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尝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科学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事物、新知识飞速更新的当今社会,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已经格格不入,这就给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1、运用实例创设情景。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2、运用作业中的错误创设情景。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出现容易混淆的概念,马虎做错的习题,不易辨别的运算等方面的错误,教师及时把握好出现的问题,及时创设改错的情景。如以学生喜欢的故事、游戏、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宽松的环境中改正错误,获取知识。
  三、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新课标要求老师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1、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有价值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也只应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它只是在预示,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变课数学为生活数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己的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乐意学习数学。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材例题是这样的:“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本例虽然涉及的数量较小,但对于生活经验贫乏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对“原计划造林和实际造林”感到陌生,不容易理解。教学时我改变了例题,进行了如下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说本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再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补上百分数的问题,即“六(4)班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然后让学子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含义。学生讨论非常热烈,各抒已见,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题意,掌握了数量关系,用两种方法解答了应用题。接着出示书上例题,让学生练一练,问题迎刃而解。这样教学使学生身临现实情景,感到熟悉、亲切、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沟通了书本与现实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使教学内容“原型化”。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数学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具体的。因此,在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变抽象为形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创设买三套衣服(分别知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需要多少钱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求总价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解法其结果一样的情况,接着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数学实例。然后再在众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新知,这样学生头脑中的“乘法分配律”就不再是抽象的数与符号构成的,而是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建构和呈现的,于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就深刻得多。
  总之,要让学生不断的感受和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真实的生活情景片段中获取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断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探究性、实践一生、抽象一生、概括性很强的学科。众所周知,物理难学、尤其入门难,难就难在长期以来我们从事物理教学的同志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视自己为知识的占有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足够重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没有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兴趣资源,没有充分调动学习主题的原动力兴趣。致使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物理教学活动与年龄尚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不相适应。
期刊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  社会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目前情况下,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正在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入,总的形势是好的,另一方面,学校思
期刊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真所谓“看人生因
期刊
内容摘要:“问题研究”是新课程教材的“创新点”,体现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育理念,符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重视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的教学,让“问题研究”也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亮点”。要达到“问题研究”有效教学之目的,同样离不开目标导引教学理念的支撑。  关键
期刊
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
期刊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赤胆忠心为人民的孔繁森》一课,颇受感动,潸然泪下。课堂结尾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此刻,假如你就是被孔繁森救助过的藏族的孤儿、老人、农牧民,你就在为孔繁森送行的队伍中,你想说些什么?  生:孔书记,你等着我,我这孤老头子跟你做伴!  生:孔伯伯,您为了我们三个孤儿,夜里经常睡不好觉,您不是我们的亲人胜似我们的亲人。如今,您走了,我们又没有亲人了。  ……  点评:学生
期刊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他又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泼生动起来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深究教材,灵活运用,激活课堂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
期刊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