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与学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不仅对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而且在学生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教育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汲取古人智慧,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汲取智慧
在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文言文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文言文教学,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模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取其中隐含的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
一、从书面交流过渡到对话交流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上课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记忆的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难度,避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教师可以构建对话式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对话式的文言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定位和角色发生一定的变化,学生能积极地学习文言文知识。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情设计有趣的对话主题,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能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将文言文内容充分呈现出来。在对话、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知识,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从课文主旨过渡到话题探究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常有些问题缺少互动,并不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学生如果难以准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就无法提炼出其中隐含的传统文化,只能被动地学习,无法真正理解和深入思考。要想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可以运用话题探究的教学方式。话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话题与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问题往往指向的是答案,而话题指向的是线索、范围和情境,淡化了“答案”这一概念。话题探究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从文言文的主旨出发,设计一些恰当的“话题”,并结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提炼出传统文化,分析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如果让学生仅仅阅读几篇文言文,他们难以真正传承传统文化,更无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尽管课堂教学对其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无法起到主导作用。我们所传承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种类都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些内容无法全部编入教材中。因此,学生不能将学习范围局限在教材中,而是要主动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阅读书籍单,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挑选适合的文言文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后的感受和想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更好地发扬、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分享文言文讲述的故事、文章内涵,以及隐藏的传统文化,借此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时,为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恰当拓展和延伸文言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作者的生平。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了解到“三苏”的相关信息,甚至了解到三苏祠的对联,通过了解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苏家三父子的崇敬之情。拓展教学内容使文言文教學更有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
要想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应当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下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文言文教学与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与传统节日、本地文化等相关的活动,也可以开展诗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借助竞赛的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知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如,为了开拓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或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将现代与传统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的不同环境真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古诗文接龙游戏活动形象地展示文言文内容,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积累丰富的文言文知识,并从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利用对话交流、话题探究、课外阅读、校园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牛胜国.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探索[J].学周刊,2019(33).
[2]张长胜.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J]. 甘肃教育,2019(19).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汲取智慧
在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文言文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文言文教学,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模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取其中隐含的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
一、从书面交流过渡到对话交流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上课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记忆的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难度,避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教师可以构建对话式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对话式的文言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定位和角色发生一定的变化,学生能积极地学习文言文知识。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情设计有趣的对话主题,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能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将文言文内容充分呈现出来。在对话、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知识,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从课文主旨过渡到话题探究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常有些问题缺少互动,并不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学生如果难以准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就无法提炼出其中隐含的传统文化,只能被动地学习,无法真正理解和深入思考。要想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可以运用话题探究的教学方式。话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话题与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问题往往指向的是答案,而话题指向的是线索、范围和情境,淡化了“答案”这一概念。话题探究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从文言文的主旨出发,设计一些恰当的“话题”,并结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提炼出传统文化,分析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如果让学生仅仅阅读几篇文言文,他们难以真正传承传统文化,更无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尽管课堂教学对其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无法起到主导作用。我们所传承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种类都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些内容无法全部编入教材中。因此,学生不能将学习范围局限在教材中,而是要主动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阅读书籍单,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挑选适合的文言文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后的感受和想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更好地发扬、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分享文言文讲述的故事、文章内涵,以及隐藏的传统文化,借此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时,为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恰当拓展和延伸文言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作者的生平。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了解到“三苏”的相关信息,甚至了解到三苏祠的对联,通过了解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苏家三父子的崇敬之情。拓展教学内容使文言文教學更有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
要想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应当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下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文言文教学与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与传统节日、本地文化等相关的活动,也可以开展诗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借助竞赛的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知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如,为了开拓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或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将现代与传统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的不同环境真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古诗文接龙游戏活动形象地展示文言文内容,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积累丰富的文言文知识,并从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利用对话交流、话题探究、课外阅读、校园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牛胜国.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探索[J].学周刊,2019(33).
[2]张长胜.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J]. 甘肃教育,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