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道路工程测量》课程开展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依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构建了以“三合并进”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新生态模式。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道路工程测量》课程作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培养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的教学既符合学情,也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是我们课程开发探索的目标。课程经过五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逐步形成以“任务驱动·三合并进”为特征的路桥专业测量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提炼测量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思政与才育并进,在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政,探寻出一条有“工程测量”特色的课程思政路径。工程测量课堂教学往往是分组测量实操,可以融入“团结协作”教育。在任务驱动下,要求组内成员角色分工、角色互换,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和团队协作意识。将“工匠精神”延伸到课堂中来,教师用自己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引导学生严格对照技术标准流程操作仪器,获取符合技术标准的测量数据,逐渐形成不断提高、一丝不苟、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纠正学生只求完成任务的急功心利,引导学生形成“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学习作风。
二、学习线上线下“混合”
课程采用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测量员和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基于课前任务的学习-课堂实践并经验分享-课后发现问题再实践”,建立“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立体交叉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达到教学效果目的。学生线上预习课堂教学任务和资源,带着疑问上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线下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课外利用测量协会平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兴趣小组模式,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课前、课中、课后有效“组合”
以本课程的项目三“公路地形图测绘”中的任务一“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全站仪)”的教学设计为例。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把本次教学活动设计成一次军事游戏,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为报军情等十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执行从练兵、演习到实战的游戏任务,完成从新兵、士官到尉官的角色转换。
(一)课前自学
教师将课程的预习资料和测量任务上传至学习平台,针对课程的重难点设置预习测试。学生接到任务后,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测试。教师分析完成结果,发现问题调整课堂教学。结合测试成绩和平时综合表现,合理分组,要求各组完成素材收集,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二)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VR实景漫游,熟悉测量区域地形。依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各组编制初步任务实施方案,经教师点评,确定完成地形图测绘任务的方法。
为了化解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全站仪外业数据采集方法。学生先在室内利用三维仿真模拟软件,反复模拟训练。针对模拟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操作,教师通过“直播”功能现场规范演示来进行纠正。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测区进行现场实操训练,并完成技能测试。
为了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难点——CASS软件内业成图。教师自制了“CASS软件绘图问题帮助库”程序,引导学生遇到不会的命令操作,通过查找帮助库来自行解决。随后,教师通过“投屏”展示规范绘图步骤和典型错误样例,来帮助学生独立完成CASS软件内业成图任务,并随堂测试。
所有测试合格后,教师在测区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已知导线点,要求各组进行选择后,完成指定区域地形图测绘的任务。在选好的点位上建站,商定好跑尺路线后,各组分解任务,角色分工,通过角色互换来轮流训练,并选派监督员拍摄交叉组别任务实施过程视频。
所有小组施测合格后,组长上传数字地形图,从“用时”和“精度”方面进行自评;监督员上传过程视频,从“规范性”进行组间互评;教师上传巡视收集的不规范操作资料,组织学生开展“找茬活动”,并对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后拓展
所有小组在课堂评价的基础上继续优化改进,并在课后完成复测复绘,上传测量方案和操作视频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点评,专家的肯定与认可,更好地激励学生,也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接近行业标准,岗位需求。教师安排基本合格的小组通过在学生测量协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来强化练习。经过晋级选拔的优秀组别及其成员,将正式参与帮扶农村土地确权的测绘工作。
四、结语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构建的工程测量课程的“任务驱动,三合并进”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近五年的应用检验,不仅突出培养了學生工程测量技能,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稳步提升;也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校企合作打开新局面,成效显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改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将教学活动由过去“老师追着学生教”变为现在“学生追着老师学”。(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道路工程测量》课程作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培养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的教学既符合学情,也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是我们课程开发探索的目标。课程经过五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逐步形成以“任务驱动·三合并进”为特征的路桥专业测量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提炼测量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思政与才育并进,在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政,探寻出一条有“工程测量”特色的课程思政路径。工程测量课堂教学往往是分组测量实操,可以融入“团结协作”教育。在任务驱动下,要求组内成员角色分工、角色互换,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和团队协作意识。将“工匠精神”延伸到课堂中来,教师用自己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引导学生严格对照技术标准流程操作仪器,获取符合技术标准的测量数据,逐渐形成不断提高、一丝不苟、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纠正学生只求完成任务的急功心利,引导学生形成“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学习作风。
二、学习线上线下“混合”
课程采用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测量员和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基于课前任务的学习-课堂实践并经验分享-课后发现问题再实践”,建立“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立体交叉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达到教学效果目的。学生线上预习课堂教学任务和资源,带着疑问上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线下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课外利用测量协会平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兴趣小组模式,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课前、课中、课后有效“组合”
以本课程的项目三“公路地形图测绘”中的任务一“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全站仪)”的教学设计为例。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把本次教学活动设计成一次军事游戏,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为报军情等十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执行从练兵、演习到实战的游戏任务,完成从新兵、士官到尉官的角色转换。
(一)课前自学
教师将课程的预习资料和测量任务上传至学习平台,针对课程的重难点设置预习测试。学生接到任务后,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测试。教师分析完成结果,发现问题调整课堂教学。结合测试成绩和平时综合表现,合理分组,要求各组完成素材收集,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二)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VR实景漫游,熟悉测量区域地形。依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各组编制初步任务实施方案,经教师点评,确定完成地形图测绘任务的方法。
为了化解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全站仪外业数据采集方法。学生先在室内利用三维仿真模拟软件,反复模拟训练。针对模拟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操作,教师通过“直播”功能现场规范演示来进行纠正。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测区进行现场实操训练,并完成技能测试。
为了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难点——CASS软件内业成图。教师自制了“CASS软件绘图问题帮助库”程序,引导学生遇到不会的命令操作,通过查找帮助库来自行解决。随后,教师通过“投屏”展示规范绘图步骤和典型错误样例,来帮助学生独立完成CASS软件内业成图任务,并随堂测试。
所有测试合格后,教师在测区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已知导线点,要求各组进行选择后,完成指定区域地形图测绘的任务。在选好的点位上建站,商定好跑尺路线后,各组分解任务,角色分工,通过角色互换来轮流训练,并选派监督员拍摄交叉组别任务实施过程视频。
所有小组施测合格后,组长上传数字地形图,从“用时”和“精度”方面进行自评;监督员上传过程视频,从“规范性”进行组间互评;教师上传巡视收集的不规范操作资料,组织学生开展“找茬活动”,并对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后拓展
所有小组在课堂评价的基础上继续优化改进,并在课后完成复测复绘,上传测量方案和操作视频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点评,专家的肯定与认可,更好地激励学生,也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接近行业标准,岗位需求。教师安排基本合格的小组通过在学生测量协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来强化练习。经过晋级选拔的优秀组别及其成员,将正式参与帮扶农村土地确权的测绘工作。
四、结语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构建的工程测量课程的“任务驱动,三合并进”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近五年的应用检验,不仅突出培养了學生工程测量技能,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稳步提升;也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校企合作打开新局面,成效显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改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将教学活动由过去“老师追着学生教”变为现在“学生追着老师学”。(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