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阅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不仅影响个人,还影响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摸索,探究出些许让学生爱上阅读的途径。
  关键词: 教学引导 阅读方法 爱上阅读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
  初中一线教师通过多年学习课标,了解到经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及创造性理解能力考查。现代文阅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无疑要学生自主积极地广泛阅读。
  网络化时代,具体形象的电影、电视和教学纪录片似乎远比读书有趣得多,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就很难与书结友。与书接触越早,孩子越有兴趣,爱看书的种子越早埋藏在孩子心中,孩子越能感受到“书”这个朋友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或以忙碌为由做不到这一点。教学初一年学生时,我做了调查,除了教科书、教辅书外,你家里有多少藏书?有没有自己的书柜?你去书店或图书馆的次数?你一学期的阅读量是多少?调查结果让人痛心,学生的阅读几乎是空白的。部分学生因为现行教育评价制度和繁重的课业负担,逐渐对书本产生恐惧厌恶情绪。与书结友,不能再晚。我们不得不从头抓起,让学生爱上书,乐于读书。
  “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毫无疑问,读书是青少年全面成长的第一课。我们共同读书,与书为伴,与经典为友,开阔视野,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获得了快乐。阅读书籍是一项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阅读还可以使人们头脑充实,增加学生阅历,拓展生活经验,使学生勤于思考,思维缜密,提高处事能力。阅读能力、知识面是我们考试、求职的重要资本。因此,阅读是改变人生的重要途径,提高个人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的海洋里,受到人格熏陶,使学生具有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具有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品格,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拥有更高人生追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能满足精神世界的需求,随着物质资料的丰富和物质追求的狂热,我们需要更多精神食粮平衡需求,享受人生的快乐。
  阅读益处如此之大,怎么创造机会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让学生在课内文章的学习中养成朗读习惯。爱上文章,爱上阅读。
  饱含深情的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章交流的过程,会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拉近学生与书的距离。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甚至给学生展示朗读能力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爱上书。本学期针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朗读水平的培养,联合其他老师做了相关课题——《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也被立项为市级课题。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有朗读的兴趣,有的不敢表现,有的没机会表现。在层层选拔中,我在初一年成立了朗诵队,队员们的朗读热情感染了很多同学,他们的能力也提高了许多。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了极大提高,有好的文章就一起分享、一起交流,读书氛围浓厚了不少。多读书,读好书,读多了才会发现书的妙用,才会产生浓厚兴趣,此时的阅读已经是学生的积极阅读,无须家长唠叨,老师强迫了。中考要求的课外书目如此经典,学生自然不会放过阅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是阅读课中的首要任务。
  学生喜欢上了读,扩大范围有何困难?我在教学过程中趁热打铁,使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如本学期学完《音乐巨人贝多芬》,贝多芬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有了全新认识,那米开朗琪罗呢?学生又了解多少,通过阅读《名人传》,学生可以认识到很多像贝多芬一样,让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人素材。不断向学生介绍美文名篇,满足学生的需求。渐渐地,学生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孩子读的书越多,知识面越宽,读书兴趣越浓,孩子对书的喜爱程度就会越深。孩子的阅读已经悄然变化,由最初要求读到积极主动寻找阅读材料。
  阅读还可以结合读书笔记。学生手中必须有本随笔本,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的过程就是精简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将阅读和思考联系起来,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深究阅读的价值,理解阅读的意义,而且在阅读中进行反思,思考人生意义,获取世界的知识,理解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共同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将阅读过程中的点滴心理感受记下来,长期积累便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把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读某本书,并不是因为老师要他们阅读,也不是因为考试而阅读。不以考试为目的,摆脱功利性阅读,尊重学生兴趣,是老师的深谋远虑、苦心经营。
  著名作家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是营养品,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的智慧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喜欢上一个人不容易,爱上书也一样。阅读是我们要终身坚持的事情,爱上阅读不仅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而且使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到文化认同感,寻求人生价值。
  孩子们,爱上阅读吧,不仅为个人发展,令自己受益终生,更为了证明中国人一样可以安静坐下来读一本书。
  参考文献:
  [1]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2]语文课程标准.
  [3][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人们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逐渐适应教学发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充分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挑战及突破。当下要想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阅读 反思  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所以应转变这种教学状态,加强对教学
关键词: 语文学科的独特任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语言基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本文从创造美、感悟美、体会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审美情感 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对学生的发展起奠基性作用,丰富的人文性被赋予了更多使命和责任。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对其表层的理解,更多地应注重对学
摘 要: 文章借鉴接受美学的观点,从文本细读入手,从“设问引情,填补空白;揣摩感悟,注重细读;点拨领悟,注重质疑”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本细读 设问 填空 质疑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今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却面临程式化、功利化、无效化的困境。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基本是按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初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分析结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母语学科的语文学科不仅承担着语言学科简单的言语运用传授任务,而且承担着培养整个民族语文素养、传递民族精神文化的责任。在新课程标准及新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双重引导作用下,语文教师对比较热门的语文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出现的典型性“泛化现象”为对象进行探讨,并分析产生原因。初步提出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化过程审议,用以充当语文教学设计环节中的监督角色,希望对高中语文
2015年苏州市语文中考有了变化:新增诗歌鉴赏、增加课外古文阅读比重、不直接考课内现代文阅读但保留大小两篇课外阅读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每篇课文都逐字逐句、精雕细刻,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足取。选取重点,有的放矢地“解构”的方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这里所说的“解构”很简单,“解”字意为“分解、拆卸”;“构”字则为“结构、构成”之意,合在一起意为“解开之后再构成”。把这里的“解构”放在语文阅读里,就是
摘 要: 子贡为“孔门十哲”之一,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的“言语”才智是得到肯定的。从《左传》的记载中分析子贡如何效力于鲁、卫,又是如何在诸侯间的外交上面展现一个儒家文人在礼乐崩坏,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之交是如何将孔子宣扬的“礼”贯穿到实践中的。子贡则是天下战乱,各国纷争前提下为维护己国利益而出现的无数“爱国”文士之一。  关键词: 子贡 外交 “礼”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又字子赣,春秋
摘 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成绩不可能完全相同,其中,不同学生的成绩差异尤其明显,语文成绩较差不仅会直接拉低成绩,而且影响这部分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对其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如今,高中教材被赋予了许多传统文化内容,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非常理想的渠道,用传统文化激发这些语文成绩相对较差的“学困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语文修养和语言能力,最终促进其成绩提高和全
摘 要: 在新课标背景下,人们通过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一致认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改目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选取其中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持续产生影响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本文围绕语文新课程理念,就如何优化高中语文教与学,提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与学 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