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该奖自1991年恢复颁奖活动以来到2007年,共有94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中国政府领导人在每年国庆节期间都要给当年的“友谊奖”获得者颁发奖章。这些“友谊奖”获得者是成千上万来华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代表,他们对促进我国与各国人民友好、促进人才交流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改善我国引进国外人才的宏观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表示对这部分“友谊奖”获奖专家的感谢,本文特别对日本专家水岛裕、美国专家方博博士、奥地利专家温克琳娜、美国专家斯皮尔、日本专家佐久间和子,分别以用“药物导弹”传递日中友谊、力助中国堵住流行病源头、为培养中国卫生人才奔走、在四川开始他为中国送“瘟神”的事业、爱到深处情更浓等为题,记述他们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所作出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为中国卫生事业的献身精神,不失称为白求恩式的好专家。
日本专家水岛裕:用“药物导弹”传递日中友谊
水岛裕曾是政界要员,做过6年的日本参议院议员;是一位科学家,身兼数职,担任过国内外7个医学学会的会长,日中医学交流中心会长;还是个艺术家,60多首曲子从他指下流淌而出;他还是个棋艺爱好者。但所有的“他”,只是一个人——日本药物学专家水岛裕。
水岛裕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和药学博士,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发明了一种被称为“药物导弹”(全称为“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的药用载体。有了这个载体,就可以将那些进入人体内的药品安全、顺利地运送到“目的地”——人体的病变部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水岛裕把这项惠及人类的专利带给了中国人民。
那是在14年前,时任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疑难病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的水岛裕,第一次访问中国。邀请他来华的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学术交流之余,医院的同仁陪他登上了向往已久的长城。站在长城高处,眺望崇山峻岭,水岛裕心潮澎湃,对这个美丽而热忱的国度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更是被医院的友好善举所打动。
在返回日本的时候,中日友好医院的院长亲自将水岛裕送到了机场。从午餐间的一席话中,水岛裕得知,中日友好医院已经建立将近10年,日本政府的无偿援助将会在1994年停止。这样一来,医院的设备更新、科研经费就会因此而出现一定困难。水岛裕听到此事,当即向院长表示,要捐献自己最好的一项专利,把获得的利润用来发展医院。
捐赠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但药物生产却又被另一件事情绊住了脚。
为生产该药品应运而生的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由于资金短缺,迟迟不能投入正常生产。水岛裕知道这个消息后,东奔西走,最终作出了惊人的举动:以个人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就这样,他向银行贷款1亿多日元,购置了主要生产设备,整个药品生产才提上了日程。而这1亿多日元的贷款,水岛裕在之后的5年内谢绝他人分担,独自一人分批偿还。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第一个名为凯时的“药物导弹”产品正式在中国面世。几年间,凯时在中国累计销售了15亿元人民币,使100多万患者受益。这一技术的成功引进,填补了中国在相关药物领域的一项空白,还使中国在纳米制药技术和“药物导弹”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0年,水岛裕的另一个专利被引进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2004年,根据该专利所生产的靶向镇痛新药凯纷正式上市,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2007年,水岛裕与中方协商,准备将他自己的第三个治疗难治性疾病的生物制剂专利提供给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
十几年来,水岛裕20多次的两地奔波,为日中两国医学事业的贡献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赞扬和认可。2006年,中国政府授予了他“友谊奖”奖章。同年春节前夕,74岁的水岛裕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外国专家迎新春座谈会上,他还向温家宝总理介绍了“药物导弹”引入中国的经过哩。
美国专家方博博士:力助中国堵住流行病源头
方博博士是美国资深流行病学专家,历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原子能协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高级顾问,现为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驻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称CFETP)的首位长期顾问,为我国疾病监测、信息处理、爆发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处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起坚实的桥梁。作为回报,中国政府授予了他2007年度“友谊奖”称号。
任CFETP顾问以来,方博博士将国际现场流行病学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引进中国,身先士卒,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在多次疫情调查中,不畏艰辛,深入中国最贫困的山区,协助当地攻克公共卫生难题,被誉为“白求恩”式的好专家。
2003年春,对抗SARS的斗争突显我国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薄弱,培养中国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刻不容缓。受CFETP项目执行主任曾光的邀请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推荐,方博博士于2003年底加入CFETP,带来了我国培养现场流行病学高级人才和疾控战线核心骨干迫切需要的系统性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理论、观念和分析方法。迄今为止,CFETP已为国家和各省级疾控中心培养和输送了55名优秀人才,他们中间的许多人目前在不同岗位担任领导职务。
在方博博士的直接指导和推荐下,CFETP先后有89篇调查报告参加国际会议交流,5篇在国际流行病学期刊上发表,其中《广西一所中学水源性副伤寒爆发调查》获第54届美国EIS年会金奖。方博博士还积极推荐和筹资资助2名学员前往美国深造,18位学员出席国际会议,并邀请30位外国专家来华授课,进行学术交流。
方博博士还十分关注各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建立和发展,多次前往各地CFETP亲自授课,将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和原则以及相关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国公共卫生人员。为便于对各地的学员进行指导,方博博士从工作经费中出资3万美元将美国Horizonlive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引进中国,使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全国培训网络更加完善。
奥地利专家温克琳娜:为培养中国卫生人才奔走
温克琳娜教授是人类学和社会科学专业博士,2007年中国政府为她颁发“友谊奖”,以感谢她致力于中奥友好交流与合作,在中医药国际传播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温克琳娜教授多次往返于奥地利和中国之间,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合作始于2005年初。在她的支持下,分别于2005年10月和2006年11月在奥地利举办了中奥中医药专家大会。奥方先后出资约200万元人民币,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的50余名中医学专家参加会议。双方还商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中奥中医药合作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挂牌仪式。
在温克琳娜教授倡导下,在北京市教委的推动下,由欧亚太平洋学术网、因斯布鲁克大学分析化学和放射化学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06年5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了奥中生物标记研究中心。合作内容包括科研、教学、提供奖学金和互派客座教授等。目前运转良好。另外还有4所中奥合作中心或学校近期内先后成立。
在温克琳娜教授的积极倡导下,由奥地利资助的中国博士后赴奥留学奖学金项目也已经实施。到目前为止,已有78名中国博士和博士后获得了奖学金,资金额度达到44540欧元。
美国专家斯皮尔:在四川开始他为中国送“瘟神”的事业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目前,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有6.52亿人口受威胁,1.93亿感染者,有症状病例1.2亿。 我国血吸虫疫情依然严峻,病人84.3万。在某些区域内,血吸虫病卷土重来再逞凶,开始由农村蔓延到城市。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由来已久。全国历史上曾有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病人1200万例,病牛100 余万头。血吸虫病曾经是人们面临的最大疾病威胁之一 , 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瘟神”, 而四川则是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一些地区的血吸虫病状况,与毛主席诗词描述的何等相似。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血吸虫病虽然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要想根治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93年6月,时任美国加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和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的斯皮尔教授来到四川,在医院见到一个身染血吸虫病的29岁青年。他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病人肝硬化腹水非常严重,肚子胀得比十月怀胎的孕妇还大。当他了解到血吸虫病在四川大山区严重流行时,便开始了在中国的送“瘟神” 事业。斯皮尔针对四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防治所的研究基础, 提出利用他在数理模型方面的专长,对大山区血吸虫控制的策略优化研究。当时,中心寄防所正开展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世界控制策略”的研究,斯皮尔和寄防所达成合作协议。
自当年11月起至今,斯皮尔教授每年两次带领其他专家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深入四川省西昌市及其他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展开调查研究。他建议采取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方法研究地方病,向我国医学界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并在四川建立了GIS工作站。经过3年实施,使实验区血吸虫病感染率由53%下降到0% 。
在此基础上,斯皮尔教授引入了美国国防部刚刚解禁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和四川省血吸虫病疫区的美国卫星照片,提出利用遥感(RS) 技术分析钉螺滋生地,防治效果显著。2005年,中国政府授予了他“友谊奖”。
日本专家佐久间和子:爱到深处情更浓
佐久间和子女士是2005年度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6名女性之一,虽然已经76岁高龄,但是谈吐风趣、思维敏捷、脚步稳健,看上去也就五六十岁的样子。
佐久间女士是日本北海道立札幌肢体不自由儿综合疗育中心原副院长、医学博士。1983年,以一封来自中国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李树春教授发出的邀请前往讲学的信函为契机,佐久间女士带领该中心康复治疗部主任技师三岛与志正先生前来讲学、指导,为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的创建与发展、为中国小儿脑瘫康复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第一所脑瘫疗育中心——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成立,在开院庆典之际,佐久间女士等一批日本专家专程前往佳木斯祝贺,提高了该中心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知名度。
佐久间女士至今来华10多次,并参加全国小儿脑瘫学术讨论会暨国际交流会,每次在会上作的精彩报告,都极大地开阔了与会代表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思路。十几年来,共为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的医生、治疗师、护士授课800多学时,实际指导康复训练300多天,培养治疗师15名。她还亲自为该中心(卫生部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承办的全国小儿脑瘫康复技术培训班近百名学员授课并指导实践,这些学员学成后再回到各地,为当地患者诊治、解除病患,其影响从点到面、不断扩大,获益患者也因此成倍增加。
当被问到她曾为多少中国患者诊治过时,佐久间女士表示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人了。她说,当面对患者时心情都是一样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没有什么区别,心里想的只是尽快为他们提供治疗。因为那些脑瘫患者自己并没有什么错,他们的父母也没有错,只是他们的运气不好而已。所以当她看到那些小患者时,就想到一定要竭尽全力医治他们,让他们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佐久间女士有一个希望,她希望中国各地方政府能够在资金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让更多的小儿脑瘫患者得到治疗和帮助,因为这项救助事业只靠几个人或者几个社会机构是无法完成的。
中国政府领导人在每年国庆节期间都要给当年的“友谊奖”获得者颁发奖章。这些“友谊奖”获得者是成千上万来华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代表,他们对促进我国与各国人民友好、促进人才交流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改善我国引进国外人才的宏观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表示对这部分“友谊奖”获奖专家的感谢,本文特别对日本专家水岛裕、美国专家方博博士、奥地利专家温克琳娜、美国专家斯皮尔、日本专家佐久间和子,分别以用“药物导弹”传递日中友谊、力助中国堵住流行病源头、为培养中国卫生人才奔走、在四川开始他为中国送“瘟神”的事业、爱到深处情更浓等为题,记述他们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所作出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为中国卫生事业的献身精神,不失称为白求恩式的好专家。
日本专家水岛裕:用“药物导弹”传递日中友谊
水岛裕曾是政界要员,做过6年的日本参议院议员;是一位科学家,身兼数职,担任过国内外7个医学学会的会长,日中医学交流中心会长;还是个艺术家,60多首曲子从他指下流淌而出;他还是个棋艺爱好者。但所有的“他”,只是一个人——日本药物学专家水岛裕。
水岛裕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和药学博士,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发明了一种被称为“药物导弹”(全称为“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的药用载体。有了这个载体,就可以将那些进入人体内的药品安全、顺利地运送到“目的地”——人体的病变部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水岛裕把这项惠及人类的专利带给了中国人民。
那是在14年前,时任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疑难病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的水岛裕,第一次访问中国。邀请他来华的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学术交流之余,医院的同仁陪他登上了向往已久的长城。站在长城高处,眺望崇山峻岭,水岛裕心潮澎湃,对这个美丽而热忱的国度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更是被医院的友好善举所打动。
在返回日本的时候,中日友好医院的院长亲自将水岛裕送到了机场。从午餐间的一席话中,水岛裕得知,中日友好医院已经建立将近10年,日本政府的无偿援助将会在1994年停止。这样一来,医院的设备更新、科研经费就会因此而出现一定困难。水岛裕听到此事,当即向院长表示,要捐献自己最好的一项专利,把获得的利润用来发展医院。
捐赠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但药物生产却又被另一件事情绊住了脚。
为生产该药品应运而生的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由于资金短缺,迟迟不能投入正常生产。水岛裕知道这个消息后,东奔西走,最终作出了惊人的举动:以个人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就这样,他向银行贷款1亿多日元,购置了主要生产设备,整个药品生产才提上了日程。而这1亿多日元的贷款,水岛裕在之后的5年内谢绝他人分担,独自一人分批偿还。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第一个名为凯时的“药物导弹”产品正式在中国面世。几年间,凯时在中国累计销售了15亿元人民币,使100多万患者受益。这一技术的成功引进,填补了中国在相关药物领域的一项空白,还使中国在纳米制药技术和“药物导弹”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0年,水岛裕的另一个专利被引进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2004年,根据该专利所生产的靶向镇痛新药凯纷正式上市,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2007年,水岛裕与中方协商,准备将他自己的第三个治疗难治性疾病的生物制剂专利提供给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
十几年来,水岛裕20多次的两地奔波,为日中两国医学事业的贡献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赞扬和认可。2006年,中国政府授予了他“友谊奖”奖章。同年春节前夕,74岁的水岛裕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外国专家迎新春座谈会上,他还向温家宝总理介绍了“药物导弹”引入中国的经过哩。
美国专家方博博士:力助中国堵住流行病源头
方博博士是美国资深流行病学专家,历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原子能协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高级顾问,现为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驻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称CFETP)的首位长期顾问,为我国疾病监测、信息处理、爆发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处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起坚实的桥梁。作为回报,中国政府授予了他2007年度“友谊奖”称号。
任CFETP顾问以来,方博博士将国际现场流行病学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引进中国,身先士卒,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在多次疫情调查中,不畏艰辛,深入中国最贫困的山区,协助当地攻克公共卫生难题,被誉为“白求恩”式的好专家。
2003年春,对抗SARS的斗争突显我国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薄弱,培养中国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刻不容缓。受CFETP项目执行主任曾光的邀请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推荐,方博博士于2003年底加入CFETP,带来了我国培养现场流行病学高级人才和疾控战线核心骨干迫切需要的系统性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理论、观念和分析方法。迄今为止,CFETP已为国家和各省级疾控中心培养和输送了55名优秀人才,他们中间的许多人目前在不同岗位担任领导职务。
在方博博士的直接指导和推荐下,CFETP先后有89篇调查报告参加国际会议交流,5篇在国际流行病学期刊上发表,其中《广西一所中学水源性副伤寒爆发调查》获第54届美国EIS年会金奖。方博博士还积极推荐和筹资资助2名学员前往美国深造,18位学员出席国际会议,并邀请30位外国专家来华授课,进行学术交流。
方博博士还十分关注各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建立和发展,多次前往各地CFETP亲自授课,将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和原则以及相关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国公共卫生人员。为便于对各地的学员进行指导,方博博士从工作经费中出资3万美元将美国Horizonlive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引进中国,使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全国培训网络更加完善。
奥地利专家温克琳娜:为培养中国卫生人才奔走
温克琳娜教授是人类学和社会科学专业博士,2007年中国政府为她颁发“友谊奖”,以感谢她致力于中奥友好交流与合作,在中医药国际传播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温克琳娜教授多次往返于奥地利和中国之间,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合作始于2005年初。在她的支持下,分别于2005年10月和2006年11月在奥地利举办了中奥中医药专家大会。奥方先后出资约200万元人民币,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的50余名中医学专家参加会议。双方还商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中奥中医药合作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挂牌仪式。
在温克琳娜教授倡导下,在北京市教委的推动下,由欧亚太平洋学术网、因斯布鲁克大学分析化学和放射化学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06年5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了奥中生物标记研究中心。合作内容包括科研、教学、提供奖学金和互派客座教授等。目前运转良好。另外还有4所中奥合作中心或学校近期内先后成立。
在温克琳娜教授的积极倡导下,由奥地利资助的中国博士后赴奥留学奖学金项目也已经实施。到目前为止,已有78名中国博士和博士后获得了奖学金,资金额度达到44540欧元。
美国专家斯皮尔:在四川开始他为中国送“瘟神”的事业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目前,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有6.52亿人口受威胁,1.93亿感染者,有症状病例1.2亿。 我国血吸虫疫情依然严峻,病人84.3万。在某些区域内,血吸虫病卷土重来再逞凶,开始由农村蔓延到城市。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由来已久。全国历史上曾有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病人1200万例,病牛100 余万头。血吸虫病曾经是人们面临的最大疾病威胁之一 , 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瘟神”, 而四川则是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一些地区的血吸虫病状况,与毛主席诗词描述的何等相似。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血吸虫病虽然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要想根治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93年6月,时任美国加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和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的斯皮尔教授来到四川,在医院见到一个身染血吸虫病的29岁青年。他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病人肝硬化腹水非常严重,肚子胀得比十月怀胎的孕妇还大。当他了解到血吸虫病在四川大山区严重流行时,便开始了在中国的送“瘟神” 事业。斯皮尔针对四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防治所的研究基础, 提出利用他在数理模型方面的专长,对大山区血吸虫控制的策略优化研究。当时,中心寄防所正开展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世界控制策略”的研究,斯皮尔和寄防所达成合作协议。
自当年11月起至今,斯皮尔教授每年两次带领其他专家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深入四川省西昌市及其他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展开调查研究。他建议采取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方法研究地方病,向我国医学界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并在四川建立了GIS工作站。经过3年实施,使实验区血吸虫病感染率由53%下降到0% 。
在此基础上,斯皮尔教授引入了美国国防部刚刚解禁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和四川省血吸虫病疫区的美国卫星照片,提出利用遥感(RS) 技术分析钉螺滋生地,防治效果显著。2005年,中国政府授予了他“友谊奖”。
日本专家佐久间和子:爱到深处情更浓
佐久间和子女士是2005年度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6名女性之一,虽然已经76岁高龄,但是谈吐风趣、思维敏捷、脚步稳健,看上去也就五六十岁的样子。
佐久间女士是日本北海道立札幌肢体不自由儿综合疗育中心原副院长、医学博士。1983年,以一封来自中国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李树春教授发出的邀请前往讲学的信函为契机,佐久间女士带领该中心康复治疗部主任技师三岛与志正先生前来讲学、指导,为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的创建与发展、为中国小儿脑瘫康复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第一所脑瘫疗育中心——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成立,在开院庆典之际,佐久间女士等一批日本专家专程前往佳木斯祝贺,提高了该中心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知名度。
佐久间女士至今来华10多次,并参加全国小儿脑瘫学术讨论会暨国际交流会,每次在会上作的精彩报告,都极大地开阔了与会代表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思路。十几年来,共为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的医生、治疗师、护士授课800多学时,实际指导康复训练300多天,培养治疗师15名。她还亲自为该中心(卫生部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承办的全国小儿脑瘫康复技术培训班近百名学员授课并指导实践,这些学员学成后再回到各地,为当地患者诊治、解除病患,其影响从点到面、不断扩大,获益患者也因此成倍增加。
当被问到她曾为多少中国患者诊治过时,佐久间女士表示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人了。她说,当面对患者时心情都是一样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没有什么区别,心里想的只是尽快为他们提供治疗。因为那些脑瘫患者自己并没有什么错,他们的父母也没有错,只是他们的运气不好而已。所以当她看到那些小患者时,就想到一定要竭尽全力医治他们,让他们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佐久间女士有一个希望,她希望中国各地方政府能够在资金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让更多的小儿脑瘫患者得到治疗和帮助,因为这项救助事业只靠几个人或者几个社会机构是无法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