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其评价对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关注,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人们热衷于教法和学法的探讨,忽视了教学的根本——学生的个体学习的主动与学习的变化性。我们要弄清教学的主体是什么。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专家经历了从双边活动到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过程。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质就必须明确谁是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的内因和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外因,在教学中起指导促进作用。即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学习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只有当学生这一主体运转,才有了实质意义的教学,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学习状态。
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
一、学习状况
有效的学习是积极的学习、主动的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思维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关键是活动聚集人心,趣味激活欲望,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在积极参与中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主动探究。一位老师在教《狐狸与乌鸦》时,做了许多头饰,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然后指名上来表演,让全班同学评议哪只“狐狸”最狡猾能骗到肉,哪只“乌鸦”最聪明,不会上当。学生兴趣浓厚,争着表演,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说明的道理,同时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这样的课是追求互动的课、思考的课、探究的课,当然是有效的教与学。
二、学习方式
评价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革命性”变化,具体地说就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采取“灌输式”,教师整节课都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无条件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都是配角。这样既剥夺了学生思维空间,也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即使装进肚子里的知识,也不会被有效地吸收。因此,教师现在应转换角色,把学生变成主角,把自己变成配角,给足他们探究、合作讨论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想办法充分发挥主角的作用,且把这台“戏”演好,当然教师在这里面也要发挥配角的作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筹划下一台“戏”如何演。
三、学习体验
有效学习应该给人兴奋、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有效教学强调创设学习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阅读的自悟、思考的觉悟、实践的感悟、交流的醒悟,都是难得的体验。没有热情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高分,但却不能让学生有愉悦感;没有兴趣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名,但却不能让学生有幸福感;没有自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国去,但却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没有渴望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上大学,但却不能让学生有归属感。富有情趣、富有启发、联想丰富、见解深刻、出人意料、简洁生动、比喻形象等都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正是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正是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拥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胸怀和立场。有一位老师在教《草原》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边听蒙古族的歌曲边欣赏一段草原景色的视频,让学生对草原有个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学课文时对“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及“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就没有了疑惑,从而体会到草原的辽阔以及草原人民到百里外欢迎远客的诚心,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民族团结。在指导精读课文时先让学生速读课文,看写了几个场景,再细读课文,每个场景人们的表现。这样的课程可以用课文中的两个词“渲染”和“勾勒”来形容,前面听歌和看视频是“渲染”,创设学习情境,后面教学是“勾勒”,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四、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的能力目标可以概括为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等。学习能力的类型有理解力、记忆力、思考力、分析力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赏识学生,教学中,教师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胥浦中心小学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关注,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人们热衷于教法和学法的探讨,忽视了教学的根本——学生的个体学习的主动与学习的变化性。我们要弄清教学的主体是什么。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专家经历了从双边活动到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过程。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质就必须明确谁是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的内因和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外因,在教学中起指导促进作用。即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学习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只有当学生这一主体运转,才有了实质意义的教学,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学习状态。
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
一、学习状况
有效的学习是积极的学习、主动的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思维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关键是活动聚集人心,趣味激活欲望,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在积极参与中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主动探究。一位老师在教《狐狸与乌鸦》时,做了许多头饰,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然后指名上来表演,让全班同学评议哪只“狐狸”最狡猾能骗到肉,哪只“乌鸦”最聪明,不会上当。学生兴趣浓厚,争着表演,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说明的道理,同时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这样的课是追求互动的课、思考的课、探究的课,当然是有效的教与学。
二、学习方式
评价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革命性”变化,具体地说就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采取“灌输式”,教师整节课都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无条件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都是配角。这样既剥夺了学生思维空间,也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即使装进肚子里的知识,也不会被有效地吸收。因此,教师现在应转换角色,把学生变成主角,把自己变成配角,给足他们探究、合作讨论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想办法充分发挥主角的作用,且把这台“戏”演好,当然教师在这里面也要发挥配角的作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筹划下一台“戏”如何演。
三、学习体验
有效学习应该给人兴奋、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有效教学强调创设学习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阅读的自悟、思考的觉悟、实践的感悟、交流的醒悟,都是难得的体验。没有热情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高分,但却不能让学生有愉悦感;没有兴趣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名,但却不能让学生有幸福感;没有自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国去,但却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没有渴望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上大学,但却不能让学生有归属感。富有情趣、富有启发、联想丰富、见解深刻、出人意料、简洁生动、比喻形象等都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正是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正是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拥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胸怀和立场。有一位老师在教《草原》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边听蒙古族的歌曲边欣赏一段草原景色的视频,让学生对草原有个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学课文时对“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及“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就没有了疑惑,从而体会到草原的辽阔以及草原人民到百里外欢迎远客的诚心,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民族团结。在指导精读课文时先让学生速读课文,看写了几个场景,再细读课文,每个场景人们的表现。这样的课程可以用课文中的两个词“渲染”和“勾勒”来形容,前面听歌和看视频是“渲染”,创设学习情境,后面教学是“勾勒”,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四、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的能力目标可以概括为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等。学习能力的类型有理解力、记忆力、思考力、分析力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赏识学生,教学中,教师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胥浦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