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普遍感到很不适,其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由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方式、学习强度等差异造成的。假如我们教师具有前瞻性,在学生从初一进校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衔接,既能避免前摄抑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生态式发展。文章立足于小学初中数学教学,对具体的衔接教学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升初;数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113
小学生进入初中普遍感到不适,归根结底是由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程度要求的差异造成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在小学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衔接,既能避免前摄抑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生态式发展。
一、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差异
1.考察内容和考察目的不同。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常常将基础性概念、运算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则开始加强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而初中阶段的数学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和空间想象能力,其学习内容更复杂、难度更大。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时充裕、课程内容较少,授课速度比较缓慢,需对重难点进行反复强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程容量逐渐增大、授课速度较快,对教学重难点缺少反复强调,影响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小学初中数学衔接策略分析
1.挖掘教材联系,构建知识链接
相比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要更为复杂、抽象,涉及很多自然数运算、几何图形面积与体积计算等内容,同时负数也开始出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一改变。但是,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数学教师应该认真阅读、研究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小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挖掘出其中存在的内在知识联系,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跨度过大而导致学生跟不上的情况,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效过渡。例如,在“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对小学期间学习的整数、分数与小数四则运算进行全面回顾,为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提供了前提,虽然相比小学运算,有理数四则运算更为复杂,但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继承性明显,学生在小学期间形成了一定的运算技能,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绝对值、符号确定等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如何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实现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衔接。
2. 掌握学习方法,进行培养引导
小学期间学生已经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如字迹工整、认真作业、坐姿端正等,进入初中后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求其继续保持,甚至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作业规范化问题,要求学生入学后1~2个月即达到要求,并且从初一开始即养成安排学习时间、制订学习计划的好习惯。小学与初中要体现出一定差异,按照学生的年龄、教材内容的不同,在学习习惯养成上体现出不同,小学阶段老师讲完课学生即可动手做作业,即使课外题存在一定难度,很多家长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所以学生就形成了一种错觉,就是学习与做习题、背书是画等号的,在学习上将重点放在了记忆而非理解上,养成了轻看书、重做题的习惯,这对提升初中学习成效非常不利。初一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改掉小学时期不对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预习、制定预习范围、独立作业与思考、积极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必须从初一就开始抓起,小学高年级教师应对初中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在教学上逐步向初中学习方法靠拢,这样学生进入初中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方法的转变了。
3. 通过自主建构,完善认知网络
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构建、完善认知网络,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学生提问,在“简易方程”这部分小学五年级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大家都基本体会到了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明确方程即特殊的变式。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方程来表示出问题中相等的关系呢?然后列举出大家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很快就可以从实际问题之中将数量关系提取出来,并且建立起方程模型。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把握了小升初数学内容的一个过渡情况,学生也构建了认知网络,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学习习惯衔接
就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的差异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单纯的记忆,依然可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难以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化,还会出现遗忘的现象。而就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找出零散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并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學知识体系框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在小升初数学衔接教学中,还必须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总结和归纳习惯等,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更好地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
5.转变教学方法。
在小升初数学课堂教学中,鉴于中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存在差异,教学方法也必然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进行详细和重点讲解,而无法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全面讲解。如此一来,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在大量的数学课外练习中实现知识点的深化和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努力做好小升初阶段数学与的衔接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据此,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差异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思维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做好两个阶段的衔接教学。
参考文献
[1]罗永擘.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21):135-136.
[2]朱锡慧.小初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20,27(14):33-36.
关键词:小升初;数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113
小学生进入初中普遍感到不适,归根结底是由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程度要求的差异造成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在小学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衔接,既能避免前摄抑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生态式发展。
一、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差异
1.考察内容和考察目的不同。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常常将基础性概念、运算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则开始加强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而初中阶段的数学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和空间想象能力,其学习内容更复杂、难度更大。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时充裕、课程内容较少,授课速度比较缓慢,需对重难点进行反复强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程容量逐渐增大、授课速度较快,对教学重难点缺少反复强调,影响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小学初中数学衔接策略分析
1.挖掘教材联系,构建知识链接
相比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要更为复杂、抽象,涉及很多自然数运算、几何图形面积与体积计算等内容,同时负数也开始出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一改变。但是,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数学教师应该认真阅读、研究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小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挖掘出其中存在的内在知识联系,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跨度过大而导致学生跟不上的情况,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效过渡。例如,在“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对小学期间学习的整数、分数与小数四则运算进行全面回顾,为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提供了前提,虽然相比小学运算,有理数四则运算更为复杂,但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继承性明显,学生在小学期间形成了一定的运算技能,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绝对值、符号确定等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如何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实现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衔接。
2. 掌握学习方法,进行培养引导
小学期间学生已经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如字迹工整、认真作业、坐姿端正等,进入初中后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求其继续保持,甚至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作业规范化问题,要求学生入学后1~2个月即达到要求,并且从初一开始即养成安排学习时间、制订学习计划的好习惯。小学与初中要体现出一定差异,按照学生的年龄、教材内容的不同,在学习习惯养成上体现出不同,小学阶段老师讲完课学生即可动手做作业,即使课外题存在一定难度,很多家长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所以学生就形成了一种错觉,就是学习与做习题、背书是画等号的,在学习上将重点放在了记忆而非理解上,养成了轻看书、重做题的习惯,这对提升初中学习成效非常不利。初一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改掉小学时期不对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预习、制定预习范围、独立作业与思考、积极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必须从初一就开始抓起,小学高年级教师应对初中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在教学上逐步向初中学习方法靠拢,这样学生进入初中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方法的转变了。
3. 通过自主建构,完善认知网络
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构建、完善认知网络,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学生提问,在“简易方程”这部分小学五年级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大家都基本体会到了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明确方程即特殊的变式。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方程来表示出问题中相等的关系呢?然后列举出大家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很快就可以从实际问题之中将数量关系提取出来,并且建立起方程模型。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把握了小升初数学内容的一个过渡情况,学生也构建了认知网络,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学习习惯衔接
就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的差异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单纯的记忆,依然可以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难以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化,还会出现遗忘的现象。而就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找出零散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并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學知识体系框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在小升初数学衔接教学中,还必须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总结和归纳习惯等,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更好地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
5.转变教学方法。
在小升初数学课堂教学中,鉴于中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存在差异,教学方法也必然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进行详细和重点讲解,而无法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全面讲解。如此一来,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在大量的数学课外练习中实现知识点的深化和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努力做好小升初阶段数学与的衔接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据此,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差异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思维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做好两个阶段的衔接教学。
参考文献
[1]罗永擘.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21):135-136.
[2]朱锡慧.小初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20,27(1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