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推进素质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美术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美术欣赏课中,要力求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以体现《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 美术欣赏 人文性 自主性 创造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显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地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要响应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以德治国”的原则,就应该以德治校,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焕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小红军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可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如欣赏《秦始皇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教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姑苏慕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之我见.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发展性教学策略之一,关注的仍然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实现独立、主动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学环节的设计当中应当意识到,活动任务的本身必须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坡度”,要正确、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能切实感受到这个问题有必要进行思考,甚至还需要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结论加以对比验证;或者是学习任务的挑战度,让学生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分工合作
一、算法多样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深入课堂进行听课中,算法多样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教师总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再把各种方法罗列出来,对各种算法的形成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就可,也不加以梳理。这使得算法多样化变成了仅仅是算法的罗列,这算法多样化能等同于算法的罗列吗?当出现10种、十几种算法后,教师还一个劲地鼓励学
人文的教育将人文关怀视为对人的终极关怀。何谓人文关怀?从字面上讲,一是关心人,以人为本;二是关心文,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于成人,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人格的完善,令他们对人生充满好奇和探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好课就如同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值得回味和思考,它的内涵来自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它的独特形式来自于教师开拓性的教学设计。所以,关注学生,拓展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
摘 要:合作精神是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相互合作的意识或心理状态,在现代社会里是否具有协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阅读教学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相互合作的意识或心理状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具有合作精神,在现代社会里是否具有协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延长血透患者内瘘使用寿命的实际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各30
音乐是一种美,作为美的传播者——音乐教师,应该成为美的“天使”,只有这样,音乐的神韵才能在审美的过程中得到更完美的体现,音乐才会更美。因此,在突出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一种素质——美。心理学证明:对音乐的感悟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想象力,也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标。    一、改变教学结构和模式,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
目的:探讨产后乳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产后乳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就诊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对本次就诊患者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