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从汉字的视觉形象和听觉效果的美感出发,思考其对语文教育的诸多影响,主要包括如何深入开掘语文听说读写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汉字;审美性;语文教育
1 引言
有人说,一个民族的气质可以从这个民族的文字中流露出来,而从汉民族的文字中则流露出一种唯美浪漫的气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是汉字的美丽把汉民族唯美浪漫’的艺术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汉字也是构成语文的基本元素,是作为母语教育的最基本环节,它周身所散发出的精美的艺术气质赋予语文学科本身以精彩的美感形象,下面我们将主要以汉字的视觉形象和听觉效果的美感来阐释汉字的审美性存在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2 汉字的视觉形象与书法教育的思考
从视觉形象看,汉字作为一种平面的方块形文字符号与数字式的拼音符号截然不同,由于它是被限定在独立的方整形范围之内,很少有外来因素的干扰,这就为它的结构变化提供视觉审美优势。主要可概括为对称、平衡、流动与形象四种美感特点。
从汉字构形中表现出的四种美的意味是形成书法艺术的基本条件,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汉字的物理性审美成就了它的全部意义,放眼世界文字,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像汉字一样可以独立发展成一门享誉世界博大精深的艺术。而关于汉字的书写要求,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随着近年来英文的大行其道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容乐观,且不论及其美学观感,能够正确书写而无错别字现象的都很少见,而书法更是作为一种消遣性的艺术被束之高阁少人问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只能从历史书和博物馆中看到书法的遗迹了,到那时我们失却的就不单单是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而是汉字的美学精神。所以在当下的语文教育中应充分挖掘听说读写的美学价值,尤其是汉字所具有的图像性美感。我们应在语文教育的识字阶段适当地渗透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民族的这种伟大的艺术形式,不妨从欣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汉字所特有的书法美感,让他们先从感官的层次去感受书法艺术的美妙,在简单线条的飞舞旋转中去体悟汉民族文化中唯美浪漫的丰韵气质,在方块汉字的惟妙惟肖中去领悟汉民族美学理想的至高境界。
3 汉字的听觉效果与语文的听说读写教学
从汉字的听觉效果来看,中国语言对声音的创制和使用是极其讲究的,语音上讲平仄、韵律,讲气息的强弱起伏,发声器官的合理搭配。古人有善“啸”者,往往可以声震山林、透云霄、夺人神和染人情,几乎成为仅用声音就可令人折服到极致的神话了。对于诗词歌赋、吟咏诵唱,凡长于音学之道者,皆可作出极好的作品来,从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于语音修辞善是有直追自然,或者说是近于自然本身的音律之美的追求。当然这也与汉字自身的特点有极大的关系。在汉字中是单音成字,一音一字,一音四声,一字成义,一字多义,一字多音,多字一音等多种特点,汉字中元音是重头部分,39个元音,在考虑上声调、语气强弱等因素,几乎可以有无限的组合。双声、叠韵、拟声……光以两个单位,中国古人就可以经营“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的哲学体悟了。而“疑问”、“摹声”、“押韵”、“倒文”、“伸缩”、“连言”、“反复”、“谐音”等等,这都是使汉字读音成为一种音乐式的努力。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押韵。
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本无可厚非,可是长期以来语言机能训练单纯定位于工具性功能则有些偏颇,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意识到汉语言文字的本体价值,特别忽视其审美文化价值,所以我们想要恢复语文教育的人文功能。首先应积极发掘语文教育中语言机能训练的美学价值,而汉字听觉的音乐美物理特性恰恰提醒了语文教学中关于汉字声音表现方面的美学特征。尤其是在语文诗歌文体的教学中就最为集中地体现汉语语音的形式美。例如,赵元任先生举过岑参离别诗中的一个例子:“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赵先生说:“这四句诗用官话来念,押韵的字‘折’和‘雪’,‘来’和‘开’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用属于吴方言的常州话来念,由于古代的调类保持得比较分明,头两句收迫促的入声,后两句收流畅的平声,这种变化暗示着从冰天雪地到春暖花开两个世界。换句话说,这是音韵象征着内容。”但这里需要说明,赵先生并非说“入声”就表示“冰天雪地”,“平声”就表示春暖花开。诗中象征的意义是可以通过平入声调的对比显示出来的,句尾字“仄仄平平”的组合,所产生的平仄律,既增强了音乐性,又增加了对比度,使思想内容和语音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总之,摒弃传统工具性色彩极浓的语言分析本位,重视以培养学生语言审美感受力,提高学生审美顿悟力以及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为旨归的汉语教育,才是真正符合汉语言文字本体特性的语文教学观念!
[关键词]汉字;审美性;语文教育
1 引言
有人说,一个民族的气质可以从这个民族的文字中流露出来,而从汉民族的文字中则流露出一种唯美浪漫的气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是汉字的美丽把汉民族唯美浪漫’的艺术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汉字也是构成语文的基本元素,是作为母语教育的最基本环节,它周身所散发出的精美的艺术气质赋予语文学科本身以精彩的美感形象,下面我们将主要以汉字的视觉形象和听觉效果的美感来阐释汉字的审美性存在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2 汉字的视觉形象与书法教育的思考
从视觉形象看,汉字作为一种平面的方块形文字符号与数字式的拼音符号截然不同,由于它是被限定在独立的方整形范围之内,很少有外来因素的干扰,这就为它的结构变化提供视觉审美优势。主要可概括为对称、平衡、流动与形象四种美感特点。
从汉字构形中表现出的四种美的意味是形成书法艺术的基本条件,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汉字的物理性审美成就了它的全部意义,放眼世界文字,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像汉字一样可以独立发展成一门享誉世界博大精深的艺术。而关于汉字的书写要求,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随着近年来英文的大行其道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容乐观,且不论及其美学观感,能够正确书写而无错别字现象的都很少见,而书法更是作为一种消遣性的艺术被束之高阁少人问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只能从历史书和博物馆中看到书法的遗迹了,到那时我们失却的就不单单是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而是汉字的美学精神。所以在当下的语文教育中应充分挖掘听说读写的美学价值,尤其是汉字所具有的图像性美感。我们应在语文教育的识字阶段适当地渗透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民族的这种伟大的艺术形式,不妨从欣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汉字所特有的书法美感,让他们先从感官的层次去感受书法艺术的美妙,在简单线条的飞舞旋转中去体悟汉民族文化中唯美浪漫的丰韵气质,在方块汉字的惟妙惟肖中去领悟汉民族美学理想的至高境界。
3 汉字的听觉效果与语文的听说读写教学
从汉字的听觉效果来看,中国语言对声音的创制和使用是极其讲究的,语音上讲平仄、韵律,讲气息的强弱起伏,发声器官的合理搭配。古人有善“啸”者,往往可以声震山林、透云霄、夺人神和染人情,几乎成为仅用声音就可令人折服到极致的神话了。对于诗词歌赋、吟咏诵唱,凡长于音学之道者,皆可作出极好的作品来,从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于语音修辞善是有直追自然,或者说是近于自然本身的音律之美的追求。当然这也与汉字自身的特点有极大的关系。在汉字中是单音成字,一音一字,一音四声,一字成义,一字多义,一字多音,多字一音等多种特点,汉字中元音是重头部分,39个元音,在考虑上声调、语气强弱等因素,几乎可以有无限的组合。双声、叠韵、拟声……光以两个单位,中国古人就可以经营“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的哲学体悟了。而“疑问”、“摹声”、“押韵”、“倒文”、“伸缩”、“连言”、“反复”、“谐音”等等,这都是使汉字读音成为一种音乐式的努力。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押韵。
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本无可厚非,可是长期以来语言机能训练单纯定位于工具性功能则有些偏颇,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意识到汉语言文字的本体价值,特别忽视其审美文化价值,所以我们想要恢复语文教育的人文功能。首先应积极发掘语文教育中语言机能训练的美学价值,而汉字听觉的音乐美物理特性恰恰提醒了语文教学中关于汉字声音表现方面的美学特征。尤其是在语文诗歌文体的教学中就最为集中地体现汉语语音的形式美。例如,赵元任先生举过岑参离别诗中的一个例子:“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赵先生说:“这四句诗用官话来念,押韵的字‘折’和‘雪’,‘来’和‘开’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用属于吴方言的常州话来念,由于古代的调类保持得比较分明,头两句收迫促的入声,后两句收流畅的平声,这种变化暗示着从冰天雪地到春暖花开两个世界。换句话说,这是音韵象征着内容。”但这里需要说明,赵先生并非说“入声”就表示“冰天雪地”,“平声”就表示春暖花开。诗中象征的意义是可以通过平入声调的对比显示出来的,句尾字“仄仄平平”的组合,所产生的平仄律,既增强了音乐性,又增加了对比度,使思想内容和语音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总之,摒弃传统工具性色彩极浓的语言分析本位,重视以培养学生语言审美感受力,提高学生审美顿悟力以及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为旨归的汉语教育,才是真正符合汉语言文字本体特性的语文教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