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地调查不可移动文物是关键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SC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头等大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从四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目前已经顺利转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这也是决定普查质量和工作成败的关键阶段。
  在9月17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委员、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指出,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目前我国登记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总体数量偏少,不能客观反映我国文化遗产乃至文化资源的真实国情。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陈至立强调 通过开展文物普查,要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基本情况,保存现状、环境状况,为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提出的 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目标奠定基础,为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高层决策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要抓好关键环节,一准确理解普查基本任务,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深入与拓展,对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位置、数量,规模、价值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二严格确保普查质量科学把握文物认定标准,认真细致开展田野工作,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三、积极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提高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四、积极扩大普查成果应用,为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登录制度建立中国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电子地图,加强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共享。
  陈至立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普查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要严肃普查纪律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和数据。要确保人力投入,下决心抽调一大批专业人员充实到普查工作的第一线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确保第一手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落实用好普查经费。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文物普查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一次文化基本价值的动员和教育,调动全社会参与文物普查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人人关心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普查工作做了全面安排。他说,2007年9月30日是普查标准时点,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小组颁布的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周密计划,精心实施。
  
  单霁翔指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抓紧完成第一阶段扫尾工作。认真总结第一阶段的普查工作,积极推广普查培训、试点等工作中取得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普查工作相对滞后的地区尤其要提高认识,下决心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完成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各地都要在10月前完成文物普查机构和队伍的组建工作试点、培训工作也要基本告一段落。同时+要按照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制订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的工作计划。把各项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充分考虑实地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做出周密、细致的安排,为全面开展第二阶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各省级文物普查机构应在1 O月底之前,向国务院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地区第一阶段文物普查的工作总结和第二阶段的工作计划。
  (二)充分发挥文物普查办公室作用。各级文物部门作为同级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会同各有关部门建立办公室定期会议和联络员制度,形成畅通、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地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通知和各部委的具体要求 切实履行本部门的相关职能,全力推进文物普查,将各项普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国家文物局将分别与各部门逐项落实联合下发的通知中对各行业系统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并视实际情况对各地落实工作进行联合检查。
  (三)坚持质量优先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各地要根据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始终坚持将质量放在优先位置 合理安排实地调查工作的进度,按计划稳步推进。注意克服工作中的畏难和急躁情绪,防止出现抢进度而不顾质量的现象。普查队员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普查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深入到每一个文物点,逐一地进行登记。各级文物普查机构要为普查队员的实地调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充分发挥专家的重要作用,组织专家对普查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普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审核校正普查获取的文物数据信息 整理上报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四)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多年来,我国在文物保护实践中逐渐探索检验和提炼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田野调查方法。这些方法已为广大文物工作者所熟悉和掌握,在此次文物普查中仍将作为基本方法广泛使用。同时,普查中还要大量应用和发展创新文物调查和保护、管理、展示的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增强各级文物部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使用管理单位掌握文物保护先进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传统调查方法与新技术应用相结合 调查发现新文物点与复查已掌握文物点相结合 全面普查和对某 区域 类型的文物专项调查相结合,集中普查与建立文物调查的长效机制相结合 使此次文物普查的成果实现最大化,并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 登录制度奠定重要基础。
  (五)开展课题研究实现成果共享。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重要契机 结合普查工作的开展和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推进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的相关科学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 形成制度性、政策性成果。国家文物局已初步确定了 文物保护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率研究“等一批与文物普查关系密切的研究课题。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区文物普查工作 对相关的课题研究予以重点支持和倾斜。课题研究和文物普查的各项成果除涉密内容外,应当逐步向社会公布 实现公众共享。尤其是要依托信息网络技术 进一步建立和发展开放性的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库 以利于加强文物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宣传展示工作,充分实现文物的综合效益。
  (六)认真落实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的要求将阶段性的集中宣传和长期宣传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类媒体 广泛深入地宣传文物普查工作。宣传的重点是文物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和重要发现 以及文物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国家文物局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各大网站、新闻媒体 将于近期拍摄播放文物普查公益广告、宣传片 组织专栏、访谈结合文物保护热点问题对文化遗产新品类进行专题宣传报道,举办群众性参与的文化遗产拼图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各地也要利用此次电视电话会议等文物普查重要活动和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古迹遗址日、文化遗产日等节庆日的有利时机举办大型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文物普查的知识和理念。同时建立文物普查的奖励机制对提供重大文物线索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其他文献
永柞寺,俗称双塔寺,东西各一塔,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村东南,距市中心四公里。  永祚寺的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重修双塔寺观音阁记碑》载:“唐高祖定鼎关中后,以太原为发祥之地,建寺树塔于其上,锡××曰永祚”。据《山西通志,傅应期传》载:“郡地形左痹不胜右,缙绅学士建永明寺(即永祚寺)宣文塔於东山,以辅所不足,推公(傅应期)事”。西塔塔刹题记:“山西太原阳曲县城东南郝庄宣文塔,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期刊
广西左江,又称丽水,源自越南北部,流经中国广西南部的龙州、宁明、崇左、扶绥等县市境,左江段及其支流平缓,而河江、明江、黑水河段的河道曲折多弯,两岸陡立群峰连绵不绝。在临江断崖峭壁上。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遗迹——岩画。这些古代岩画,历经岁月沧桑,是穿越历史时空的文明遗存和艺术宝库,也成就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岩画艺术殿堂,书写了民族文化的不朽篇章。      左江岩画的分布及特点    关于广西左
期刊
5·12汶川大地震爆发于四川省龙门山系的汶川映秀一北川一青川约300余公里的地质断裂带上,严重波及甘肃、陕西等省市,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使许多珍贵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毁。  据国家文物局7月中旬统计,在这场灾难中,四川、甘肃、陕西等7省(市)有16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与都江堰)、2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而处于震中的四川地区尤为严重。据四川省
期刊
在人类文明史中,河流与水源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都依靠着江河创造了辉煌的古文明。水利事业也是这些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古埃及美尼斯王朝在尼罗河两岸建造的堤防工程和灌溉体系使文明达到顶峰;两河流域的纳尔——汉莫拉比灌溉工程造就了巴比伦王国的辉煌文化;印度河流域的人们在洪水泛滥的台地上开挖渠道,种植水稻,带来了古印度文明的极大发展;而发源于黄河、
期刊
娄睿墓位于悬瓮山麓、晋王岭上,西自天龙山潺潺东下的柳子峪水流经其南,东有汾河悠悠出境,东北1公里,是稻麦飘香的王郭村,隋代虞弘墓与其为邻,西北5公里,乃名震中外的晋祠,东北7.5公里,为古晋阳城遗址与今太原市晋源区政府所在地。  娄睿墓壁画出土于1979年-1980年间,轰动了文物考古界和绘画艺术界,被誉为当年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上承魏晋、下启隋唐的代表作,填补了绘画史上的空白,甚至被有的专家
期刊
南漳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因《汉书。地理志》载“南条荆山,漳水所在”而得名,地域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氏璧的故乡,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以百里长渠遗址、水镜先生故里等遗存最为著名。最近,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实施,该县300余座掩映在山林中的各种类型的古山寨被发现。它们饱经风雨,在漫漫的历史烟云和寂静的群山中沉睡了多年。这一个个古老的石头城堡,神秘悠远,扑朔迷离,堪称“中国的马丘比
期刊
在四川省理县桃坪地区的传统羌族建筑中,位于第二层的房间称为“火笼”,它在羌语南部方言里面称为“米哦” (本文所提到的羌语方言均属于理县境内羌语南部方言),原意是“火塘”,人们已习惯称火塘所在的房间为“火笼”。“火笼”是羌族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据95岁的杨步华老人介绍,以前全家人的饮食起居都在“火笼”里,把兽皮和草垫铺在火塘周围的地板上,一家人都住在这里。虽然现在我们很难再看到这样的场景,但是
期刊
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京揭晓,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江苏无锡阖闾城遗址、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河南新郑胡庄墓地、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10个项目入选。从全国上千个发掘项目到61个初评候选项目,再到进入终评的25个入围项目,首次纳入政府评奖体系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
期刊
云冈石窟蕴含着丰富的乐舞雕刻内容,其中尤以第12窟表现的最为集中突出。  第12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窟群,为“五华洞”之一,属云冈中期工程(471年~499年)。该窟雕刻了表现北魏时期宗教、宫廷、世俗音乐、舞蹈艺术的活动场景,为研究北魏音乐、舞蹈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鲜卑拓跋兴自漠北,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游牧民族,在北方诸少数民族中,其音乐发展进步最快。天兴元年(398年)冬,北魏建都平城伊始,诏
期刊
千年国宝现晋阳    金胜村是晋阳古城边上的一个偏僻小村,千百年来汾河水从它前面静静地流过。然而,这里的宁静在1987年被打破了——太原一电厂在扩建厂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千多座古墓,其中还有首次发现的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编号M251)及其附葬的车马坑(编号M252)。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遗物之丰富,在之前所发掘的晋国墓葬中无与伦比,可谓研究晋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1988年3月20日,春寒料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