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大纲,你会发现对过去的"听话、说话"的要求已经改为"口语交际"了。这一提法的改变,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具体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一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口语教学仍旧存在不少误区:1、认识片面,以朗读代替口语训练。2、训练不足,训练的内容狭窄。3、要求偏低,以能把话讲通、回答正确为目的,训练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口语教学质量偏低,学生口语能力较弱,在语言的情感性、表达的流畅性、交流的自主性方面都有待于加强,更不用说口语交际能力了。那么怎样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 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参与度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读、多发言,就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及交际能力。曾几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发言而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问题以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减低思维难度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可能性。
要改变口语教学现状,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学生参与的时间、内容、形式、方法上下功夫,为学生参与口语交流提供量的保证。在注意量的积累的同时,口语作为一种技能必须在方法上加强指导,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动脑筋,保证口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切莫以简单的读读、说说为途径。
二、 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课堂交流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从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更能据此分析学生存在的口语障碍,从而实施积极的训练策略。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就是"金口难开":有的因为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有的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全而挨老师批评、同学笑话,也有的是因为缺乏交流兴趣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二者互为影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交际障碍。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呢?教师应认真地反思,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1、用赏识的眼光鼓励学生敢说。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卑微、懦弱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意料。
2、树立平等意识。口语交际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学生之所以怕交流,不在于说什么,而是在乎于谁说。学生之间交流时,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与老师交流时就面红耳赤,浑身不自在。不少成人也有这样的体验,而归根到底是由于交流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意识,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逐步养成平等交往的习惯;再者,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讲,不挖苦嘲笑他人等。
三、创设情境,强化口语交际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富有生气、口齿伶俐;一个善于捕捉信息、富于激情的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头脑灵敏、热情奔放;一个热衷于群体活动,会创设生活场景的教师奖精心策划,为学生营造多彩的生活。因为,教师的一切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们,所以教师应力求为他们开辟交往、欣赏、尝试的天地,要从原有的语文教学重在读写、语文能力源于书本的框架中跳出来,把听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为他们真正富有鲜活的生命而开辟全新的口语交际通道。
1、在常规活动中进行训练。有一次活动课,我请同学们每个人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来,问大家:"你们谁的书好看?借我看看。"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纷纷把书往我手里塞,我笑笑说:"你们就这样借给我吗?我这几天只能看一本,要不你们先给我说说,我觉得哪本有趣,我就先看哪本。"于是胆大一些的学生就给大家介绍起了书地内容,还讲了自己为什么喜欢等等。我又走到一些较内向的学生身边表示出对他的书感兴趣,也请这些学生来说一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听到了很多书的大概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很愉快地完成了一次交流活动。
2、在班队活动中锻炼。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大多是由班主任担任,而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时间多,参与的活动也多。例如:我一次班队会上就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开展跳绳比赛。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欢呼雀跃中进行着比赛。比赛结束后,紧接着我把话锋一转:"看到你们的笑脸,老师也挺高兴的,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把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去揣摩老师的心理活动上,发言非常积极,整个活动气氛非常热烈。这样的活动是教师有意为学生创设的聊天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在不经意中得到了训练。
3、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从学科特点来讲,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重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让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四、营造口语交际大环境
口语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因此,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大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载体,充分利用人与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
1、"家庭故事会"口语交际活动无处不在,除了在口语交际课上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课后也应该进行一些连续性的练习,比如将口语训练延续到家庭。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在这里孩子可以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在这里孩子表现得最真实。所以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希望他们每天能抽出半小时听孩子把当天学的课文讲给他们听,并能适当的给予鼓励。
2、"新闻发布会"。现代学生信息来源广泛,每天或每周都会获得大量的信息。有的是鲜为人知的,有的是曲折离奇并赋予想象的,也有的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每周开设新闻发布会,学生会有意去搜寻,并事先做好发言准备。发布会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种训练重在坚持,贵在积累。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在多次体验成功的喜悦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增添了信心,使口语训练与良好习惯的培养相辅相成。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的活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就能达到目标,而是要经过日积月累、不断训练才能见成效的。教师只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不吝啬每一个机会,时时、处处给学生创设条件和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像自由的小鸟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航标的指引下,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高飞,不断地发展自己,勇敢地表现自己,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当前,口语教学仍旧存在不少误区:1、认识片面,以朗读代替口语训练。2、训练不足,训练的内容狭窄。3、要求偏低,以能把话讲通、回答正确为目的,训练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口语教学质量偏低,学生口语能力较弱,在语言的情感性、表达的流畅性、交流的自主性方面都有待于加强,更不用说口语交际能力了。那么怎样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 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参与度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读、多发言,就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及交际能力。曾几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发言而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问题以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减低思维难度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可能性。
要改变口语教学现状,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学生参与的时间、内容、形式、方法上下功夫,为学生参与口语交流提供量的保证。在注意量的积累的同时,口语作为一种技能必须在方法上加强指导,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动脑筋,保证口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切莫以简单的读读、说说为途径。
二、 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课堂交流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从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更能据此分析学生存在的口语障碍,从而实施积极的训练策略。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就是"金口难开":有的因为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有的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全而挨老师批评、同学笑话,也有的是因为缺乏交流兴趣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二者互为影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交际障碍。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呢?教师应认真地反思,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1、用赏识的眼光鼓励学生敢说。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卑微、懦弱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意料。
2、树立平等意识。口语交际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学生之所以怕交流,不在于说什么,而是在乎于谁说。学生之间交流时,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与老师交流时就面红耳赤,浑身不自在。不少成人也有这样的体验,而归根到底是由于交流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意识,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逐步养成平等交往的习惯;再者,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讲,不挖苦嘲笑他人等。
三、创设情境,强化口语交际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富有生气、口齿伶俐;一个善于捕捉信息、富于激情的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头脑灵敏、热情奔放;一个热衷于群体活动,会创设生活场景的教师奖精心策划,为学生营造多彩的生活。因为,教师的一切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们,所以教师应力求为他们开辟交往、欣赏、尝试的天地,要从原有的语文教学重在读写、语文能力源于书本的框架中跳出来,把听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为他们真正富有鲜活的生命而开辟全新的口语交际通道。
1、在常规活动中进行训练。有一次活动课,我请同学们每个人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来,问大家:"你们谁的书好看?借我看看。"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纷纷把书往我手里塞,我笑笑说:"你们就这样借给我吗?我这几天只能看一本,要不你们先给我说说,我觉得哪本有趣,我就先看哪本。"于是胆大一些的学生就给大家介绍起了书地内容,还讲了自己为什么喜欢等等。我又走到一些较内向的学生身边表示出对他的书感兴趣,也请这些学生来说一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听到了很多书的大概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很愉快地完成了一次交流活动。
2、在班队活动中锻炼。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大多是由班主任担任,而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时间多,参与的活动也多。例如:我一次班队会上就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开展跳绳比赛。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欢呼雀跃中进行着比赛。比赛结束后,紧接着我把话锋一转:"看到你们的笑脸,老师也挺高兴的,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把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去揣摩老师的心理活动上,发言非常积极,整个活动气氛非常热烈。这样的活动是教师有意为学生创设的聊天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在不经意中得到了训练。
3、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从学科特点来讲,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重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让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四、营造口语交际大环境
口语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因此,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大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载体,充分利用人与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
1、"家庭故事会"口语交际活动无处不在,除了在口语交际课上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课后也应该进行一些连续性的练习,比如将口语训练延续到家庭。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在这里孩子可以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在这里孩子表现得最真实。所以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希望他们每天能抽出半小时听孩子把当天学的课文讲给他们听,并能适当的给予鼓励。
2、"新闻发布会"。现代学生信息来源广泛,每天或每周都会获得大量的信息。有的是鲜为人知的,有的是曲折离奇并赋予想象的,也有的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每周开设新闻发布会,学生会有意去搜寻,并事先做好发言准备。发布会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种训练重在坚持,贵在积累。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在多次体验成功的喜悦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增添了信心,使口语训练与良好习惯的培养相辅相成。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的活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就能达到目标,而是要经过日积月累、不断训练才能见成效的。教师只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不吝啬每一个机会,时时、处处给学生创设条件和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像自由的小鸟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航标的指引下,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高飞,不断地发展自己,勇敢地表现自己,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