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着力点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改变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及观念。人们正积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科研的新模式,从而提升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2006年,江苏扬州市教育局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使学校处于信息化时代的高效运行状态,提高了学校的行政管理效能。
  
  从扬州数字化校园建设的“44条军规”说起
  
  经过近几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不少学校已经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的装备水平,为实施数字化校园提供了硬件基础保障。然而,由于学校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各自为政,校际之间、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数字化信息沟通渠道,很难实现资源共享,结果难以体现数字化校园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针对学校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范的数字化校园数据以及运行标准,我们制定了44条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创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按照规定时间整体推动学校创建工作。
  “标准”在保障基础环境建设基本及格的前提下,重点考核教育教学应用以及教育管理应用,创建标准考核总分为200分,其中基础环境建设占50分,教育教学应用占70分,教育管理应用占40分,保障措施建设占40分。在基础环境建设方面,“标准”侧重在若干主要的建设问题方面理清脉络,譬如,基础环境建设第5条规定“学校建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并且小学每4个班拥有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含投影机、视频实物展示台及计算机等),初中每3个班拥有1套,高中每2个班拥有1套”。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标准”提供了教师教学应用的方向,譬如,教育教学应用第9条规定“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教学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开课课时不低于学期总课时的30%。城市和县城区及农村完中校教师要能有效利用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在教育管理应用方面,“标准”指出学校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必要性,譬如,教育管理应用第26条规定“基于城域网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能将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课题管理、实验管理等各管理系统相对集成,有通用的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管理的数字化”。在保障措施方面,“标准”提出学校信息化长效发展的前提条件,譬如,保障措施建设第43条规定“学校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82所学校成功建设成为扬州市数字化学校,为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数字化校园的价值在于创造校园数字化文化氛围,增强教育的均衡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共享性,促进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均衡化和个性化。我们深切认识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须首先把握好几个重要的着力点。
  
  着力点一:提高认识,造氛围——解决“人”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全校各方面的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整项工作最难解决的是“人”的问题,主要是要解决校长和师生对数字化校园认识深度的问题。
  1.问题认识的深度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要由校长“一把手”亲自决策,更需要校长制定全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和实施步骤等。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字化校园工作置于学校发展的制高点,从硬件的装备使用、软件的统一规划,再到教师的培训应用、学生的学习考核等方面,学校都能够自上而下步调一致,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还要求校长形成考核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常汇报、多请示,同时必须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2.信息化氛围的形成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无论是对行政人员还是对后勤人员,学校管理者都应高屋建瓴地培养全校人员数字化应用习惯,营造浓厚的信息化应用氛围,使全校师生自觉应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再是部分领导和少数信息技术教师的事情,而是必须保证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出成果三环节的连续性。学生在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如进出功能教室、用餐、住宿、学习等,都必须借助统一的“一卡通”系统;学生的课后作业、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会议通知等,同样借助网络手段;学校的主题班会、家校交流、社区公益活动等,必须将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考虑在内。通过各种促进方式,要使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明白不具备相当的信息技术能力就无法在校园中进行正常的学习和教学。让信息技术成为校园师生生活、学习、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一种习以为常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字化校园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着力点二:对照先进,找差距——解决“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扬州数字化校园区域性整体推进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依靠市级行政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来建设,这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是少见的。在统一的标准下,各学校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我们所制定的“44条军规”虽说是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创建标准,却并非要求所有学校按照同一个模式、遵照同一条路线、形成同一种方法,而是在遵循标准“共性”的基础上鼓励学校的“个性”差异,要求学校个体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展现自身的特色,建设出先进的案例,发挥各自的示范辐射作用。
  我们针对不同的学校,区分不同的创建要求。譬如,农村乡镇学校信息化应用程度以“能用、会用”为主,城市星级学校则以“用好、用优”为主,而优秀数字化学校就需要在信息化应用程度上以“应用创新、形成模式”为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目标,以同类学校为参照,创建的同时彼此不断相互学习,不断赶超新的上一级目标。我们在每年创建过程中都会举办全市数字化校园促进会、研讨会、展示会,激励各校学会不断汲取他人之长,综合先进校的特色应用,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应用。
  我们还要求学校对照国内先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不断吸纳国外的先进理念,比如对于信息技术的最新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如通讯技术等的融合、资源建设的新策略、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等等,学会并转化成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着力点三:结合实际,出思路——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随着扬州教育局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首先要做到随时更新观念,明确学校信息化建设不会由于数字化校园的初始创建而开始,也不会由于数字化校园的成功创建而结束。要将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与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相结合,立足应用,着眼需求,促使学校信息文化的形成。我们从平台建设入手,紧扣全面应用和形成特色两大主体工作,使数字化校园的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必然会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各类教学软件系统和管理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重复与互联互通将难以解决。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强调学校各软件平台的数据一致性,避免大量资金和人力的重复性投入。扬州市教育局立足全市统一数字化校园平台,整合学校各类管理系统,为扬州教育实现更大范围的区域性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学校内部以及各个学校之间不同管理应用有效数据的互联互通。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不需再考虑元数据的规范性以及数据共享的问题,而是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跨学科教学的整合上,从而实现了学校软件建设“管理平台相对统一,教学平台百花齐放”的局面。
  目前,扬州涌现多个数字化校园特色应用成果:沙口小学通过集体备课、个人主备、个人复备、教后再备等4级网络电子备课实践应用,探究新的教学模式;红桥高中利用校园“一卡通”在学校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的新应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扬大附中通过整合多方面优质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学效果,等等。伴随着实践,我们愈发认识到,创建数字化校园理应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优势,在新的教育形势和通讯技术下,通过改革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信息化特色。
  
  着力点四:狠抓落实,见行动——解决“执行力”的问题
  
  任何一件事情的谋划,当观念已经到位,当目标和方向已经明确,最后的执行就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亦是如此。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只是契机,接下来更主要的工作还需不断强化数字化校园创建的重要性,不仅要出台相关奖惩机制并加以落实,而且要对师生提出更高、更明确的目标,同时以创建为抓手,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新的工作模式要求,努力避免在创建过程中出现被动应付、为了创建而创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局面。
  教师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核心力量。教师会用了,才会有需求;教师用好了,才能体现网络的价值;教师用熟了,才能逐渐塑造自身的信息素养。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教师数字化校园应用的培训,根据各类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培训,可以在平时工作中协调安排特色培训、自助餐式培训、分层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于学校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需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既要承担起全校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任,也要学会以课题研究的方式,不断促进新技术、新思维、新成果在学校的推广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区域推进,需要有应用的创新,更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学校需要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校园应用,形成课题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学校发展三位一体,合力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全面创建。
  完善的校园网站应整合校园论坛、师生博客、家校互动平台、资源库、教师网上评价系统、心理测评系统、图书和后勤管理等应用系统,以及各行政部门和教研组主页、年级组和班级主页、教师和学生个人主页,提供即时交流、学科教学、视频点播等应用服务。数字化校园的各项应用都应该以学校网站为主要阵地,使其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交流中心、管理中心、资源中心及教学中心,初步形成一个学校区域内的互联互通、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基础构架,并不断发展成为与社会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成为开展远程教育的基地和学校对外工作的窗口。
  建设数字化校园最终目的是应用,但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体现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学校可以尝试从提高校园行政管理效率入手,利用数字化手段来提高学校的管理执行效率。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并有效管理师生档案,建立学校与家长、社会之间沟通的网络通道;可以架构管理软件系统,快速处理校园内的日常事务……通过提升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全校应用数字化的意识,进一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信息意识的目的,最终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层次。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给师生的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带来了便利,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不同层次的建设方案得到的最终结果却不尽相同,在创建学校中不乏大投入、小回报的范例。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没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符合自身条件的方式开展创建工作。数字化校园创建应以最终的应用效果来评价,在相同的资金投入力度下,学校达到的信息化应用层次不尽相同,这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共同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J].教育技术通讯.2000(7).
  [2]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DB/OL].中国人民大学网站.
  [3]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扬州市开题报告《“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DB/OL].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网.
  [4]周应华.区域推进,创新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7).
其他文献
2003年,扬州市政府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网络工程建设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8大工程之一,并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专题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快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市教育局随即建设扬州市教育城域网,并在教育门户网上构建大型教育资源库。2004年,全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备课室和多媒体电子教室。所有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市直学校实现“班班通”。2005年,全市1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医学生医学知识启蒙和学习能力培养起到"先锋"作用。在解剖学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分析和采用PBL模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及其向临
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段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受生理素质、环境、教育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的影响,同一年龄段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特殊性和差异性。“差异教
她似一束空谷幽兰,静静地绽放在西部高原,让自己的青春与一支小小的粉笔共舞,让自己的执着与一本薄薄的教材同行。她,就是青海西宁市南大街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祁海兰。    一支粉笔的魅力    2000年,祁老师来到了南大街小学。当时学校大部分电脑已陈旧老化,真正能使用的只有9台,而上课班级却有16个班,最多的班级人数达83人。面对困难,祁老师没有退缩,她开始利用一切休息时间维修电脑,并在网上查找类似情况
研究了UASB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木糖生产废水分流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需脱除盐分和硫酸根,均取得较稳定的处理效果。
介绍了韩国花郎环境公司霉菌技术处理有机酸含糖废水的技术特点及影响霉菌增殖的因素,并列举了工程实例,霉菌技术处理高度有机酸,含糖废水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污泥量少等优点。
采用传统两相厌氧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两相氧氧膜生物系统(MBS)处理淀粉配制废水。结果表明:在进水负荷为4kgCOD/(m^3·d) ̄24kgCOD/(m^3·d)的情况下,系统COD去除率达到97.2%,并有一定的总氮去除率。在运行过
应用以生化法为主体的工艺SBR-COR处理港口洗舱化学品废水,治理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率高。
3月21日,北京市教委公布《2007年秋季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备受关注的高中新课改用书目录正式出炉。与过去“大纲版”教材不同,新课改的高中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每个
TBL是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该方法在我国还开展的还不多.为了研究TBL教学对本科生心电图实习教学的影响,我们选择了部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使用TBL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