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MIS实施中的成败,阐述了正确理解MIS是实施成功的前提,提出了非技术层面评判MIS成功的标准,给出了保障MIS成功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成功标准 实施策略
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近几年可谓风光无限。不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在争相实施本单位或本行业的MIS的建设,一时间,MIS成了各单位最热门的话题。然而,如果我们细心的查看,会发现其中一些单位的MIS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管理上的变化,相反可能还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于是,一些人采取了消极对抗的方法来排斥MIS,使得已经建设好的MIS成了高级摆设。究其原因,不同的单位可能会罗列出不少具体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MIS认识的片面性,导致MIS的实施策略选择不当,最终出现了各种问题而使MIS实施失败。
笔者结合近几年在MIS开发和实施中的经验,在对MIS深层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成功建设和实施MIS的策略,供研究MIS实施策略的人员参考。
一、正确理解MIS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对MIS有不同的理解,这并不稀奇。但它们应该有一点是共同的,也就是承认“MIS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如果做不到这点统一,说明他们对MIS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会给MIS的实施带来沉重的打击。
MIS的概念最早并没有与计算机系统联系起来,瓦尔特·肯尼万是从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的解释,这应该是MIS最本质的内涵。直到1985年,高登·戴维斯才在MIS的定义中加入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使得MIS与计算机系统之间有了联系。这种联系强调的是计算机系统是辅助完成管理任务的工具,而非MIS的本质。因此,MIS的目标仍然是完成“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
我们今天之所以会把MIS看成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更多的原因是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所致。在我国,最早进行MIS开发的是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在MIS的建设和实施时自然会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久而久之,使MIS的开发和实施偏离了应有的方向,完全变成了一个计算机软件项目的开发。对任何单位而言,要成功地实施MIS,就必须对MIS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否则即便实施了MIS,也很难保障其实施的MIS能够成功。MIS实施的核心是流程重组,也是评判我们是否正确理解MIS的标准。那么,应该怎样来正确理解MIS呢?翻开MIS的教科书,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解释: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人机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很显然,MIS作为一个技术系统并无争议,而作为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各人的理解就不尽相同了。成功实施了MIS的单位可能最大的感受是“整个组织行为的变革”,而MIS在其中成为了组织变革的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MIS只是一个技术系统,将很难完成这一壮举。
正确理解MIS,不仅是单位内领导者的事,还必须成为单位内部从上到下所有人员的事,才能保障大家协调一致地行动,才能成为MIS实施成功的保障。
二、MIS实施成功的评判标准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MIS的开发和实施已经形成了几套完整的方案,例如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这些方法都已经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了完善,作为一种技术方案,这些方法都是高效且实用的。于是,人们视乎认为按照这些方案进行MIS的开发,MIS一定开发实施成功。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用系统中的人员对系统的依赖程度来评判MIS是否成功的话,我们会发现有近80%的MIS是失败的。
例如某大学建设的“教务管理系统”,应该是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制定的方法来建设的,软件运行也没有问题。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均不没有对这个系统形成依赖,甚至有时感觉这个系统是一种多余,没有可能会更好。因此,这样的MIS能算成功的MIS吗?为什么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用该教务系统呢?调查发现,该系统除了学期结束时老师进行成绩录入和学生选修下学期的课程操作正常,系统提供的许多功能只有菜单而没有实质内容,根本无法通过该系统完成相关操作。比如教师申请调课、选教材,学生查看教学大纲、请假、提交作业等,这些功能均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通过该系统沟通(更不要说协同),他们又怎么会对系统形成依赖呢。
MIS实施的成功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技术的层面,一是非技术的层面。这两个层面相辅相成,不论那一个层面出了问题,都将影响MIS最后的成功。技术层面的成功相对而言比较好制定标准,毕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软件技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这些理论和方法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所以按照这些理论从技术上去评判MIS是否成功应该不成问题。困难的是非技术层面的成功评判,由于不同的MIS有不同的应用环境,因此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评判。由于笔者长期从事MIS的开发和实施,通过对已有经验的总结,从非技术的层面提出几两条评判MIS成功的标准,力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业务对MIS的依赖程度:系统中的业务有多少是离开了MIS就不能做的?如果这个数据达到了80%的话,这样的MIS是成功的。这里我们不能要求MIS能实现100%的业务,因为业务的需求变化往往比MIS的升级快,所以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要求过低,过低的话说明MIS在业务处理中可有可无。
2.人员对MIS的依赖程度:系统中的注册用户是否天天在使用系统,特别是组织中的高级领导,如果他们都不用,其他的人不用也就无可厚非了。如果系统的注册用户到了离开系统就无法工作的地步,MIS就算成功了。
笔者考察过某上市企业,该企业在全国有多个分公司,他们的文件、报告等都在该企业内网和租用的VPN网络中完成,一个需要经过多位身在不同地区的高级领导会签的报告,通常在半个工作日就能完成。这样的MIS应该是成功的。
三、MIS实施成功的策略研究
MIS的开发要成功实施,首先必须有技术的保障,毕竟MIS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没有技术的保障是不可能来探讨MIS的成功问题的。其次是管理环境的保障,MIS还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它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人和社会的参与,同时它还将给实施的组织带来管理环境的变革,所以没有管理环境的保障,MIS同样不会成功。
对于MIS而言,系统的大规模建设是一次性的,而系统的运行、维护、升级、变革则是长期性的。作为一个成功的MIS,首先要做好一次性的工作,这是今后长期工作的基础。然后更应该重视长期性的工作,MIS实施后带来的企业流程重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它的长期性而想一蹴而就,最终也将导致MIS实施的失败。因此,MIS的实施要取得成功,必须有良好的实施策略来保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实施策略呢,笔者认为良好的实施策略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长远的规划
MIS的实施将给组织带来管理上的变革,不管这种变革的大小、强弱,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千万不要指望在短期内将原有组织来一个改头换面,这样做将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不仅作为MIS实施的部门应该认识到这点,组织的最高领导也应该认识到这点,因为这是打开MIS成功大门的第一把钥匙,一旦我们把它丢掉,MIS成功的大门将对我们始终关闭。
长远规划的期限长短应该根据MIS改变的规模决定。有的组织可能是一年,有的是两三年,不同的组织由于结构的不同、变革程度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时间期限,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或依葫芦画瓢,更不能搞一刀切。规划的合理性将成为MIS成功的关键。
2.完善的制度
在不同的组织内部,实施MIS所带来的变革对组织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可能很激烈,有的则要温和得多。不管是激烈还是温和,变革中制度的保障是必须的。组织的领导者不能够抱有发几个红头文件就能解决问题的思想,这样不仅不利于MIS的实施,相反还会给MIS的实施带来危害。
MIS实施中的要求,一定要制定成“操作规范”、“使用规范”等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来规范MIS实施过程,从而保障MIS的有效实施。实施制度中还必须包含奖惩制度,对于达不到最低要求的员工必须给以处罚,但更多的是从正面给以鼓励,使员工能积极地参与到MIS的实施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保障MIS实施的成功。
3.合格的MIS管理团队
合格的MIS管理团队也是MIS实施成功的重要一环。MIS团队的任务不仅是建设,更重要的是服务。MIS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为业务部门提供很多服务,如果没有合格的MIS管理团队的支撑,业务部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降低他们使用MIS的信心,为他们弃用MIS创造借口,就会是MIS前功尽弃。
合格的MIS管理团队不仅是技术上合格,还应该是管理上合格。组织的领导者必须赋予该团队一定的权限,使他们能审查各个环节执行MIS的情况,保证他们有对部门或个人的处罚建议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MIS的实施。
4.充足的资金
MIS的实施不是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买一个MIS软件这样简单的事。MIS实施可能会涉及到组织中流程、人员、设备等改变,这些变革就意味着需要资金的支持,没有资金的支持有些变革将无法开展,从而影响MIS的实施。
人员培训也是MIS实施中占用资金的一个方面,而且这个方面的资金会难以估计。由于组织的规模不同、要求不同,所以人员培训的费用会差异很大,在实施方案中如果忽视了这个方面的问题,将给MIS的实施带来不可估量的障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MIS成功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管理的支撑,更离不开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有时我们发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组织,就是不能成功实施MIS,使得该组织的CIO困惑不解,其实原因可能是CIO们过多地关注了技术问题,而忽视了管理问题所致。导致MIS失败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其中大多数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实施策略所致。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第3版
[2]张屹:九问CIO—关于OA的九个问题[N].计算机世界.2007年9月24日B16版.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成功标准 实施策略
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近几年可谓风光无限。不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在争相实施本单位或本行业的MIS的建设,一时间,MIS成了各单位最热门的话题。然而,如果我们细心的查看,会发现其中一些单位的MIS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管理上的变化,相反可能还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于是,一些人采取了消极对抗的方法来排斥MIS,使得已经建设好的MIS成了高级摆设。究其原因,不同的单位可能会罗列出不少具体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MIS认识的片面性,导致MIS的实施策略选择不当,最终出现了各种问题而使MIS实施失败。
笔者结合近几年在MIS开发和实施中的经验,在对MIS深层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成功建设和实施MIS的策略,供研究MIS实施策略的人员参考。
一、正确理解MIS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对MIS有不同的理解,这并不稀奇。但它们应该有一点是共同的,也就是承认“MIS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如果做不到这点统一,说明他们对MIS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会给MIS的实施带来沉重的打击。
MIS的概念最早并没有与计算机系统联系起来,瓦尔特·肯尼万是从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的解释,这应该是MIS最本质的内涵。直到1985年,高登·戴维斯才在MIS的定义中加入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使得MIS与计算机系统之间有了联系。这种联系强调的是计算机系统是辅助完成管理任务的工具,而非MIS的本质。因此,MIS的目标仍然是完成“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
我们今天之所以会把MIS看成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更多的原因是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所致。在我国,最早进行MIS开发的是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在MIS的建设和实施时自然会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久而久之,使MIS的开发和实施偏离了应有的方向,完全变成了一个计算机软件项目的开发。对任何单位而言,要成功地实施MIS,就必须对MIS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否则即便实施了MIS,也很难保障其实施的MIS能够成功。MIS实施的核心是流程重组,也是评判我们是否正确理解MIS的标准。那么,应该怎样来正确理解MIS呢?翻开MIS的教科书,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解释: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人机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很显然,MIS作为一个技术系统并无争议,而作为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各人的理解就不尽相同了。成功实施了MIS的单位可能最大的感受是“整个组织行为的变革”,而MIS在其中成为了组织变革的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MIS只是一个技术系统,将很难完成这一壮举。
正确理解MIS,不仅是单位内领导者的事,还必须成为单位内部从上到下所有人员的事,才能保障大家协调一致地行动,才能成为MIS实施成功的保障。
二、MIS实施成功的评判标准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MIS的开发和实施已经形成了几套完整的方案,例如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这些方法都已经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了完善,作为一种技术方案,这些方法都是高效且实用的。于是,人们视乎认为按照这些方案进行MIS的开发,MIS一定开发实施成功。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用系统中的人员对系统的依赖程度来评判MIS是否成功的话,我们会发现有近80%的MIS是失败的。
例如某大学建设的“教务管理系统”,应该是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制定的方法来建设的,软件运行也没有问题。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均不没有对这个系统形成依赖,甚至有时感觉这个系统是一种多余,没有可能会更好。因此,这样的MIS能算成功的MIS吗?为什么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用该教务系统呢?调查发现,该系统除了学期结束时老师进行成绩录入和学生选修下学期的课程操作正常,系统提供的许多功能只有菜单而没有实质内容,根本无法通过该系统完成相关操作。比如教师申请调课、选教材,学生查看教学大纲、请假、提交作业等,这些功能均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通过该系统沟通(更不要说协同),他们又怎么会对系统形成依赖呢。
MIS实施的成功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技术的层面,一是非技术的层面。这两个层面相辅相成,不论那一个层面出了问题,都将影响MIS最后的成功。技术层面的成功相对而言比较好制定标准,毕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软件技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这些理论和方法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所以按照这些理论从技术上去评判MIS是否成功应该不成问题。困难的是非技术层面的成功评判,由于不同的MIS有不同的应用环境,因此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评判。由于笔者长期从事MIS的开发和实施,通过对已有经验的总结,从非技术的层面提出几两条评判MIS成功的标准,力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业务对MIS的依赖程度:系统中的业务有多少是离开了MIS就不能做的?如果这个数据达到了80%的话,这样的MIS是成功的。这里我们不能要求MIS能实现100%的业务,因为业务的需求变化往往比MIS的升级快,所以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要求过低,过低的话说明MIS在业务处理中可有可无。
2.人员对MIS的依赖程度:系统中的注册用户是否天天在使用系统,特别是组织中的高级领导,如果他们都不用,其他的人不用也就无可厚非了。如果系统的注册用户到了离开系统就无法工作的地步,MIS就算成功了。
笔者考察过某上市企业,该企业在全国有多个分公司,他们的文件、报告等都在该企业内网和租用的VPN网络中完成,一个需要经过多位身在不同地区的高级领导会签的报告,通常在半个工作日就能完成。这样的MIS应该是成功的。
三、MIS实施成功的策略研究
MIS的开发要成功实施,首先必须有技术的保障,毕竟MIS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没有技术的保障是不可能来探讨MIS的成功问题的。其次是管理环境的保障,MIS还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它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人和社会的参与,同时它还将给实施的组织带来管理环境的变革,所以没有管理环境的保障,MIS同样不会成功。
对于MIS而言,系统的大规模建设是一次性的,而系统的运行、维护、升级、变革则是长期性的。作为一个成功的MIS,首先要做好一次性的工作,这是今后长期工作的基础。然后更应该重视长期性的工作,MIS实施后带来的企业流程重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它的长期性而想一蹴而就,最终也将导致MIS实施的失败。因此,MIS的实施要取得成功,必须有良好的实施策略来保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实施策略呢,笔者认为良好的实施策略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长远的规划
MIS的实施将给组织带来管理上的变革,不管这种变革的大小、强弱,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千万不要指望在短期内将原有组织来一个改头换面,这样做将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不仅作为MIS实施的部门应该认识到这点,组织的最高领导也应该认识到这点,因为这是打开MIS成功大门的第一把钥匙,一旦我们把它丢掉,MIS成功的大门将对我们始终关闭。
长远规划的期限长短应该根据MIS改变的规模决定。有的组织可能是一年,有的是两三年,不同的组织由于结构的不同、变革程度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时间期限,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或依葫芦画瓢,更不能搞一刀切。规划的合理性将成为MIS成功的关键。
2.完善的制度
在不同的组织内部,实施MIS所带来的变革对组织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可能很激烈,有的则要温和得多。不管是激烈还是温和,变革中制度的保障是必须的。组织的领导者不能够抱有发几个红头文件就能解决问题的思想,这样不仅不利于MIS的实施,相反还会给MIS的实施带来危害。
MIS实施中的要求,一定要制定成“操作规范”、“使用规范”等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来规范MIS实施过程,从而保障MIS的有效实施。实施制度中还必须包含奖惩制度,对于达不到最低要求的员工必须给以处罚,但更多的是从正面给以鼓励,使员工能积极地参与到MIS的实施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保障MIS实施的成功。
3.合格的MIS管理团队
合格的MIS管理团队也是MIS实施成功的重要一环。MIS团队的任务不仅是建设,更重要的是服务。MIS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为业务部门提供很多服务,如果没有合格的MIS管理团队的支撑,业务部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降低他们使用MIS的信心,为他们弃用MIS创造借口,就会是MIS前功尽弃。
合格的MIS管理团队不仅是技术上合格,还应该是管理上合格。组织的领导者必须赋予该团队一定的权限,使他们能审查各个环节执行MIS的情况,保证他们有对部门或个人的处罚建议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MIS的实施。
4.充足的资金
MIS的实施不是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买一个MIS软件这样简单的事。MIS实施可能会涉及到组织中流程、人员、设备等改变,这些变革就意味着需要资金的支持,没有资金的支持有些变革将无法开展,从而影响MIS的实施。
人员培训也是MIS实施中占用资金的一个方面,而且这个方面的资金会难以估计。由于组织的规模不同、要求不同,所以人员培训的费用会差异很大,在实施方案中如果忽视了这个方面的问题,将给MIS的实施带来不可估量的障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MIS成功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管理的支撑,更离不开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有时我们发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组织,就是不能成功实施MIS,使得该组织的CIO困惑不解,其实原因可能是CIO们过多地关注了技术问题,而忽视了管理问题所致。导致MIS失败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其中大多数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实施策略所致。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第3版
[2]张屹:九问CIO—关于OA的九个问题[N].计算机世界.2007年9月24日B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