
  对于行PICC患儿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穿刺部位、全身及输注液体的变化,做到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并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中以穿刺后感染最为常见,主要为穿刺部位的皮肤感染以及穿刺导管污染,也可因为输注液体和内源性感染的播散造成[3]。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护理中的严格无菌观念及操作是防止感染根本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新生儿安全可靠,具有穿刺次数少、留置时间长的有点,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真珠,蒋玉蓉,刘映辉等.更换敷料不同频率对新生儿PICC导管穿刺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3)
  [2] 林真珠,叶文芳,简增娇等.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观察[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2)
  [3] 梁建紅,邵美仙,陈金爱等.PICC在危重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急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急诊抢救药物管理标准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对急诊抢救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实施控制2个月后,急诊抢救药物管理得分由实施前90分上升至98分。结论: PDCA循环模式保证了急诊抢救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是急诊抢救药品管理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办法。  关键词: PDCA循环 药品管理  PDCA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将其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之后将药物组分为抗凝组、抗血小板组、抗凝联合抗血小板组。对这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药物组在性别、消化道出血史、严重消化道出血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药物
期刊
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0-2015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患者均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进行治疗,了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的患者在经过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的治疗以后,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少数患者的肝肾出现不良反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这四年我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題进行调查,并针对性的进行细节管理,比较分析细节管理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通过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包括医院领导、资金投入、人才素质、感染管理制度等,细节管理在我院实施1年后医院的感染率降至1.95%,明显低于前4年的感染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期刊
摘要: 利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和医院病案数字化存储与管理的开发工具,来实现纸质文档通扫 描技术实现数字化病案资料。建立病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历史病案永久性保存,非常有效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 病案 数字化 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新形势下如何保存及管理好病案是病案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应用是现代病案管理发展的必
期刊
摘要: 随着人们对防病治病的认识逐步深化和公共卫生的普及,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等逐渐通过社区查体和以门诊诊疗等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发现。根据单县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结果提示,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比较低,分别为51.1%、33.8%和22.4%。为了提高本辖区老年人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我们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病 社区防治措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其中实验组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种护理方式所取得的不同效果,包括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程度,黄疸等新生儿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家属的满意度等。 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平均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新生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关于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接受体检的80例血型相同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在采集、抗凝、存储、检测时间等因素对的检验质量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血液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检测出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同时间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8例行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9例每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的VAS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期刊
摘要:目的:对社区医院药剂科管理的方案及经验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社区医院药剂科管理方案如从对门急诊的管理、加强药剂人员的相关知识及法律、加强药学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其管理的经验。结果:在加强药品管理和强化药剂人员的业务水平、法律观念,可从根源上将社区医院药剂科临床中存在的问题清除,能够促进药品有效、正确且安全的运用到临床中,为医疗技术的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对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