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48-01
语文教学,近年来已成为舆论热点。弄得我们语文教师手足无措。闭门思之,对语文教学的误解自不必言,就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某方面便存在着较大的失误,其突出地表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较差,现状堪忧。看看中学生的书写,字体潦草,笔顺颠倒;一个学生很难说是正儿八经读了几本著作。语文知识的积累少得可怜,语言文字的感悟差得可怜,语文知识面窄得可怜。
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一线语文教师岂能等闲视之?中国的21世纪,同样需要国学大师。这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一线多年,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树立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1 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讨”。根据实际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識是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使教学在彼此质疑、交流与相互促进中深入。如教学《第一次真好》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第一次”,先让学生讲述交流后,让学生以“第一次”为题拟出作文提纲;再让学生结合课文,领略台湾作家张晓风是如何描述“第一次”的。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很快掌握了课文的主旨;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与课文作比较,看一看有什么不同?由此领悟文章的精妙所在,以达到学习本文的写法的目的。
1.2 变“巩固知识”为“张扬自我”。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内化学生素质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模拟表演、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1.3 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来激励学生看书质疑,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
1.4 变“检查知识”为“合作交流”。师生间的学习交流、情感体验是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在阅读中培养语文素养
2.1 在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学科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借助课文,用充沛而丰富的情感、巧妙的课堂设计、艺术的教学语言,将语文教学与语文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验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2 在生活中汲取语文养料。“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靠薄薄的课本是解决不了问题。” “要是我们把喜欢看书的学生由少数扩充到多数,这对课内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番话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讲古人读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囊萤积雪等,激励学生勤奋读书。(2)读给学生听,或组织学生收听评书,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进而吸引学生关注你所读的书。(3)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如韩寒的《三重门》等,让学生了解广阔的生活世界。(4)结合课文,让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作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3 在生活中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习时间不仅仅在课堂,学习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读物。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把语文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1 在生活中把握。在生活中捕捉乐趣,在乐趣中培养语文素养是新课标的要求。记得有次上课前,教室里一片争论声。仔细听一听,原来是学生在讨论综合实践课的小制作。我灵机一动,随即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制作拿出来比试:有的做洋娃娃,有的做驳壳枪,有的做小航模……看到学生都亮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后,要求他们口述自己的制作过程,然后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就写好了作文。参与实践解决了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由于把握住了生活中的偶然,语文与生活犹如一泓活水相沟通,课堂上活起来了。我想,学生的这段体验即便是多年以后也是一次美好的回忆。
3.2 在生活中体验。语文是育人的。教学生做人,就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情、意挖掘出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会,去表达。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吃饭的时候给长辈夹夹菜,晚上给长辈洗洗脚,并让他们就此写自己的感受。这是针对学生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怜悯与感恩之心的现状而设计的一道“亲情作业”。从此,学生变得懂事多了。懂得了亲情,懂得了爱的付出,这样的作文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3.3 在生活中运用。“学以致用”是一种教学境界。通过为团队活动设计串联词;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联欢会设计广告用语、海报;在校运会上当小记者;“三八”节、母亲节时给自己的亲。
语文教学,近年来已成为舆论热点。弄得我们语文教师手足无措。闭门思之,对语文教学的误解自不必言,就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某方面便存在着较大的失误,其突出地表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较差,现状堪忧。看看中学生的书写,字体潦草,笔顺颠倒;一个学生很难说是正儿八经读了几本著作。语文知识的积累少得可怜,语言文字的感悟差得可怜,语文知识面窄得可怜。
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一线语文教师岂能等闲视之?中国的21世纪,同样需要国学大师。这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一线多年,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树立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1 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讨”。根据实际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識是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使教学在彼此质疑、交流与相互促进中深入。如教学《第一次真好》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第一次”,先让学生讲述交流后,让学生以“第一次”为题拟出作文提纲;再让学生结合课文,领略台湾作家张晓风是如何描述“第一次”的。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很快掌握了课文的主旨;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与课文作比较,看一看有什么不同?由此领悟文章的精妙所在,以达到学习本文的写法的目的。
1.2 变“巩固知识”为“张扬自我”。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内化学生素质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模拟表演、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1.3 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来激励学生看书质疑,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
1.4 变“检查知识”为“合作交流”。师生间的学习交流、情感体验是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在阅读中培养语文素养
2.1 在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学科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借助课文,用充沛而丰富的情感、巧妙的课堂设计、艺术的教学语言,将语文教学与语文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验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2 在生活中汲取语文养料。“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靠薄薄的课本是解决不了问题。” “要是我们把喜欢看书的学生由少数扩充到多数,这对课内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番话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讲古人读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囊萤积雪等,激励学生勤奋读书。(2)读给学生听,或组织学生收听评书,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进而吸引学生关注你所读的书。(3)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如韩寒的《三重门》等,让学生了解广阔的生活世界。(4)结合课文,让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作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3 在生活中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习时间不仅仅在课堂,学习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读物。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把语文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1 在生活中把握。在生活中捕捉乐趣,在乐趣中培养语文素养是新课标的要求。记得有次上课前,教室里一片争论声。仔细听一听,原来是学生在讨论综合实践课的小制作。我灵机一动,随即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制作拿出来比试:有的做洋娃娃,有的做驳壳枪,有的做小航模……看到学生都亮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后,要求他们口述自己的制作过程,然后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就写好了作文。参与实践解决了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由于把握住了生活中的偶然,语文与生活犹如一泓活水相沟通,课堂上活起来了。我想,学生的这段体验即便是多年以后也是一次美好的回忆。
3.2 在生活中体验。语文是育人的。教学生做人,就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情、意挖掘出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会,去表达。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吃饭的时候给长辈夹夹菜,晚上给长辈洗洗脚,并让他们就此写自己的感受。这是针对学生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怜悯与感恩之心的现状而设计的一道“亲情作业”。从此,学生变得懂事多了。懂得了亲情,懂得了爱的付出,这样的作文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3.3 在生活中运用。“学以致用”是一种教学境界。通过为团队活动设计串联词;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联欢会设计广告用语、海报;在校运会上当小记者;“三八”节、母亲节时给自己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