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4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崛起”成为继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的第四轮冲击波。
一、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的领跑作用
“中部崛起要看河南”。河南作为中部的中心和主体构架,涉农产业迅速壮大,名牌战略取得成功,河南食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同时,随着经济区联合与协作的加强,中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南工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好、较快地发展。2004年底,国内某知名媒体曾向国内外一百多名企业家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他们对于未来“谁能成为中部经济崛起的支点”的问题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湖北(30%)、河南(24%)、湖南(13%)、江西(16%)、安徽(9%)、山西(8%)。从数字说明大家对河南领跑中部崛起还是很有信心的。
今天,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发展形成了以轻纺、食品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200多家,上市公司30家。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农机制造企业,平顶山神马帘子布集团是中国最大帘子布生产企业,周口莲花味精产量居亚洲第一位,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长城铝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之一。
河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2005年河南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81.74亿元,在中部六省中居第1位。2006年,河南省全省旅游总收入达1039.85亿元,在中部六省中居第1位。河南省服务业与中部各省比较,2001年到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为第一名。
河南省作为中部六省的重要省份,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乡关系日益密切,原有的城乡分离、甚至对立的状况将逐步得到转变,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利益共享的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河南省城市发展的新任务。所有这些,都将为河南省突破和改进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城乡经济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 对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认识
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二元结构问题提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关系取决于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如城乡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性等。城乡关系研究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经济联系的强弱,又要考虑行政地区范围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战略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经济活动网络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城乡一体化不论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过程,还是一种结果,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趋向和必然选择。
三、河南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途径
目前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城市化必将推动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还需要从城市、乡村以及中间环节三方面着手。因此,解决城乡问题首先要进行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其次,要整合城乡各类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经济的转型发展。
(一)城市与乡村进行统一规划
要想改变城乡关系必须进行城乡的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改变过去城乡分割的规划建设做法,把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点、工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二)强调制度创新、修订有关制度和法律
进行高效合理的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提倡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富余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为失地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体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间劳动力及其他经济要素的自由合理的流动。创新和改革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开发效益。修订有关制度、法规、规划等,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驾护航。
(三)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发挥其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以郑州市为例,目前郑州市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地域迅速扩展,亟待提升城市发展档次。一方面要切实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的规模;对传统商贸业和商业区进行改造和转移,扩大发展规模;加强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发挥文教科研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有力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加强郑州作为交通中心的地位,强化物流、信息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带动周边城镇的大力发展,河南省提出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就是以郑州市为龙头的。
四、河南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综合对策
(一)经济一体化
1.完善和强化中心市区经济职能。河南省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为次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9城市为结点构成的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总之,完善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有着决定性意义。
2.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是乡村地区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能彻底改变农村地区的发展面貌,对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重点,积极推进近郊地区农业现代化,可以实现与中心城市的高层对接,能够为城乡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3.加速农村城镇化。以小城镇建设为核心,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将有助于城市化质量的改善和乡村工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乡镇工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层次,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4.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市场。推进城乡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经济壁垒、打破城乡分离状态、促进经济要素流动、实现城乡资源合理配置,使城乡市场由孤立的市场向有机联系的一体化市场转变,最终实现城乡经济高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二)基础设施一体化
郑州将建设6条轨道线路,形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并与都市区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共同构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乡基础设施是城乡之间各项联系的基础,是城乡之间各类经济要素空间流动的纽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和保障。
(三)空间一体化
城乡空间是各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物质载体,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合理、有序的城乡空间格局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保障。
1.城市在合理的规划下发展。以郑州市为例,在空间结构方面,郑州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心四城、两轴一带及网络化城镇体系。“一心”即郑州都市区;“四城”指巩义、新郑、新密、登封4个中等城市;“两轴”是城市东西、南北向的城镇发展轴线,其中,东西向轴线沿连霍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线,由中牟组团、郑州市中心城区、上街-荥阳组团、巩义市共同构成,南北向轴线沿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由郑州市中心城区、航空港组团、新郑市共同构成;“一带”是指沿省级交通干线,由登封市、新密市和新郑市共同构成的城镇发展带。
2.对“城中村”进行彻底改造。
3.把城乡结合部建设成新型的城市社区。
(四)产业布局一体化
河南的郑汴洛工业走廊等四大产业带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区,奠定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产业布局一体化在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时要富有前瞻性,作长远性打算,不能急功近利;产业布局规划要统筹考虑,进一步深化完善,便于操作;在项目选择上,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投资强度小、科技含量低、污染环境的项目;要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和整合,建成文体展示带、观光带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五)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1)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统一的法定的基本保障它保障的是全体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2)建立市级统筹的补充保险。(3)补充保障采用建立以商业性保险为主的附加保险。该层次主要是为那些不满足于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险的经济收入较高的公民提供保障。
(六)社会事业的一体化
社会事业包括教育、文化、科技、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各项内容。城市市民享受到的社会资源,农民依然应该享受。
1.首先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河南省各级政府应该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必须切实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做好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
3.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河南省通过加强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和中心镇、社区(居民点)文体设施建设,实现镇镇有文化站,社区(居民点)有文化活动室、有体育休闲活动场地、通广播电视和互联网。
4.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河南省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平安乡村、和谐家庭等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七)城乡政策一体化
河南省在城乡政策发展当中,有很多的瓶颈。比如说建立在户籍政策上的征兵、招工、就业这样的政策都有不同,这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最重要的体制弊端。
河南省会郑州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领先全国,根据2005年底制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后5年内,河南省将推行按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制度,在全省统一城乡户口管理。招公务员将不限户口,外来工和“城中村”的从业人员被纳入社会保险,凡有稳定住所,包括购房和协议租房的外来进城从业人员均可申请郑州户口等优惠政策真切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在2005年底召开的河南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河南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河南需要不断破除某些体制性障碍。
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南省城乡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提升河南省作为中部六省重点省份的地位,通过城乡关系的改善和密切,更好地发挥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联2007年度调研课题(编号为:SKL---2007---2471)《中部省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的领跑作用
“中部崛起要看河南”。河南作为中部的中心和主体构架,涉农产业迅速壮大,名牌战略取得成功,河南食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同时,随着经济区联合与协作的加强,中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南工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好、较快地发展。2004年底,国内某知名媒体曾向国内外一百多名企业家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他们对于未来“谁能成为中部经济崛起的支点”的问题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湖北(30%)、河南(24%)、湖南(13%)、江西(16%)、安徽(9%)、山西(8%)。从数字说明大家对河南领跑中部崛起还是很有信心的。
今天,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发展形成了以轻纺、食品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200多家,上市公司30家。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农机制造企业,平顶山神马帘子布集团是中国最大帘子布生产企业,周口莲花味精产量居亚洲第一位,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长城铝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之一。
河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2005年河南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81.74亿元,在中部六省中居第1位。2006年,河南省全省旅游总收入达1039.85亿元,在中部六省中居第1位。河南省服务业与中部各省比较,2001年到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为第一名。
河南省作为中部六省的重要省份,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乡关系日益密切,原有的城乡分离、甚至对立的状况将逐步得到转变,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利益共享的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河南省城市发展的新任务。所有这些,都将为河南省突破和改进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城乡经济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 对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认识
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二元结构问题提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关系取决于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如城乡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性等。城乡关系研究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经济联系的强弱,又要考虑行政地区范围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战略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经济活动网络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城乡一体化不论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过程,还是一种结果,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趋向和必然选择。
三、河南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途径
目前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城市化必将推动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还需要从城市、乡村以及中间环节三方面着手。因此,解决城乡问题首先要进行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其次,要整合城乡各类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经济的转型发展。
(一)城市与乡村进行统一规划
要想改变城乡关系必须进行城乡的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改变过去城乡分割的规划建设做法,把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点、工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二)强调制度创新、修订有关制度和法律
进行高效合理的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提倡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富余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为失地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体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间劳动力及其他经济要素的自由合理的流动。创新和改革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开发效益。修订有关制度、法规、规划等,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驾护航。
(三)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发挥其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以郑州市为例,目前郑州市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地域迅速扩展,亟待提升城市发展档次。一方面要切实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的规模;对传统商贸业和商业区进行改造和转移,扩大发展规模;加强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发挥文教科研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有力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加强郑州作为交通中心的地位,强化物流、信息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带动周边城镇的大力发展,河南省提出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就是以郑州市为龙头的。
四、河南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综合对策
(一)经济一体化
1.完善和强化中心市区经济职能。河南省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为次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9城市为结点构成的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总之,完善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有着决定性意义。
2.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是乡村地区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能彻底改变农村地区的发展面貌,对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重点,积极推进近郊地区农业现代化,可以实现与中心城市的高层对接,能够为城乡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3.加速农村城镇化。以小城镇建设为核心,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将有助于城市化质量的改善和乡村工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乡镇工业的规模效益和技术层次,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4.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市场。推进城乡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经济壁垒、打破城乡分离状态、促进经济要素流动、实现城乡资源合理配置,使城乡市场由孤立的市场向有机联系的一体化市场转变,最终实现城乡经济高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二)基础设施一体化
郑州将建设6条轨道线路,形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并与都市区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共同构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乡基础设施是城乡之间各项联系的基础,是城乡之间各类经济要素空间流动的纽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和保障。
(三)空间一体化
城乡空间是各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物质载体,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合理、有序的城乡空间格局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保障。
1.城市在合理的规划下发展。以郑州市为例,在空间结构方面,郑州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心四城、两轴一带及网络化城镇体系。“一心”即郑州都市区;“四城”指巩义、新郑、新密、登封4个中等城市;“两轴”是城市东西、南北向的城镇发展轴线,其中,东西向轴线沿连霍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线,由中牟组团、郑州市中心城区、上街-荥阳组团、巩义市共同构成,南北向轴线沿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由郑州市中心城区、航空港组团、新郑市共同构成;“一带”是指沿省级交通干线,由登封市、新密市和新郑市共同构成的城镇发展带。
2.对“城中村”进行彻底改造。
3.把城乡结合部建设成新型的城市社区。
(四)产业布局一体化
河南的郑汴洛工业走廊等四大产业带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区,奠定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产业布局一体化在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时要富有前瞻性,作长远性打算,不能急功近利;产业布局规划要统筹考虑,进一步深化完善,便于操作;在项目选择上,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投资强度小、科技含量低、污染环境的项目;要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和整合,建成文体展示带、观光带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五)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1)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统一的法定的基本保障它保障的是全体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2)建立市级统筹的补充保险。(3)补充保障采用建立以商业性保险为主的附加保险。该层次主要是为那些不满足于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险的经济收入较高的公民提供保障。
(六)社会事业的一体化
社会事业包括教育、文化、科技、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各项内容。城市市民享受到的社会资源,农民依然应该享受。
1.首先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河南省各级政府应该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必须切实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做好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
3.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河南省通过加强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和中心镇、社区(居民点)文体设施建设,实现镇镇有文化站,社区(居民点)有文化活动室、有体育休闲活动场地、通广播电视和互联网。
4.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河南省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平安乡村、和谐家庭等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七)城乡政策一体化
河南省在城乡政策发展当中,有很多的瓶颈。比如说建立在户籍政策上的征兵、招工、就业这样的政策都有不同,这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最重要的体制弊端。
河南省会郑州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领先全国,根据2005年底制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后5年内,河南省将推行按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制度,在全省统一城乡户口管理。招公务员将不限户口,外来工和“城中村”的从业人员被纳入社会保险,凡有稳定住所,包括购房和协议租房的外来进城从业人员均可申请郑州户口等优惠政策真切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在2005年底召开的河南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河南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河南需要不断破除某些体制性障碍。
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南省城乡关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提升河南省作为中部六省重点省份的地位,通过城乡关系的改善和密切,更好地发挥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联2007年度调研课题(编号为:SKL---2007---2471)《中部省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