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车里的中国奇迹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yu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分36秒,成交额破百亿人民币。1小时3分59秒,成交额超1000亿。2019年11月11日全天,天猫“双11”成交额为2684亿元人民币,再次创下新纪录。不仅天猫数据创新高,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都刷新了纪录。在中美贸易战及全球经济下滑背景下,中国展示出巨大的消费能力,这让多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双11”发出羡慕的感慨。

“人类史上最大购物节”


  “这不仅是电子商务巨头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也是中国经济整体状况的一个指标。”美国《巴伦周刊》援引伯恩斯坦的分析师戴维称,“双11”当日,仅阿里一家的总交易额从2009年的700万美元飙升至2018年的30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感恩节、“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和亚马逊“会员日”的总和。
  日本文春在线网站报道称,2018年天猫“双11”当天的成交额为3.5万亿日元。这则消息让日本“非常震惊”,认为这是“人类史上最大购物节”。日媒惊叹这一天卖出的商品都摆出来的话可以绕地球1200圈,商品总移动距离可以往返地球和冥王星40趟。
  俄罗斯媒体对“双11”的关注度热情更超往年。俄罗斯最大的在线零售网站ozon.ru同样参与“双11”大促活动,其主页上写着“11·11世界上最大的购物节”。
  在德国,“双11”的气氛也越来越热闹。德国两大电器连锁店Saturn和 Media Markt,各大超市、百货商店以及电商平台等,都纷纷举行“双11”促销。不过, Media Markt柏林经理马库斯对记者表示,他们开展的促销活动,效果显然没有中国那么出色。他感叹,中国人的消费太高了,比较之下,德国消费有些萎靡不振。

消费升级映射百姓美好生活


  十一年来,中国百姓手中的“购物车”更多从线下走到线上,形式与内容之变,成为消费新时代的鲜明印记。小小“购物车”就像一台微型录像机,记录着中国消费的时代变迁。从“买全国好货”到“扫全球尖货”。这几年,中国人的“购物车”国际范越来越足。2019年“双11”预售阶段,在考拉海购平台,母婴和个人洗护用品销售同比增长分别达137%和163%,数码、保健、家居等销售增长接近100%;第二届进博会上,西班牙“巨无霸”蓝鳍金枪鱼、意大利橄榄油等进口好货纷纷亮相。
  流水线产品“变身”定制商品。过去的“双11”,商家卖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如今的“双11”,消费者要什么,企业就造什么。浙江慈溪商家余雪峰告诉记者,在健康、轻食的观念影响下,企业瞄准年轻消费者诉求,反向定制一款三明治早餐机,1小时便卖出2500多台。
  “花式服务”引领“新消费时代”。2019年“双11”,天猫上线了包括上门美容服务、奢侈品养护、家电拆洗等超过55种服务消费,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带来“家装外卖”上门服务,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用户,15公里范围内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下单”家具。
  不可辜负的美食、说走就走的旅行、精彩纷呈的演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50.6%。不断涌现的各类“花式服务”,引领中国进入“新消费时代”。
  走过11年,不断提质升级的消费,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

效率提升让消费体验更舒心


  “望穿秋水盼包裹”曾是每个“双11”买家的共同记忆。技术带来体验之变,物流的提升见证中国运输效率之变。
  为应对“双11”这场快递界的“春运”,2019年各家快递纷纷亮出“杀手锏”——顺丰实施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中通快递投入可实现动态转向等功能的高运力卡车;申通快递上线AI智能客服机器人;圆通速递设立60余个城配及建包中心,简化中转和操作流程;韵达快递的“韵镖侠”APP让快件搭上信息“快車”。全自动化分拣流水线,AR量方技术、“物流天眼”……小小快递藏着不少“黑科技”。苏宁将即时配送从生鲜向母婴、家电等多品类拓展,承诺“1公里全品类30分钟达”“3公里全品类1小时达”;菜鸟网络上线最新一代智能仓,在AI调度下,超千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发货能力提升60%。
  飞速发展的物流技术、越织越密的物流网络让快递“爆仓”成为历史。“人在家中坐,货从八方来”成为每个中国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确幸”。
  技术带来的改变不只是物流。技术更迭带来支付手段的革新,让人们享受着更便捷、无感的支付体验。

尽显中国市场“磁石”吸引力


  如今的“双11”,已然是一场线上与线下“合奏”的盛大交响曲。
  “在中国,为中国。”走进第二届进博会,不少外国参展商打出扎根中国的标语。越来越多来自全球的创意商品和品质尖货“跑”进中国,或与实体卖场签约,或携手电商平台线上开售。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有多大?答案不言自明。大海之大,在其辽阔深邃。国际咨询机构预测,未来10年,全球每发生1美元消费,就有12%来自中国消费者的贡献。市场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近14亿人口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庞大内需市场支撑起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化,未来必将释放更大消费潜力,让中国红利惠及全球。
  (刘谊人摘自《启迪与智慧》2020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我出生在梨园世家,因为爷爷尚小云的关系,我从小接触戏曲,打会走路了,爷爷、父亲唱戏,我就常常趴在台口儿看戏。  我今年70多岁了,在梨园里打转了这么多年,你问我,戏曲对于我是什么?我似乎不清楚。但我知道,在戏曲,在京剧面前,我永远是那个趴在台口儿看戏的小孩儿。  我这个小孩儿,8岁时跟着父亲去演出,剧团没有儿童演员,《秦香莲》里的“冬哥”就让我临时顶上了。上场前大声洪亮地回答“没问题”,上场后,光
期刊
①  妻子:“我看起来胖吗?”  丈夫:“胖。”  妻子:(赏了丈夫一耳光)②  妻子:“我看起来胖吗?”  丈夫:“不胖。”  妻子:“骗子!!!”③  妻子:“我看起来胖吗?”  丈夫:“也许……”  妻子:“你就不能干脆点儿吗?”④  妻子:“我看起来胖吗?”  丈夫:“不知道。”  妻子:“你瞎了嗎?”⑤  妻子:“我看起来胖吗?”  丈夫:“那要看情况……”  妻子:“哼,你敢拿我和别人
期刊
每次去看妈妈,我都要到“凯司令”买奶油蛋糕。妈妈喜欢奶油蛋糕,九十岁了,身体不好,躺在床上,把蛋糕递给她,她看看,说:“是‘凯司令’的。”她记性不好了,眼睛好。记不住刚才的事情了,记得住很久以前的事。但是,她记得住刚才的蛋糕是奶油蛋糕,而且是“凯司令”的。  她记得住以前的很多事情,也记得住年三十。所以,我每一次去,她都要问:“今天是年三十吗?”  我说:“今天不是年三十,年三十还早呢!”  甚至
期刊
父亲的嘴一直张开着,像是要说些什么,又像在盼着什么,但此刻的父亲已失去了表述的能力,因为他的呼吸已经停止。  父亲的双眉一直紧皱着,像是在怨什么,怪什么,但此刻的父亲也已失去了责怪的能力,因为他的心脏已停止跳动。  这一天是1982年的4月20日,一个令我心碎的日子。  收到父亲病危的电报,我正在内蒙古的包头市与乌拉特前旗交界的一个山沟沟里,空军高炮某师的师部就隐蔽在这个叫哈达门沟的山沟里,当时我
期刊
58岁时,我再次吹起了在学生时代因吹不好而放弃的长笛。这次我决定正儿八经地跟着专业老师每两周学习一次(尽管难以按计划进行)。学习某种技能真是不错,因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而感到开心。而且因为我从事心理治疗的工作,对人的生活方式高度关注,在学习长笛时能把人的生活方式及心理疗法关联起来。这样一“算”,感觉收获了两倍甚至三倍之多的知识。  长笛不同于钢琴,它一次只能发出一个音,因此只是吹单曲而已。吹到得意时
期刊
60多年前,有一个35岁河北保定籍的留学生,曾致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还气愤地把这封写给总统的信印成传单向美国人民散发。《波士顿环球报》在头版头条印上他的大照片,这位“大闹美国”的中国年轻人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  60多年后,这位曾向艾森豪威尔发出挑战的年轻人,已经是年逾九旬的老者,当他接过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时,人们才知道,他,竟是助力中国战斗机起飞的人!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师昌绪,跟几乎
期刊
《蓝色星球2》的制片人大卫·爱登堡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一只信天翁回巢喂食幼鸟的情形。他说:“它从嘴里吐出的食物是什么?不是它们经常吃的鱼和乌贼,而是塑料。”  爱登堡所描述的情形确实令人心碎,同时也令人不解。信天翁一般会飞行数千公里掠过无数水面去捕捉最喜爱的食物。这么厉害的鸟怎么会轻易被骗,以致长途飞行就带回来一嘴的塑料呢?  随后,人们发现信天翁并不是唯一吃塑料的海洋生物。据记录,至少有18
期刊
2019年濑户内海艺术节前不久落下帷幕,在这个行至第四届的艺术节里,艺术的烈焰已从直岛、丰岛、女木岛、男木岛、小豆岛、大岛、犬岛蔓延到沙弥岛、本岛、高见岛、栗岛、伊吹岛、高松港及其周边、宇野港及其周边,涵盖12个岛屿和2座港口城市;整个艺术节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以上,分春、夏、秋三期;全球的艺术家、设计家、建筑家以及文艺爱好者们都来了,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传统风俗和文化风情为主题,在濑户内海的主要港口和
期刊
提到胶水,我们的第一感觉,大多都是黏黏糊糊、不好清理。然而,“胶”的用处并不只是用来贴发票,它还能用来粘飞机、假肢,甚至我们身体里的胶原蛋白也是“胶”的一种。  这么一想,坐在飞机上的你,知道飞机是“粘”在一起的,会不会突然感到一丝不安?  更神奇的是,如果你不小心割破了手,医生很有可能掏出502帮你粘上伤口。胶水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能粘住东西?拿502粘伤口真的靠谱吗?  飞机是用胶水粘在一起的
期刊
这几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年底或者年初的时候都会给维基百科捐款。金额不多,一般是100美元,和维基每年收到的上亿美元捐助相比不过百万分之一,可谓微不足道。  可是我并不会因此就觉得我的捐款不重要。因为维基百科的日常运营,依赖的正是全球数以百万计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力所能及从口袋里掏出的小额捐赠。  拿去年来说,总计1.12亿美元的捐款,分别来自700多万位捐赠者。一笔笔几美元、几十美元的捐款,像一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