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创新路径探析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q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媒体发展趋势的不断攀升,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合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理念、施教形式的创新与改革是关键。文章以新媒体技术为切入点,通过简述新媒体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阻碍进行分析,继而从打破固化思维属性,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优化教育方法、打造教师强队,提高教师政治素养、采取必要措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四个方面深入探析了创新路径,以便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定发展给予理性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阻碍;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140-03
  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学习、日常生活中,都已与新媒体的运用密切联系。由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巨大变化,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受阻。如何将网络平台这股“冲击”创新的浪潮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俨然已成广大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逐渐走高,教育者应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运用好新媒体技术,飞速提高教育质量。现阶段,国家、社会、学校就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更好地融合做出了许多全新的尝试,但是这其中依旧存在一些劣势,持续摸索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阻碍
  (一)当代大学生无法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
  互联网时代视域下,多元文化之间的结合与吸收加快。各种思想在网络平台上飞速传播,难以有效地监管网络中信息发布内容与传播途径,致使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信息内容在网络中肆意传播。在不知不觉中阻碍了大学生科学三观的形成,也使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及负能量侵害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在虚拟空间发生巨大改变,在没有建立稳定的三观与独立思考能力、甄别信息的能力之前,若未进行正确引导就从网络中获取信息,极易出现一些违法行为与扭曲的价值观,甚至主动散播负能量信息[1]。有学者认为,互联网的开放性使部分不良因素乘虚而入。部分大学生因此对网络产生重度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健全人格、健康成长的发展。基于此,迫切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鼎力支持,从各个层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使當代大学生健康、稳定发展。
  (二)教育模式亟待创新
  新时代大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已渗透到大众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但在课堂教学的运用十分有限。新媒体技术初步融入传统教学中,其多以通过网络平台布置学习任务或者利用幻灯片等形式进行教学,这些形式都未能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壁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传统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劣势日益显著[2]。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大幅度下降。新时代的大学生期望借助线上交流发表自身的看法与意见,并获得别人的关注与尊重,同时也希望与教师、同学、学校管理人员平等对话。但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缺少前瞻性,未将教育内容及时完善与优化,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现偏差。由此看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少实效性与准确性,教学模式亟待创新,传统课堂教授和实践活动片面化、形式化,施教形式过于陈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良性互动、学生参与性差,无法对思想政治知识引起共鸣[3]
  (三)新媒体技术发展需要专业支撑
  新媒体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对高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考验。第一,学校的基础设备要能确保新媒体课堂教学顺利、稳定地进行。部分高校的硬件设备陈旧,没有经费投入支持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即便经费投入力度大,可以更换新媒体设施,但是需要什么设备、设备如何使用,一时间不好拿捏。第二,师资团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部分教育者教学经验多、教龄年长,但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自身固化思维、对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熟悉,不能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教育者对互联网的相关制度缺乏深入了解,导致以往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还未及时革新,新兴的模式与理念就随之而来,以至于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和正确引导,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二、基于现状的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同时,要求教师不断转变自身固化思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施教方法,因此高校应打造出一支育人强队,为新媒体创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基础。基于此,高校应积极应对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阻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好地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继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为国家的人才储备夯实基础。
  (一)打破固化思维属性,转变教育观念
  如何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环境相符、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意识到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其优势进行教学,继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贴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与吸引力。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谨遵“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与形成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的主体地位,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确保教学内容、施教方法可以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继而提高学生获得感,为大学生进一步配合教育工作给予保障。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做到紧跟时代步伐,革故鼎新,将“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理念融入现代化思想政治教学全过程[4]。其中,“三全育人”理念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工从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扩展思想政治育人工作覆盖范围上,促进多元化育人要素协同配合,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联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使社会育人、家庭育人、学校育人一体化通力协作,实现对多样化教育资源的统整。将“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将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各科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育人意识,积极摸索学科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继而更好地实现育人力量的凝聚与育人资源的整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实现飞跃式提高。   (二)强化创新意识,优化教育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载体不断创新,教育者也应对教育方法进行全面创新,继而为践行育人理念与发挥育人载体提供强有力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时,应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数据、行为数据、学习数据,继而从各个方面掌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方略的规划与制定提供可行依据。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遵循“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基本准绳,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觉能动性,借助网络技术、自媒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及同辈教育。其一,新媒体视域下的自我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引导学生确立政治素养形成过程中的目标和明确自身知识建构,要求大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独立学习;其二,新媒体视域下的同辈教育需要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交流与沟通,相比较而言,这种模式可以更具直观性、说服力、渗透性。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认识到“榜样”力量的重要性及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并能够从学生中挖掘和培养“榜样”,继而为引导舆论舆情导向、弘扬思政能力等提供助力。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推动教育方法与施教形式与时俱进。
  (三)打造教师强队,提高教师政治素养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自身具备的育人能力与教学水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产生着关键影响,教育者如何转变自身观念改变教育理念、如何借助新媒体对施教手段等进行革新,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应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强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夯实人才基础。具体而言,基于新媒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强队应注重教师综合能力与政治素养的提高,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新媒体运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还要保证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素养。因此,高校应加大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力度,对培训内容进行优化、促进培训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如将媒介素养与现代信息化理念渗透到教师培训体系中,通过定期培训、集中实行、邀请名师进校讲座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者培訓工作,安排教育者进行集体备课、赛课等实践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交流中分享新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此外,高校应意识到教育者自主提升、自主学习在促进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并通过健全激励制度,调动教育者学习的热情。高校应为教育者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为教育者进行自主独立学习提供支撑。譬如,高校构建教师自主学习平台,通过统整互联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向教育者提供多样多彩的学习内容。
  (四)采取必要措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他们喜欢借助网络新媒体获取资源与信息,擅长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但是新媒体视域下不仅有积极向上的信息,也充斥着部分负能量、消极的信息,这些负面信息的不断涌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影响。高校需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媒体教育体系,优化与完善新媒体教育平台,加大新媒体环境下真伪信息甄别与监管力度,继而更有效地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提升新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质量[5]。同时,高校应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监控,并辅以强制性手段对信息进行筛查,优化新媒体环境。充分掌握大学生的舆论走向,从根源上制止负面思想与错误信息流入校园,阻断消极信息进入校园的一切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多留意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资源,积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主流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教会大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引导他们透过表象看本质,树立科学的三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提高,继而为国家输送一批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革新,对于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大幅度提升、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与创新时,应积极引导思想政治教师完善教育理念、学习各种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不断创新施教手段,并在夯实师资力量基础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新时代相符。此外,高校全体教职工应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与创新意识,对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做出持续探究,继而更好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稳定提升。
  作者简介:杜雅静(1981—),女,硕士,保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1] 马天骄.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机械设计,2021,38(05):150.
  [2] 李玥.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09):234.
  [3] 李振国,姜文杰,康家树.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探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4):99.
  [4] 叶晓芸. 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8):250.
  [5] 张策,张耀元. 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原则及路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8):60-65.
  (荐稿人:吴克燕,保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戏曲鉴赏”课程为例探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首先,从艺术意识形态属性、中国戏曲传承等方面剖析中国戏曲蕴含的思政教育意义,论述了“戏曲鉴赏”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教学框架设计、思政元素挖掘凝练两方面探索“戏曲鉴赏”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最后,对新编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赏析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凝练进行了实例展示。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思政;戏曲鉴赏;思政元
期刊
摘 要: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見》明确指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充分尊重教育规律为前提,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基本的关键问题,在教学内容中不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期刊
摘 要:鉴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逐渐展现。一方面,高校应当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内涵;另一方面,发掘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依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从不同的维度,探索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能够创造的社会效益,对于促进社会发展而言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选取“CSSCI”,以自1998年以来的544篇文献为数据来源,以“大学生意识形态”为研究主题,借助CiteSpaceⅤ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文献数量关系、作者与机构、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及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知识图谱;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高校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两者的相互融合与贯通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突破口。美育课程、公共艺术、美育教师等代表性美育资源为美育的重要构成元素,能够丰富思政育人载体。通过挖掘美育资源的价值,对校本美育资源进行归纳整理,解构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路径;通过分析不同学科门类中蕴含的美育与思政元素,寻求学科间的交互与融合,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以期
期刊
摘 要: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成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当前高校普遍不够重视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专门的师资队伍和工作机制,影响了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在每期海船适任证书培训班中成立临时党支部,依托临时党支部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成人教育学生思想入校;坚持班委会
期刊
摘 要: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特征,且分布广泛,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例,主要涉及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沿线两方面内容。红色资源涵盖了老一辈革命先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学意义重大。因此,文章从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切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利用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 要:党校的思政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党员的重要工作,因此为了实现国家民族复兴,促进党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党校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党校;思政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115-03  黨校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思政教育,加之党校教育的特殊
期刊
摘 要:红色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大学生在是非对错面前做出正确抉择。红色资源扎根于革命先烈的血与汗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传承与创新。目前高等院校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文章提出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各个国家和民族通过网络连为一体,各种信息借助新的网络媒介以极快的速度达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呈现出万物互联的新图景。在不同国家、民族或个体互联互通的多重交流过程中,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交流会因为不同价值观的输出而形成现实的意识形态对峙。新的信息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意识形态的碰撞,足以表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安全屏障,维护信息主权,促进信息安全传播,高校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