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xi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此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因此教师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我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意见,以抛砖引玉。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老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他们会失去兴趣,因此老师要好好地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老师此时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就会无形中受到感染地老师要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问: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我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孩子读得津津有味。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表演的能力,又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观念。我在讲《猫和老鼠》时,让学生表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地读,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当遇到学过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书上写写自己喜欢哪个人物或动物。另外,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书籍,制订每学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学生喜欢的书目,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学校的读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在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会爱上书籍,从而就会自觉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三、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阅读的平台
  随着学生对阅读的深入,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进一步培养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会读书,而且懂得把读的书为己所用。这一学期开始,我就让学生专门准备了一个“精彩句段”本,在每一页上我设计了几项:“我的收获——总结一周来你的学习、生活或者观察到的一切”“好词佳句——20个”“格言警句——摘抄三五句”“我背诵的课文”“老师的话——老师评价”,背面是学生可以根据一单元的学习写下周记,还可以是喜欢画的画配上一段话,形式多样,学生很有兴趣。这样改变了以往学生不喜欢写日记或小短文的情况,学生积极参加。例如我在教关于名人的一组课文时,首先布置学生回去查找了解的名人的故事,摘抄其中好的语句,然后学生读一本关于写名人的书,最后谈谈自己喜欢的名人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不但要找书,而且要读、抄,同时还要思考,不再是被动地阅读,而是无形中把阅读渗透到活动中,增强了协作交流、绘画等各种能力。长此以往地训练,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多,他们的实践能力、阅读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总之,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更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巧用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理解的心火,才能够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创新思维 点化引导    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把阅读中的思考与品味、分析与交流、想象与探究等任务留给学生完成,讲究对策地引领学生阅读课文,调动他们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与提高阅读中的心智善用能力。因此,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究竟该如何把握呢?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思考与探索。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思考,认为阅读教学的改革应该做到“基于文本、超越文本”。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超越文本”的理解。  一、超越文本的含义  (一)让阅读教学“回归生活”,确立“生活语文”的观念。  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情感功能,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完成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提高语
创新,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激发兴趣,引导训练,形成创新思维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但兴趣并不都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