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西医制定了慢性便秘的诊疗标准与指南,而作为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之一的慢性便秘却尚未形成共识,吾结合国内外现有诊疗共识及中医的诊疗特点,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收集循证资料,对慢性便秘的证侯分类,辨证治疗,疗效标准进行了审定,结合冠瑞高电位治疗机治疗STC的疗效观察如下:
【关键词】 便秘 慢性 高电位 中医药治疗
1 概念及主要发病机制
1.1 定义一:慢性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居于中医古籍“大便难”、“后不利”、“脾约”、“便秘”等范畴。定义二:高电位是将处于绝缘状态下的人体置于特殊高压交变电场中,从而对人体全身进行作用,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活化细胞和调节植物神经,增强人体自然免疫力,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
1.2 发病机制:慢性便秘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排便过程需外周神经兴奋,将冲动传至肠神经丛,脊髓,大脑皮层,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射和排便有关的肌肉协调收缩而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可导致便秘,慢性便秘多由不良习惯引起,亦可因多种疾病引起。
1.3 中医的病因病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病后,产后,药物等因素所致。如平素喜食辛辣厚味,煎炒酒食者,久之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向来忧郁思虑或少动久生气者,久则气机郁滞,通降失常,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阴虚不润,血虚不荣,阳虚不煦,久则气血阴阳俱亏,大便艰涩。其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肾、肝相关,分虚、实两型。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慢性便秘常表现为便意少,便次减少(粪便不一定干硬),排便艰难、费力(突出表现为粪便排出异常艰难);排便不畅(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便秘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常于排便后症状缓解。
2.2 诊断标准: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修订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①排便费力,想排而排不出大便,干球状便或硬便,排便不尽感,病程至少6个月;②排便次数<3次/周,排便量<35g/d或25%以上时间有排便费力;③全胃肠道或结肠传输时间延长。
功能性便秘示参照罗马亚标准,根据引起便秘的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可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慢性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和混合型便秘(MLX)。
2.3 中医病名,慢性便秘属于中医“便秘”范畴,亦称之为便结。
2.4 证位分类标准:
2.4.1 肠道实热证:主症:①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干;②腹满胀痛。次症:①肠鸣失气,腹中胀满或痛;②暖气频作口干口臭;③心烦不寐,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④纳食减少;⑤舌苔薄腻;⑥脉弦、滑数。
2.4.2 肠道气滞症,主症:①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干;②腹满胀痛。次症:①肠鸣矢气。见上次症。
2.4.3 脾肺气虚症,主症:①大便并不干硬,呈有便意,但排便困难;②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次症:①便后乏力;②神疲懒言;③舌淡苔白;④脉弱。
2.4.4 脾肾阳虚症,主症:①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②脉沉迟。次症:①腹中冷痛,得热则减;②小便清长;③四肢不温;④面色晄白;⑤舌质淡,苔白;⑥脉弱。
2.4.5 津亏血少症,主症:①大便干结,便如羊粪;②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次症:①口干少津;②眩晕耳鸣;③腰膝痠软;④心悸怔忡;⑤两颧红赤;⑥脉弱。
上述症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二项以上即可诊断。
3 治疗
3.1 辩证治疗
3.1.1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仁丸《伤寒论》,药物:火麻仁、白芍、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3.1.2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主方:六磨汤《证治准绳》。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
3.1.3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主方:黄芪汤《金匮翼》加味,药物:炙黄芪、麻仁、陈皮、白蜜、枳实、白术、莱菔子。
3.1.4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主方:济川煎《景岳全书》。药物:当归、牛膝、肉从蓉,泽泻、升麻、枳壳。
3.1.5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主方:润肠丸《沈氏尊生书》,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从蓉。
3.2 随症加减:
兼痔疮便血者,加槐花、地榆;便秘干结如羊屎状者,加柏籽仁冲,火麻仁,括萎仁;咳喘便秘者,加苏子,括萎,杏仁;忧郁寡言者,加柴胡、白芍、合欢花;舌红苔黄,气郁化火者,加栀子、龙胆草;乏力汗出者,可加党参,面白眩晕者,加玄参、桔梗、何首乌、枸杞;气虚下陷脱肛者,加升麻、柴胡、桔梗、人参;手足心热,午后渐热者,加知母、胡黄连;腰膝酸软者,加黄精、黑芝麻、桑椹。
3.3 中成药治疗
3.3.1 麻仁丸适用于肠道实热症;黄连上清丸,适用于邪火有余,肠道实热症。
3.3.2 枳实导滞丸,适用于湿滞食积,肠道气滞症,木香槟榔丸适用于肠道气滞,四磨汤,适用于肠道气滞症。
3.3.3 五仁润肠丸,津亏血少症。
4 临床资料
4.1 一般资料:自2014年3月至12月对36例随机选取对照、按1:1配对观察,配对条件:年龄45-75岁,病史5-20年,男女比例不限,确定年龄在域内±5岁,便结在域内±5年可对照选取。观察36例中,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为门诊确诊便秘患者,以”便结”为临床体征。 4.2 治疗方法:
4.2.1 对照组:服麻仁丸,润肠丸,交替使用。
4.2.2 观察组:在服上药的基础上,配合高电位,每日一次,每次四十分钟。
两组在治疗观察中,停服其他治疗药物,均禁食酒、辛、燥辣之品,并确定一月一个疗程,为一个观察周期。
4.3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便秘时间和症状改善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消除便秘症状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
复发率及疗效比较:对观察组18例和治疗组18例进行疗效随访3月,观察组3例复发,占16.6%;对照组6例复发,占33.3%。说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5 转归与随访
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便秘有不同的预后,在清除或缓解相关病因基础及规范综合治疗后,症状多可以改善,便秘日久不治可以引起痔疮,肛裂,以致便血,还可以导致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和盆底结构的改变,严重时可诱发疝气,便秘患者排便过度用力努挣,可引起死亡率高的粪性结肠穿孔。若伴有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长期自行服用各种刺激性泻药,如酚酞,蒽醌类药物,蓖麻油等易出现泻剂依赖性结肠炎,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并可引起结肠黑变病,增加大肠癌的危险性。
6 体会
慢性便秘患者需接受一个阶段的维持治疗,配合高电位每天一次可达到每日有效通便。在这一基础上,摸索能否减量维持疗效,因存在个体差异,随访时间不能一概而论,多于治疗一周、二周、一个月,三个时间点随访,随访一般持续六个月。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症状之一,其病机为肠腑传导失常。现代医学多数研究认为与肠神经系统,胸外神经,结肠平滑肌,药物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最终导致结肠动力降低,表现为STC。目前将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和双向性递质三类。他们之间的平衡改变,均可导致肠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而发生STC。
中药组:复方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作用优点,其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上目前具有一定的优势,不管中医对便秘分型的任何一型,均可配合高电位,可促进血液运行和新陈代谢,活化细胞,净化血液,改善循环和调节植物神经,对胃肠运动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能使胃肠平滑肌兴奋,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有力,能明显提高胃肠推进度,增强肠蠕动,改善肠肌运动功能,所以,配合高电位治疗比单用中药治疗,疗效好,时间快,作用强,维持时间持久,关键是能得到患者的认可,相信随着患者的使用,配合,研究的不断深入,高电位配合中药,使治疗STC的作用机制将会逐渐得到阐明。为更多的患者喜欢使用保健治疗机—高电位,治疗STC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喻王、康晓征、单铁莲、廖琴、陈辉、肖国辉。通便胶囊,对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第18卷、第4期2010年8月244页。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治疗共识意见[C],北京中医药,2011,30,(1)3-7。
【关键词】 便秘 慢性 高电位 中医药治疗
1 概念及主要发病机制
1.1 定义一:慢性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居于中医古籍“大便难”、“后不利”、“脾约”、“便秘”等范畴。定义二:高电位是将处于绝缘状态下的人体置于特殊高压交变电场中,从而对人体全身进行作用,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活化细胞和调节植物神经,增强人体自然免疫力,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
1.2 发病机制:慢性便秘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排便过程需外周神经兴奋,将冲动传至肠神经丛,脊髓,大脑皮层,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射和排便有关的肌肉协调收缩而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可导致便秘,慢性便秘多由不良习惯引起,亦可因多种疾病引起。
1.3 中医的病因病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病后,产后,药物等因素所致。如平素喜食辛辣厚味,煎炒酒食者,久之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向来忧郁思虑或少动久生气者,久则气机郁滞,通降失常,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阴虚不润,血虚不荣,阳虚不煦,久则气血阴阳俱亏,大便艰涩。其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肾、肝相关,分虚、实两型。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慢性便秘常表现为便意少,便次减少(粪便不一定干硬),排便艰难、费力(突出表现为粪便排出异常艰难);排便不畅(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便秘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常于排便后症状缓解。
2.2 诊断标准: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修订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①排便费力,想排而排不出大便,干球状便或硬便,排便不尽感,病程至少6个月;②排便次数<3次/周,排便量<35g/d或25%以上时间有排便费力;③全胃肠道或结肠传输时间延长。
功能性便秘示参照罗马亚标准,根据引起便秘的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可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慢性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和混合型便秘(MLX)。
2.3 中医病名,慢性便秘属于中医“便秘”范畴,亦称之为便结。
2.4 证位分类标准:
2.4.1 肠道实热证:主症:①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干;②腹满胀痛。次症:①肠鸣失气,腹中胀满或痛;②暖气频作口干口臭;③心烦不寐,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④纳食减少;⑤舌苔薄腻;⑥脉弦、滑数。
2.4.2 肠道气滞症,主症:①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干;②腹满胀痛。次症:①肠鸣矢气。见上次症。
2.4.3 脾肺气虚症,主症:①大便并不干硬,呈有便意,但排便困难;②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次症:①便后乏力;②神疲懒言;③舌淡苔白;④脉弱。
2.4.4 脾肾阳虚症,主症:①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②脉沉迟。次症:①腹中冷痛,得热则减;②小便清长;③四肢不温;④面色晄白;⑤舌质淡,苔白;⑥脉弱。
2.4.5 津亏血少症,主症:①大便干结,便如羊粪;②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次症:①口干少津;②眩晕耳鸣;③腰膝痠软;④心悸怔忡;⑤两颧红赤;⑥脉弱。
上述症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二项以上即可诊断。
3 治疗
3.1 辩证治疗
3.1.1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仁丸《伤寒论》,药物:火麻仁、白芍、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3.1.2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主方:六磨汤《证治准绳》。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
3.1.3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主方:黄芪汤《金匮翼》加味,药物:炙黄芪、麻仁、陈皮、白蜜、枳实、白术、莱菔子。
3.1.4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主方:济川煎《景岳全书》。药物:当归、牛膝、肉从蓉,泽泻、升麻、枳壳。
3.1.5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主方:润肠丸《沈氏尊生书》,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从蓉。
3.2 随症加减:
兼痔疮便血者,加槐花、地榆;便秘干结如羊屎状者,加柏籽仁冲,火麻仁,括萎仁;咳喘便秘者,加苏子,括萎,杏仁;忧郁寡言者,加柴胡、白芍、合欢花;舌红苔黄,气郁化火者,加栀子、龙胆草;乏力汗出者,可加党参,面白眩晕者,加玄参、桔梗、何首乌、枸杞;气虚下陷脱肛者,加升麻、柴胡、桔梗、人参;手足心热,午后渐热者,加知母、胡黄连;腰膝酸软者,加黄精、黑芝麻、桑椹。
3.3 中成药治疗
3.3.1 麻仁丸适用于肠道实热症;黄连上清丸,适用于邪火有余,肠道实热症。
3.3.2 枳实导滞丸,适用于湿滞食积,肠道气滞症,木香槟榔丸适用于肠道气滞,四磨汤,适用于肠道气滞症。
3.3.3 五仁润肠丸,津亏血少症。
4 临床资料
4.1 一般资料:自2014年3月至12月对36例随机选取对照、按1:1配对观察,配对条件:年龄45-75岁,病史5-20年,男女比例不限,确定年龄在域内±5岁,便结在域内±5年可对照选取。观察36例中,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为门诊确诊便秘患者,以”便结”为临床体征。 4.2 治疗方法:
4.2.1 对照组:服麻仁丸,润肠丸,交替使用。
4.2.2 观察组:在服上药的基础上,配合高电位,每日一次,每次四十分钟。
两组在治疗观察中,停服其他治疗药物,均禁食酒、辛、燥辣之品,并确定一月一个疗程,为一个观察周期。
4.3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便秘时间和症状改善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消除便秘症状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
复发率及疗效比较:对观察组18例和治疗组18例进行疗效随访3月,观察组3例复发,占16.6%;对照组6例复发,占33.3%。说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5 转归与随访
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便秘有不同的预后,在清除或缓解相关病因基础及规范综合治疗后,症状多可以改善,便秘日久不治可以引起痔疮,肛裂,以致便血,还可以导致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和盆底结构的改变,严重时可诱发疝气,便秘患者排便过度用力努挣,可引起死亡率高的粪性结肠穿孔。若伴有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长期自行服用各种刺激性泻药,如酚酞,蒽醌类药物,蓖麻油等易出现泻剂依赖性结肠炎,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并可引起结肠黑变病,增加大肠癌的危险性。
6 体会
慢性便秘患者需接受一个阶段的维持治疗,配合高电位每天一次可达到每日有效通便。在这一基础上,摸索能否减量维持疗效,因存在个体差异,随访时间不能一概而论,多于治疗一周、二周、一个月,三个时间点随访,随访一般持续六个月。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症状之一,其病机为肠腑传导失常。现代医学多数研究认为与肠神经系统,胸外神经,结肠平滑肌,药物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最终导致结肠动力降低,表现为STC。目前将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和双向性递质三类。他们之间的平衡改变,均可导致肠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而发生STC。
中药组:复方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作用优点,其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上目前具有一定的优势,不管中医对便秘分型的任何一型,均可配合高电位,可促进血液运行和新陈代谢,活化细胞,净化血液,改善循环和调节植物神经,对胃肠运动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能使胃肠平滑肌兴奋,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有力,能明显提高胃肠推进度,增强肠蠕动,改善肠肌运动功能,所以,配合高电位治疗比单用中药治疗,疗效好,时间快,作用强,维持时间持久,关键是能得到患者的认可,相信随着患者的使用,配合,研究的不断深入,高电位配合中药,使治疗STC的作用机制将会逐渐得到阐明。为更多的患者喜欢使用保健治疗机—高电位,治疗STC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喻王、康晓征、单铁莲、廖琴、陈辉、肖国辉。通便胶囊,对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第18卷、第4期2010年8月244页。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治疗共识意见[C],北京中医药,201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