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探究能力;培养方法;研究效果;小学科学
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科学课程的目标,是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实质上是一种思维创新方式,思维习惯,一种能力系列。那么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让学生自己选择科学探究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大多是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因此老师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学生一开始提问题可能会出现所提问题漫无边际,没有真对性,提不到点子上或者是问题太多,难度太大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能问题的结论有一定的猜想。例如:教学<<鱼>>一课。教师将几条不同形状的金鱼和鲤鱼出示给学生并让学生玩一玩、看一看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问题。有的问“鱼为什么会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会游泳?”,还有的问“鱼身上为什么会有鳞?”“鱼为什么会不停地喝水?”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其实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完成了这一课的主要的教学任务。
二、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提出了问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猜想去进行观察、实验,去搜集相应的信息。学生应针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好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选取观察的对象和实验的器材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助手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为学生的探究出谋划策,提供给学生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等等。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注意分工合作,使学生自主愉快地进行探究活动。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学生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学生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发出声音。有的想法让皮筋发出声音;有的想法让小鼓发出声音;还有的想法让空小瓶发出声音等等。在物体发声的同时,注意有什么共同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学生通过在小组、班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得出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三、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评价。
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学生的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的纪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成绩。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
探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教学途径,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和主人,教师作为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应根据教学实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比如在教学《看太阳认方向》时,老师先播放一段录像:一群孩子在大自然中迷了路,不能辨认方向,此时他们又冷又饿,急需赶路,往哪儿走呢?学生身临其境,在浓浓的生活氛围中,他们感受到自然科学是这样具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探究也是鲜活的,可感的,并不神秘。从事例中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是非常强的,我们做老师的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研究、发现,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的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程序应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逐步过渡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教师的引导应由强逐渐减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索者、构建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而不能“越位”。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引导他们寻找对策,使学生的探究尽可能获得成功。同时,由于教师在以前也没搞过“科学探究”,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理论,要多参加教研培训,积极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探究能力;培养方法;研究效果;小学科学
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科学课程的目标,是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实质上是一种思维创新方式,思维习惯,一种能力系列。那么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让学生自己选择科学探究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大多是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因此老师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学生一开始提问题可能会出现所提问题漫无边际,没有真对性,提不到点子上或者是问题太多,难度太大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能问题的结论有一定的猜想。例如:教学<<鱼>>一课。教师将几条不同形状的金鱼和鲤鱼出示给学生并让学生玩一玩、看一看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问题。有的问“鱼为什么会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会游泳?”,还有的问“鱼身上为什么会有鳞?”“鱼为什么会不停地喝水?”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其实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完成了这一课的主要的教学任务。
二、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提出了问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猜想去进行观察、实验,去搜集相应的信息。学生应针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好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选取观察的对象和实验的器材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助手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为学生的探究出谋划策,提供给学生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等等。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注意分工合作,使学生自主愉快地进行探究活动。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学生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学生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发出声音。有的想法让皮筋发出声音;有的想法让小鼓发出声音;还有的想法让空小瓶发出声音等等。在物体发声的同时,注意有什么共同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学生通过在小组、班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得出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三、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评价。
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学生的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的纪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成绩。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
探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教学途径,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和主人,教师作为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应根据教学实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比如在教学《看太阳认方向》时,老师先播放一段录像:一群孩子在大自然中迷了路,不能辨认方向,此时他们又冷又饿,急需赶路,往哪儿走呢?学生身临其境,在浓浓的生活氛围中,他们感受到自然科学是这样具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探究也是鲜活的,可感的,并不神秘。从事例中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是非常强的,我们做老师的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研究、发现,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的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程序应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逐步过渡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教师的引导应由强逐渐减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索者、构建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而不能“越位”。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引导他们寻找对策,使学生的探究尽可能获得成功。同时,由于教师在以前也没搞过“科学探究”,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理论,要多参加教研培训,积极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