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精神在对话中生成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赤胆忠心为人民的孔繁森》一课,颇受感动,潸然泪下。课堂结尾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此刻,假如你就是被孔繁森救助过的藏族的孤儿、老人、农牧民,你就在为孔繁森送行的队伍中,你想说些什么?
  生:孔书记,你等着我,我这孤老头子跟你做伴!
  生:孔伯伯,您为了我们三个孤儿,夜里经常睡不好觉,您不是我们的亲人胜似我们的亲人。如今,您走了,我们又没有亲人了。
  ……
  点评:学生变换角色,走进教材,充当课文里的人物,切肤体验,用心感受,变死板理解为弹性感悟,“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已经成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语言与精神同构的极高境界。
  师放《公仆赞》录像。
  师:这样一个人民的好公仆离我们去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你们的心情是否和老师一样?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恨死那辆车。
  生:为什么死的不是别人,却偏偏是孔书记!
  生:我要到孔书记的墓前看看他(泣不成声)。
  师:是的,像这样好干部死得可惜,走得太早,让我们一起默默地祈祷孔书记一路走好,祝愿他的家人一生平安!(许多同学已流下眼泪,表情悲痛)
  点评:一曲悲壮的《公仆赞》把学生带到告别孔繁森的人群当中,那长长的队伍,那雪白的哈达,那激情的音乐,那感人的场面,无不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再以谈感受的形式表达对孔繁森的无比思念之情,由此窥视到学生崇高、善良的内心精神世界。
  师:孔繁森不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有人说他是“傻子。”也有人认为他不傻,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是“傻子”的同学占1/3,说不“傻”的同学占2/3)。
  师:现在,双方展开辩论,说“不傻”的为正方,说“傻”的为反方。(同学们兴致很高,都跃跃欲试)
  正:我方认为孔繁森不傻,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爱人民。
  反:共产党员爱人民可以,可是他不爱自己家的“人民”,难道他不傻吗?
  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孔繁森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我们能说这样的人是傻子吗?
  反:孔繁森上有80多岁的老母,下有十几岁的孩子,都需要他的照顾,可他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还不傻啊?
  正:“为人民谋幸福”,多少年来一直代代相传,指引着共产党员为人民、为国家而献身,他的名字千古留名。
  反:“人非草木”,他女儿考大学时,他都不回来看看,而孤儿的事,他倒放在心上,哪有这样的爸爸啊!我可不愿意有这样的爸爸!
  ……
  师:正像雷锋说的那样:有人说我是傻子,我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共产党正需要这样的傻子,让我们甘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傻子”吧!
  点评:这场辩论是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巧设辩论题,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了与文本对话的情境,学生释放自己的储备,进行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通过辩论,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美化、净化。
  解读:这是一节叩开学生心灵的语文课。教师通过读、思、议、辩等对话手段,巧妙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走向精神的极高境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1、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教师“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辩论、谈感受、看录像等多种手段,引领学生走进孔繁森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美好的心灵,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能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巧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想象,在情境中表达,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精神得到提炼。
  3、注重情感体验。引领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受过孔繁森帮助过的孤儿、老人、农民,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体验,学生把心放在文本当中,让自己的心灵淌洋在孔繁森的精神境界里,变死板的理解为动态的感悟,难怪会生成那么多独特的体验!
  
其他文献
一、中学语文教师应掌握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及方法  1、这是时代的要求。今天,科学技术正以人们不可想象的速度更新着,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广泛的变化。文本创作活动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位置、文本的载体、文本传播和文本接受的途径与方式、文本的形态、类别和样式等,都已经发生变化。因此,21世纪的文本解读将从多元分化的趋势走向多元中的互谐。  2、这是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里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知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度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正好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一种表现力丰富、可控程度高的新媒体,为教育创造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教育和学习模式。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多样化的学习情景;可以将传统教学中难以描述、难以突破的实验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克服实验
期刊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教材自身功能,联系学校实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利用生活实践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生活情景从课外引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来,迅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对优化学校体育器材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意识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首先应遵循以课堂教学内容,在遵循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
期刊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的变化,这就向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你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探究性、实践一生、抽象一生、概括性很强的学科。众所周知,物理难学、尤其入门难,难就难在长期以来我们从事物理教学的同志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视自己为知识的占有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足够重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没有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兴趣资源,没有充分调动学习主题的原动力兴趣。致使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物理教学活动与年龄尚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不相适应。
期刊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  社会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目前情况下,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正在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入,总的形势是好的,另一方面,学校思
期刊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真所谓“看人生因
期刊
内容摘要:“问题研究”是新课程教材的“创新点”,体现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育理念,符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重视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的教学,让“问题研究”也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亮点”。要达到“问题研究”有效教学之目的,同样离不开目标导引教学理念的支撑。  关键
期刊
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