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有时会遇到学生的阻抗。主要原因是有一部分学生过来接受心理辅导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因为班主任认为他们需要心理辅导,因此心生抵触。在学校咨询中面对学生的阻抗,心理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来使咨询有效开展:(1)事先了解,掌握主动;(2)“以退为进”,释放友好;(3)捕捉机会,促进交谈;(4)适当赞许,看见改变;(5)关注需求,用心交流。
〔关键词〕心理咨询;阻抗;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0-0060-03
“你有学习目标吗?将来想考什么大学?”在咨询室里,我问坐在斜对面的男生,男生一脸不在意地说:“有。”我以为下一句他会说出目标,不料他接着直截了当地说:“可是,老师,我不想告诉你!” “没问题,你不想说便不说。”我微笑回应。而这个语气不善的男生就是小贾,一个高一年级的新生,他是被班主任带到心理咨询室来进行辅导的。
一、“浑身长刺”的学生
最近高一(1)班的班主任李老师很是头疼,因为班上有一个“问题学生”——小贾,他的入学成绩在年级里排名较前,但这个学生入学以来,情绪波动大,易暴躁,对学校存在较强抵触心理,经常爆粗口,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不服从老师教导等,令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感到棘手。
李老师找小贾谈过几次话,效果一般,小贾的态度改变不大。李老师也和其家长交流过了,从中也了解到一些信息。在课堂上又一次被顶撞之后,李老师找到了我,就小贾的问题与我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李老师是个年轻的老师,性格温和,责任心强。因为前一天被小贾公然在课堂上顶撞,所以谈起小贾,她情绪也有些激动。从她叙述中可以了解到小贾原来在老家湖北一所重点初中上学,成绩非常好,他计划考取老家的一所重点高中,但由于其父母在广州做生意,希望他过来广州市读高中,所以初三毕业就把小贾接来广州,离开老家到广州上学,小贾心里是非常抵触的。接着,小贾在某个机构复读了一年,在今年重新参加广州市的中考,本来他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可以考上广州市最好的高中——某大学附中。但事与愿违,他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而且由于对自己的成绩过于自信,志愿也填得不太合理,最终到了我校。
心高气傲的他极其失落,心里郁闷不满,不喜欢学校、老师和周围同学。因此入学以来就如浑身长刺的刺猬,对整个学习环境充满抵触。于是,爆粗口,发泄情绪,课堂上顶撞老师,甚至出现厌学情况,一到周日返校的时候,就请假不想回学校。周日下午如果回到学校,也是情绪异常暴躁,有一次甚至与宿管老师起冲突。李老师希望我帮助小贾放下抵触心理,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二、充满阻抗的心理辅导
小贾是和班主任一起过来的,心里并不情愿。因为事先对小贾的情况有所了解,知道小贾的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冲动,我也显得比较谨慎,思索如何比较好地切入会谈。
正如所料,咨询还是开展得不太顺利。小贾进来咨询室后,就是一副比较冷淡的表情。我以随意轻松的语气说:“坐吧,我们交流一下,你想说的就说,不想说的可以不说。”他坐在椅子上,开始抖动他的右腿,焦虑还是不耐烦?我心下里思考着。然后他故作平静地说:“老师,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沉默了一小会,我先开口了,一开始我们的交流过程就是问答式的。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入手,但不论是开放式提问还是封闭式询问,经常得到的回答总是“一般”“就那样吧!”小贾不愿意多说,显示了他的戒备心理。
例如,我们谈到他来到我校后是否适应学校的学习,问到他有没有学习目标,有没有理想大学时,正如本文开头的对话,他直接拒绝回答。
有那么一小会,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而我神色平和地正视他,他的脚还在抖动,我把视线转到他脚上,他意识到了,停止了抖动。我赞许地微笑了一下。
我说:“听到有些老师反映,你在课堂上会顶撞老师,但是我感觉你今天对老师的态度还算是正常。”小贾很干脆地说:“因为你没有冒犯到我。”“哦?冒犯,你提到冒犯。那些老师都冒犯到你了吗?”我询问。“是的,因为他们触犯了我的底线。”小贾回答。我继续问:“那你的底线是什么?”小贾沉默,他不说话,我没有追问下去。
我还问了他一些家里的情况,例如家里有没有兄弟姐妹?跟爸妈关系怎么样?我问:“你和爸爸妈妈哪个关系好一点?”他说:“就那样吧。”我追问,他说和妈妈感情好一点。我说:“我想打一个电话给你妈妈,了解你的情况可以吗?”这次他没有拒绝:“可以。”“那我是问班主任拿妈妈的电话号码,还是你写给我?”
他说:“我写吧。”我拿了纸和笔给他,他写了妈妈的手机号码。然后我说:“你把你的名字也写上吧。”他写了他的名字在上面,我看了他的名字说:“字写得很不错!是不是有练习过书法?”小贾默认。
“我可以从你的字迹分析出你的性格,你是一个很坚持己见的人,如果说优点就是执着,如果说缺点就是固执。你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但性格有些急躁,还容易纠结。”我微笑着说。
三、终于敞开心扉
也许是经过前面的交流,关系有所缓和,也可能是这个评价就突然触动了他的内心,或者他觉得心理教师似乎懂他了。所以,他慢慢卸下盔甲,话多起来了,并愿意一点点敞开心扉,后面的交流开始顺畅起来了。他愿意跟我谈他的过往,他的一些真实想法。比如初中的学习情况、他的学习目标,对自己考不上理想高中的懊恼,以及直言对我校的轻视、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并对在学校里没有竞争对手感到失望,等等。而我真诚地鼓励他始终保持斗志,努力过好这高中三年,不要在三年后重复今天的懊恼。所以,在咨询的后半段,他终于放下抵触了。
四、如何应对学生的阻抗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有时会遇到以上这类的阻抗行为。其中原因主要是有一部分学生过来接受心理辅导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班主任的要求——因为班主任认为他们需要心理辅导。而他们内心并没有需求,所以就会心生抵触,到咨询室后不愿和心理教師展露真实的内心想法。 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可以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一般在学校中,学生的阻抗表现为对心理教师产生戒备,比较沉默,少言寡语等;在讲话内容上,多谈论小事,隐瞒一些事实或者回避核心问题。而本案例中的小贾就是如此,在咨询的前半段,他沉默、敷衍、回避核心问题等。
那么,在学校心理咨询中,面对学生的阻抗,心理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结合以上个案来谈一谈。
(一)事先了解,掌握主动
一般地,面对这种由班主任带过来的学生,在咨询之前一定要先对辅导的学生进行了解,掌握必要的信息,在咨询中才能避开“雷区”或掌握好时机。在本个案中,班主任李老师给我介绍的那些情况,让我对小贾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是很重要的,假如没有这些情况的了解,常规的咨询对话似乎都无从展开。
(二)以退为进,释放友好
在对小贾的咨询中,我始终持宽松包容的態度,试图建立和谐的咨询关系。我对他说:“你想说的就说,不想说的可以不说。”给他在交流过程中有选择说和不说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他的情绪,放松戒备做铺垫。
(三)捕捉机会,促进交谈
时刻留意在咨询中可以缓解关系的机会,在本案例中,这个机会出现在小贾听了我通过观察字迹,分析他的性格的时候,我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使得后半段的咨询可以比较正常深入地开展,促进了交谈。
(四)适当赞许,看见改变
被老师们带来咨询的学生,大家常常看到的是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其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心理教师要真心地去赞许他们,看到学生为目标付出的努力。所以,虽然在之前了解到小贾比较傲慢,对老师有顶撞行为,但在咨询过程,我还是对他恰当的行为进行赞许。例如,赞许他抖腿动作的停止,赞许他对我态度还算尊重等,让他内心有所触动,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在后半段的咨询中,我同理他的感受,肯定他的学习能力,并激励他把眼光放远点,和重点学校的学生竞争,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同学。
(五)关注需求,用心交流
有时学生不愿改变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家长或老师忽视了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心理教师要通过积极关注,用心与之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在本案例咨询的后半段,小贾愿意敞开心扉,是因为感觉老师能够理解他了,他的需求得到了关注。
参考文献
[1]黄丽,骆宏.焦点解决模式:理论与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广州,510075)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关键词〕心理咨询;阻抗;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0-0060-03
“你有学习目标吗?将来想考什么大学?”在咨询室里,我问坐在斜对面的男生,男生一脸不在意地说:“有。”我以为下一句他会说出目标,不料他接着直截了当地说:“可是,老师,我不想告诉你!” “没问题,你不想说便不说。”我微笑回应。而这个语气不善的男生就是小贾,一个高一年级的新生,他是被班主任带到心理咨询室来进行辅导的。
一、“浑身长刺”的学生
最近高一(1)班的班主任李老师很是头疼,因为班上有一个“问题学生”——小贾,他的入学成绩在年级里排名较前,但这个学生入学以来,情绪波动大,易暴躁,对学校存在较强抵触心理,经常爆粗口,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不服从老师教导等,令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感到棘手。
李老师找小贾谈过几次话,效果一般,小贾的态度改变不大。李老师也和其家长交流过了,从中也了解到一些信息。在课堂上又一次被顶撞之后,李老师找到了我,就小贾的问题与我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李老师是个年轻的老师,性格温和,责任心强。因为前一天被小贾公然在课堂上顶撞,所以谈起小贾,她情绪也有些激动。从她叙述中可以了解到小贾原来在老家湖北一所重点初中上学,成绩非常好,他计划考取老家的一所重点高中,但由于其父母在广州做生意,希望他过来广州市读高中,所以初三毕业就把小贾接来广州,离开老家到广州上学,小贾心里是非常抵触的。接着,小贾在某个机构复读了一年,在今年重新参加广州市的中考,本来他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可以考上广州市最好的高中——某大学附中。但事与愿违,他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而且由于对自己的成绩过于自信,志愿也填得不太合理,最终到了我校。
心高气傲的他极其失落,心里郁闷不满,不喜欢学校、老师和周围同学。因此入学以来就如浑身长刺的刺猬,对整个学习环境充满抵触。于是,爆粗口,发泄情绪,课堂上顶撞老师,甚至出现厌学情况,一到周日返校的时候,就请假不想回学校。周日下午如果回到学校,也是情绪异常暴躁,有一次甚至与宿管老师起冲突。李老师希望我帮助小贾放下抵触心理,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二、充满阻抗的心理辅导
小贾是和班主任一起过来的,心里并不情愿。因为事先对小贾的情况有所了解,知道小贾的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冲动,我也显得比较谨慎,思索如何比较好地切入会谈。
正如所料,咨询还是开展得不太顺利。小贾进来咨询室后,就是一副比较冷淡的表情。我以随意轻松的语气说:“坐吧,我们交流一下,你想说的就说,不想说的可以不说。”他坐在椅子上,开始抖动他的右腿,焦虑还是不耐烦?我心下里思考着。然后他故作平静地说:“老师,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沉默了一小会,我先开口了,一开始我们的交流过程就是问答式的。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入手,但不论是开放式提问还是封闭式询问,经常得到的回答总是“一般”“就那样吧!”小贾不愿意多说,显示了他的戒备心理。
例如,我们谈到他来到我校后是否适应学校的学习,问到他有没有学习目标,有没有理想大学时,正如本文开头的对话,他直接拒绝回答。
有那么一小会,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而我神色平和地正视他,他的脚还在抖动,我把视线转到他脚上,他意识到了,停止了抖动。我赞许地微笑了一下。
我说:“听到有些老师反映,你在课堂上会顶撞老师,但是我感觉你今天对老师的态度还算是正常。”小贾很干脆地说:“因为你没有冒犯到我。”“哦?冒犯,你提到冒犯。那些老师都冒犯到你了吗?”我询问。“是的,因为他们触犯了我的底线。”小贾回答。我继续问:“那你的底线是什么?”小贾沉默,他不说话,我没有追问下去。
我还问了他一些家里的情况,例如家里有没有兄弟姐妹?跟爸妈关系怎么样?我问:“你和爸爸妈妈哪个关系好一点?”他说:“就那样吧。”我追问,他说和妈妈感情好一点。我说:“我想打一个电话给你妈妈,了解你的情况可以吗?”这次他没有拒绝:“可以。”“那我是问班主任拿妈妈的电话号码,还是你写给我?”
他说:“我写吧。”我拿了纸和笔给他,他写了妈妈的手机号码。然后我说:“你把你的名字也写上吧。”他写了他的名字在上面,我看了他的名字说:“字写得很不错!是不是有练习过书法?”小贾默认。
“我可以从你的字迹分析出你的性格,你是一个很坚持己见的人,如果说优点就是执着,如果说缺点就是固执。你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但性格有些急躁,还容易纠结。”我微笑着说。
三、终于敞开心扉
也许是经过前面的交流,关系有所缓和,也可能是这个评价就突然触动了他的内心,或者他觉得心理教师似乎懂他了。所以,他慢慢卸下盔甲,话多起来了,并愿意一点点敞开心扉,后面的交流开始顺畅起来了。他愿意跟我谈他的过往,他的一些真实想法。比如初中的学习情况、他的学习目标,对自己考不上理想高中的懊恼,以及直言对我校的轻视、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并对在学校里没有竞争对手感到失望,等等。而我真诚地鼓励他始终保持斗志,努力过好这高中三年,不要在三年后重复今天的懊恼。所以,在咨询的后半段,他终于放下抵触了。
四、如何应对学生的阻抗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有时会遇到以上这类的阻抗行为。其中原因主要是有一部分学生过来接受心理辅导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班主任的要求——因为班主任认为他们需要心理辅导。而他们内心并没有需求,所以就会心生抵触,到咨询室后不愿和心理教師展露真实的内心想法。 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可以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一般在学校中,学生的阻抗表现为对心理教师产生戒备,比较沉默,少言寡语等;在讲话内容上,多谈论小事,隐瞒一些事实或者回避核心问题。而本案例中的小贾就是如此,在咨询的前半段,他沉默、敷衍、回避核心问题等。
那么,在学校心理咨询中,面对学生的阻抗,心理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结合以上个案来谈一谈。
(一)事先了解,掌握主动
一般地,面对这种由班主任带过来的学生,在咨询之前一定要先对辅导的学生进行了解,掌握必要的信息,在咨询中才能避开“雷区”或掌握好时机。在本个案中,班主任李老师给我介绍的那些情况,让我对小贾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是很重要的,假如没有这些情况的了解,常规的咨询对话似乎都无从展开。
(二)以退为进,释放友好
在对小贾的咨询中,我始终持宽松包容的態度,试图建立和谐的咨询关系。我对他说:“你想说的就说,不想说的可以不说。”给他在交流过程中有选择说和不说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他的情绪,放松戒备做铺垫。
(三)捕捉机会,促进交谈
时刻留意在咨询中可以缓解关系的机会,在本案例中,这个机会出现在小贾听了我通过观察字迹,分析他的性格的时候,我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使得后半段的咨询可以比较正常深入地开展,促进了交谈。
(四)适当赞许,看见改变
被老师们带来咨询的学生,大家常常看到的是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其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心理教师要真心地去赞许他们,看到学生为目标付出的努力。所以,虽然在之前了解到小贾比较傲慢,对老师有顶撞行为,但在咨询过程,我还是对他恰当的行为进行赞许。例如,赞许他抖腿动作的停止,赞许他对我态度还算尊重等,让他内心有所触动,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在后半段的咨询中,我同理他的感受,肯定他的学习能力,并激励他把眼光放远点,和重点学校的学生竞争,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同学。
(五)关注需求,用心交流
有时学生不愿改变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家长或老师忽视了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心理教师要通过积极关注,用心与之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在本案例咨询的后半段,小贾愿意敞开心扉,是因为感觉老师能够理解他了,他的需求得到了关注。
参考文献
[1]黄丽,骆宏.焦点解决模式:理论与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广州,510075)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