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培养中,听、说、读、写四项为基本技能,而阅读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新日语能力考试对日语阅读题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其考试要求。在多媒体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趋势下,面对日语阅读课程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手段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日语阅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46-02
在多媒体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趋势下,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近年来外语学界的热点问题。其中,王丽丽(2017:168-170)以外语教学为例,研究出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外语课堂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了有效的教学改革目标;翁舒(2019)等以大学日语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在大学日语课堂中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李妲莉(2011:120-121)以《日本语初/中级综合教程》为例阐述了多媒体日语教材的开发、使用与评价问题。然而,日语专业的阅读课多媒体教学模式受到的关注较少。日语专业阅读课因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应发挥多媒体的特点,着重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混合”的概念
目前关于混合学习的解释接受度较高的是kerres(2003:101-113)和Driscoll(2002)的定义:“混合学习是面对面的学习和信息技术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Driscoll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定义混合学习:“多种教学理论的混合(建构、行为主义等),基于网络的多种技术的混合(协作学习、虚拟课堂等),面对面的教师指导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技术的混合(视频、网络培训等)。”国内关于混合学习的研究也已起步。何克抗(2004:1-6)认为混合学习能够“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王丽丽提出混合学习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综合以上定义不难发现,狭义的混合学习是将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在线学习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日语阅读课程的教学,主要指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教师依托网络平台,创建线上课堂;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互动,在交际的语境中逐步内化知识。在线下课堂上,教师通过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运用和强化,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日语阅读教学课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其教学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以“混合式”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新日语能力考试对日语阅读题进行了变动
新日语能力考试(简称JLPI)自2010年始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即除了将原来的考试级别由四个级别增加为五个之外,在考试时间、测试内容、评分标准等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总体而言,改革之后的日语能力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测试难度有所增加,考核结果更为公平。特别是在测试时间并没有变动的情形下,阅读理解的题量与题型相对增加且分值相对减少。可见改革后的阅读理解题在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强调快速阅读能力及对语言知识的有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育。在此状况下,我国原有“填鸭式”日语阅读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满足新日语能力考试的要求。针对考试的改革,迫切需要借助多媒体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日语阅读学习效率。
(二)传统教学中的阅读材料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日语阅读课开课于二年级上学期。由于是初次接触日语阅读,故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是在传统的日语阅读课程中,笔者在实际操作教材时发现有三个问题:其一,教材完美,但容易导致教师备课不足,照本宣科。其二,教材难度精准,内容全面,但与时代脱節。其三,教材虽有连贯性,但内容无趣味性。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解决。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可以选择好的教材,借助多媒体资源,将抽象、复杂的文章转化为视频资料,从而将教材中的文章生动、活现地展现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课时少,故需要学生课前、课后完成阅读任务
首先,阅读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也就是必须事先阅读文章,才能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保证授课质量,从而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其次,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阅读任务。此时,需借助手机App雨课堂作为课堂的施教工具,提前将需要学生阅读的文章上传,并设置任务及截止时间,能很快知晓学生是否完成预习工作,是否完成阅读任务。不仅如此,教师能通过在课前阅读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决定上课的重难点。
三、多媒体辅助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随着社会网络化程度的加深,多媒体资源与教材相混合使用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普及。然而,如何利用多元网络平台展开线上活动,如何面对网络中的众多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整合、有策略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以下以《日语阅读教程1》第3课“運転免許”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探讨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日语阅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课前线上活动
1.笔者发布微课
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采用视频的方式,微课的长度不能超过10分钟,并通过筛选、整合,然后将合适内容运用于教学视频中。在本次“運転免許”的教学实践中,首先介绍中国人与日本人考驾照的不同之处,然后输入本文的重点语法和词汇,最后分析较难句式的翻译。
2.学生课前任务单
在现今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打破教材的内容局限,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课前笔者会根据课文内容在雨课堂中发布学生需要完成的课前任务单。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这篇文章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2)在百度等网络搜索日本的驾驶证特点以及日语交通规则。(3)汇总与交通相关的词组,并进行分类。(4)你对拿驾驶证如何评论。(5)完成对文章某些重点句子的翻译。(6)词汇练习题。如果学生在课前的准备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QQ群进行互动沟通。通过课前活动设计,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
(二)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将课堂互动分为以下几种活动:课前任务归纳汇报、分析课文内容并绘制导图、创设情景再现、主题思维扩展。
1.课前任务归纳汇报
利用雨课堂的小组作业把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名学生,把各自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笔者在教室中走动、观察、引导学生完成交流。对每一项任务随机选择各自成员进行汇报,笔者与学生对汇报内容给予评分,最后笔者对错误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2.分析课文内容并绘制导图
在掌握文章意思之后,要求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论述层次进行划分,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并分组发表作者的写作思路。
3.创建情景再现
“運転免許”这篇课文,作者以述说故事的形式描述了主人公由不想考驾照到考驾照的思维转变。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其故事表演出来。其故事也可加入自己个人的亲身经历。在准备过程中,笔者会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就情景剧的剧本编写与小组交流给予指导和鼓励。最后,每个小组上台表演,并打分评出优胜奖,而且给予奖品鼓励。
4.主题思维扩展
课文主要讨论日本人考驾照的恐惧心理。笔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害怕考驾照,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这份恐惧心理?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集思广益,提到了日本的驾校由于一直播放开车的危险视频,所以导致日本人如此恐惧。这样的主体扩展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设计,学生对阅读文章的主体和相关词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而且比起传统的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课后线上活动
课后线上环节主要包括成果展示与拓展任务。成果展示就是学生将之前发表中出错的地方再次改进后上传到雨课堂,笔者与学生观看后再次给予点评;拓展任务就是借用网络查找与“運転免許”相似的文章发给学生欣赏,并提供其练习题,学生通过阅读与练习将其知识点得以巩固。此外,笔者还要通过网络平台对发布的任务加以检验和把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教育必须与互联网相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颠覆了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而且通过网络平台和微课视频减少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日语阅读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Michael Kerres,Claudia De Witt. A Didact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Blended Learning Arrangem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2003(2):101-113.
[2]Margaret,Driscoll.Web-based Training:Creatinge-Learning Experience[M].San Francisco:Pfeiffer,2002.
[3]赵婷婷.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应用[J].才智,2018(1).
[4]彭方潔.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日语“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6).
[5]翁舒.混合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5).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日语阅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46-02
在多媒体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趋势下,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近年来外语学界的热点问题。其中,王丽丽(2017:168-170)以外语教学为例,研究出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外语课堂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了有效的教学改革目标;翁舒(2019)等以大学日语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在大学日语课堂中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李妲莉(2011:120-121)以《日本语初/中级综合教程》为例阐述了多媒体日语教材的开发、使用与评价问题。然而,日语专业的阅读课多媒体教学模式受到的关注较少。日语专业阅读课因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应发挥多媒体的特点,着重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混合”的概念
目前关于混合学习的解释接受度较高的是kerres(2003:101-113)和Driscoll(2002)的定义:“混合学习是面对面的学习和信息技术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Driscoll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定义混合学习:“多种教学理论的混合(建构、行为主义等),基于网络的多种技术的混合(协作学习、虚拟课堂等),面对面的教师指导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技术的混合(视频、网络培训等)。”国内关于混合学习的研究也已起步。何克抗(2004:1-6)认为混合学习能够“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王丽丽提出混合学习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综合以上定义不难发现,狭义的混合学习是将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在线学习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日语阅读课程的教学,主要指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教师依托网络平台,创建线上课堂;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互动,在交际的语境中逐步内化知识。在线下课堂上,教师通过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运用和强化,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日语阅读教学课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其教学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以“混合式”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新日语能力考试对日语阅读题进行了变动
新日语能力考试(简称JLPI)自2010年始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即除了将原来的考试级别由四个级别增加为五个之外,在考试时间、测试内容、评分标准等方面也进行了调整。总体而言,改革之后的日语能力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测试难度有所增加,考核结果更为公平。特别是在测试时间并没有变动的情形下,阅读理解的题量与题型相对增加且分值相对减少。可见改革后的阅读理解题在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强调快速阅读能力及对语言知识的有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育。在此状况下,我国原有“填鸭式”日语阅读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满足新日语能力考试的要求。针对考试的改革,迫切需要借助多媒体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日语阅读学习效率。
(二)传统教学中的阅读材料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日语阅读课开课于二年级上学期。由于是初次接触日语阅读,故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是在传统的日语阅读课程中,笔者在实际操作教材时发现有三个问题:其一,教材完美,但容易导致教师备课不足,照本宣科。其二,教材难度精准,内容全面,但与时代脱節。其三,教材虽有连贯性,但内容无趣味性。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解决。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可以选择好的教材,借助多媒体资源,将抽象、复杂的文章转化为视频资料,从而将教材中的文章生动、活现地展现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课时少,故需要学生课前、课后完成阅读任务
首先,阅读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也就是必须事先阅读文章,才能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保证授课质量,从而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其次,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阅读任务。此时,需借助手机App雨课堂作为课堂的施教工具,提前将需要学生阅读的文章上传,并设置任务及截止时间,能很快知晓学生是否完成预习工作,是否完成阅读任务。不仅如此,教师能通过在课前阅读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决定上课的重难点。
三、多媒体辅助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随着社会网络化程度的加深,多媒体资源与教材相混合使用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普及。然而,如何利用多元网络平台展开线上活动,如何面对网络中的众多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整合、有策略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以下以《日语阅读教程1》第3课“運転免許”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探讨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日语阅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课前线上活动
1.笔者发布微课
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采用视频的方式,微课的长度不能超过10分钟,并通过筛选、整合,然后将合适内容运用于教学视频中。在本次“運転免許”的教学实践中,首先介绍中国人与日本人考驾照的不同之处,然后输入本文的重点语法和词汇,最后分析较难句式的翻译。
2.学生课前任务单
在现今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打破教材的内容局限,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课前笔者会根据课文内容在雨课堂中发布学生需要完成的课前任务单。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这篇文章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2)在百度等网络搜索日本的驾驶证特点以及日语交通规则。(3)汇总与交通相关的词组,并进行分类。(4)你对拿驾驶证如何评论。(5)完成对文章某些重点句子的翻译。(6)词汇练习题。如果学生在课前的准备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QQ群进行互动沟通。通过课前活动设计,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
(二)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将课堂互动分为以下几种活动:课前任务归纳汇报、分析课文内容并绘制导图、创设情景再现、主题思维扩展。
1.课前任务归纳汇报
利用雨课堂的小组作业把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名学生,把各自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笔者在教室中走动、观察、引导学生完成交流。对每一项任务随机选择各自成员进行汇报,笔者与学生对汇报内容给予评分,最后笔者对错误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2.分析课文内容并绘制导图
在掌握文章意思之后,要求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论述层次进行划分,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并分组发表作者的写作思路。
3.创建情景再现
“運転免許”这篇课文,作者以述说故事的形式描述了主人公由不想考驾照到考驾照的思维转变。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其故事表演出来。其故事也可加入自己个人的亲身经历。在准备过程中,笔者会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就情景剧的剧本编写与小组交流给予指导和鼓励。最后,每个小组上台表演,并打分评出优胜奖,而且给予奖品鼓励。
4.主题思维扩展
课文主要讨论日本人考驾照的恐惧心理。笔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害怕考驾照,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这份恐惧心理?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集思广益,提到了日本的驾校由于一直播放开车的危险视频,所以导致日本人如此恐惧。这样的主体扩展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设计,学生对阅读文章的主体和相关词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而且比起传统的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课后线上活动
课后线上环节主要包括成果展示与拓展任务。成果展示就是学生将之前发表中出错的地方再次改进后上传到雨课堂,笔者与学生观看后再次给予点评;拓展任务就是借用网络查找与“運転免許”相似的文章发给学生欣赏,并提供其练习题,学生通过阅读与练习将其知识点得以巩固。此外,笔者还要通过网络平台对发布的任务加以检验和把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教育必须与互联网相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颠覆了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而且通过网络平台和微课视频减少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日语阅读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Michael Kerres,Claudia De Witt. A Didact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Blended Learning Arrangem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2003(2):101-113.
[2]Margaret,Driscoll.Web-based Training:Creatinge-Learning Experience[M].San Francisco:Pfeiffer,2002.
[3]赵婷婷.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应用[J].才智,2018(1).
[4]彭方潔.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日语“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6).
[5]翁舒.混合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5).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