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上讲冷水和热水有哪些不同时,我让学生进行推测,引发了如下的争论。
师:把装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它的沉浮会怎样?
生1:袋子会沉到水底。
生2:我认为袋子会浮在冷水中。
生3:袋子会先浮着,然后慢慢往下沉。
师:认为装热水的塑料袋会沉下去的请举手。(过了一会)认为会浮在水上的请举手。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推测?
生1:我认为热水比冷水重,所以热水在冷水中会沉下去。
生2:对,我也这样认为。就跟油和水混合时,水比油重,水会沉在油的下面是一个道理。
生3:不,我认为热水轻,冷水重。
生4:我也认为热水轻,冷水重。有一次,我从冰箱的冷藏处拿出一袋凉奶,放入非常热的水中烫。如果热水比冷水重,这袋奶就会浮在热水上面,但那袋奶却沉在了水底,这就说明冷水比热水重。(这个孩子只关注了液体的冷热,而忽略了不同液体的轻重差异。)
生5:我不同意,我们比较的是冷水,而不是牛奶。
生6:我觉得冷水和热水一样重,因为有几次我在洗脚的时候,刚把脚伸进去,水非常热,我倒了一点凉水后,水不凉不热正好,冷水没浮在热水上,热水也没浮在冷水上,而是混合均匀了。
……
争论异常激烈,我笑而不答。接下来是验证猜想,实验结果可想而知。可有些同学还是有点不愿接受。
【科学课堂上的争论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其价值不在于学生说的对不对或从中获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表达和敢于质疑甚至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可是这次的争论与往常不太一样,经过实验验证了,仍有些学生似信非信。】
三天后的第二节科学课上,师生刚问过好,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发言。
韩昊:董老师,上节课我认为热水重,冷水轻,可实验证明冷水重,热水轻。回家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有一次,我看到姥姥在壶里倒满冷水,然后把壶放在火上,接着就去做饭了。我坐在壶旁,仔细地想了一遍,终于想通了,的确是冷水重。因为用火烧的全是冷水,火炉烧的是壶的底部,因此壶下半部分的水先被烧热,而上半部分却还是冷水,可水烧开了以后,整个壶里的水都热了。我想,这可能就是冷水重的原因吧!因为冷水重,上半部分的冷水会下沉到壶的下半部分,下半部分的热水会上升到上半部分去;下沉的冷水烧热了又上升,上面冷一点的水又会下沉,这样不断循环,壶里的水就全变成了热水,最后就烧开了。
【韩昊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使我佩服得不得了。韩昊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小男孩。在第一节课上,他曾经满怀信心地说“热水放入冷水中会下沉”,可是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他似乎很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所以课下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就听到了以上这段精彩的发言。
从他的发言中,我们可知他已经清晰地想象出了满壶水在逐渐变热直到烧开过程中的热对流现象,这对于一个三年级孩子来说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呀!而这些不是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而是在课下由学生自发、积极、愉快地完成的。这不正是我们的科学教学所期待和要达到的目标吗?而使这个孩子锲而不舍地去观察、研究这种现象的动力之一,就源于课上实验的结果与自己的猜想不符,同时也得益于老师善于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前先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猜想的做法,和老师平时对学生科学情感、态度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
韩昊:老师,我还知道水变热以后,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就拉大了,所以壶水烧开以后,水分子就把壶盖顶得一跳一跳的。
李伟:我不同意韩昊的说法,我认为是火把壶底烧热了,壶下半部分的水也被烧热了,而烧热了的壶底把热传给壶的上面,壶上面也热了,就把壶上半部分的水也烧热了。
宋旭:对!壶在火上烧,壶不会下面热、上面凉,它会全部变热。
张江涛:李伟说得很对。有一次我和哥哥在烧火,我把一根很长的铁的一头放在火里,过了两三个小时后铁的另一头也很热了,热就是沿着铁从被火烧着的那一头传过来的。
【这三个同学所说的实际上是热的传导现象,虽然他们没有用科学的术语来表达、描述,但这是他们想象的结果,是来自孩子们头脑中的“纯天然的”东西,因此是最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收获可能是无法估量的,对于孩子们将来的发展必定大有好处。】
王韵泽:我在洗脚的时候,先倒上一些凉水,又倒上一些热水,把手伸进去试了试,感觉下面的水不太烫,上面的水却比较烫。
张明哲:有一次,我把瓶子里先放上冷水,然后倒入开水,我一喝,很烫;后来喝着喝着觉得水越来越凉,瓶底的水是最凉的。
李伟:我在课外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盆子里放上热水,然后放上冷水,用最快的速度把一条鱼放在水的上面。一开始,鱼在水的上面游得很好,游着游着,忽然鱼不动了。我就把它捞了上来,可鱼又动了,我一摸它的身子,很热。这就说明确实是冷水重,热水轻。
张江涛:那天,我拿了个小瓶,把它装满热水,又拿了个大盆子,里面放上冷水,我把小瓶放进大盆子里,小瓶飘起来了。后来把小瓶里换成冷水,小瓶就下沉了。
赵炜:有一次,我把冷水放入杯子里,又把热水放入杯子里,我想立即把热水和冷水混合起来变成温水。但是冷水还是在杯底,热水则在冷水上面,没变成温水。由此可见,热水比冷水轻。
师:如果我们想将热水和冷水尽快地掺和成温水,最好先倒入什么水?
生齐:热水!
……
【新课还没有进行,学生描述自己生活中对冷水与热水的轻重的感悟就已经用去了近半节课的时间,但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我知道很多孩子都自发地、有意识地去观察体验了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并作出了一定的思考,有些思考还非常深入细致,对此,我觉得很满足。】
(作者单位:山东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师:把装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它的沉浮会怎样?
生1:袋子会沉到水底。
生2:我认为袋子会浮在冷水中。
生3:袋子会先浮着,然后慢慢往下沉。
师:认为装热水的塑料袋会沉下去的请举手。(过了一会)认为会浮在水上的请举手。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推测?
生1:我认为热水比冷水重,所以热水在冷水中会沉下去。
生2:对,我也这样认为。就跟油和水混合时,水比油重,水会沉在油的下面是一个道理。
生3:不,我认为热水轻,冷水重。
生4:我也认为热水轻,冷水重。有一次,我从冰箱的冷藏处拿出一袋凉奶,放入非常热的水中烫。如果热水比冷水重,这袋奶就会浮在热水上面,但那袋奶却沉在了水底,这就说明冷水比热水重。(这个孩子只关注了液体的冷热,而忽略了不同液体的轻重差异。)
生5:我不同意,我们比较的是冷水,而不是牛奶。
生6:我觉得冷水和热水一样重,因为有几次我在洗脚的时候,刚把脚伸进去,水非常热,我倒了一点凉水后,水不凉不热正好,冷水没浮在热水上,热水也没浮在冷水上,而是混合均匀了。
……
争论异常激烈,我笑而不答。接下来是验证猜想,实验结果可想而知。可有些同学还是有点不愿接受。
【科学课堂上的争论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其价值不在于学生说的对不对或从中获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表达和敢于质疑甚至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可是这次的争论与往常不太一样,经过实验验证了,仍有些学生似信非信。】
三天后的第二节科学课上,师生刚问过好,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发言。
韩昊:董老师,上节课我认为热水重,冷水轻,可实验证明冷水重,热水轻。回家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有一次,我看到姥姥在壶里倒满冷水,然后把壶放在火上,接着就去做饭了。我坐在壶旁,仔细地想了一遍,终于想通了,的确是冷水重。因为用火烧的全是冷水,火炉烧的是壶的底部,因此壶下半部分的水先被烧热,而上半部分却还是冷水,可水烧开了以后,整个壶里的水都热了。我想,这可能就是冷水重的原因吧!因为冷水重,上半部分的冷水会下沉到壶的下半部分,下半部分的热水会上升到上半部分去;下沉的冷水烧热了又上升,上面冷一点的水又会下沉,这样不断循环,壶里的水就全变成了热水,最后就烧开了。
【韩昊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使我佩服得不得了。韩昊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小男孩。在第一节课上,他曾经满怀信心地说“热水放入冷水中会下沉”,可是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他似乎很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所以课下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就听到了以上这段精彩的发言。
从他的发言中,我们可知他已经清晰地想象出了满壶水在逐渐变热直到烧开过程中的热对流现象,这对于一个三年级孩子来说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呀!而这些不是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而是在课下由学生自发、积极、愉快地完成的。这不正是我们的科学教学所期待和要达到的目标吗?而使这个孩子锲而不舍地去观察、研究这种现象的动力之一,就源于课上实验的结果与自己的猜想不符,同时也得益于老师善于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前先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猜想的做法,和老师平时对学生科学情感、态度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
韩昊:老师,我还知道水变热以后,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就拉大了,所以壶水烧开以后,水分子就把壶盖顶得一跳一跳的。
李伟:我不同意韩昊的说法,我认为是火把壶底烧热了,壶下半部分的水也被烧热了,而烧热了的壶底把热传给壶的上面,壶上面也热了,就把壶上半部分的水也烧热了。
宋旭:对!壶在火上烧,壶不会下面热、上面凉,它会全部变热。
张江涛:李伟说得很对。有一次我和哥哥在烧火,我把一根很长的铁的一头放在火里,过了两三个小时后铁的另一头也很热了,热就是沿着铁从被火烧着的那一头传过来的。
【这三个同学所说的实际上是热的传导现象,虽然他们没有用科学的术语来表达、描述,但这是他们想象的结果,是来自孩子们头脑中的“纯天然的”东西,因此是最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收获可能是无法估量的,对于孩子们将来的发展必定大有好处。】
王韵泽:我在洗脚的时候,先倒上一些凉水,又倒上一些热水,把手伸进去试了试,感觉下面的水不太烫,上面的水却比较烫。
张明哲:有一次,我把瓶子里先放上冷水,然后倒入开水,我一喝,很烫;后来喝着喝着觉得水越来越凉,瓶底的水是最凉的。
李伟:我在课外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盆子里放上热水,然后放上冷水,用最快的速度把一条鱼放在水的上面。一开始,鱼在水的上面游得很好,游着游着,忽然鱼不动了。我就把它捞了上来,可鱼又动了,我一摸它的身子,很热。这就说明确实是冷水重,热水轻。
张江涛:那天,我拿了个小瓶,把它装满热水,又拿了个大盆子,里面放上冷水,我把小瓶放进大盆子里,小瓶飘起来了。后来把小瓶里换成冷水,小瓶就下沉了。
赵炜:有一次,我把冷水放入杯子里,又把热水放入杯子里,我想立即把热水和冷水混合起来变成温水。但是冷水还是在杯底,热水则在冷水上面,没变成温水。由此可见,热水比冷水轻。
师:如果我们想将热水和冷水尽快地掺和成温水,最好先倒入什么水?
生齐:热水!
……
【新课还没有进行,学生描述自己生活中对冷水与热水的轻重的感悟就已经用去了近半节课的时间,但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我知道很多孩子都自发地、有意识地去观察体验了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并作出了一定的思考,有些思考还非常深入细致,对此,我觉得很满足。】
(作者单位:山东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