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观察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孩子们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拥有了好的观察能力,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渐渐提高,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笔者在平日教学中已注意到培养观察力之于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联系理论,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平日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关键词】观察 观察力 培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对于孩子们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儿童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①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两类截然不同的学生,一类学生能迅速掌握老师讲授的知识,在抽查中也很难出错;而另一类学生即使反复订正,往往在今后的练习中仍会出错。一类学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洋洋洒洒;一类学生绞尽脑汁,下笔艰难。而这些差异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观察力的强弱。
  人们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主要靠眼睛)得到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的过程,就叫做观察。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人在感知活动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特征的能力,叫做观察力。
  应该注意的是,观察力是人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智力,而观察则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不仅有观察力参与,而且还有人的思维能力参与,甚至还伴随着人的想象力。贝弗里奇指出:“必须懂得所谓观察不仅止于看见事物,还包括思维过程在内。一切观察都含有两个因素:感官知觉因素(通常是视觉)、思维要素。”这里所说的感觉知觉因素就相当于观察力。所以,观察力≠观察。②
  观察力是智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智力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所以有人说:“思维是核心,观察是入门。”
  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正如人们所说的:“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而空回。”受掣于观察能力,“差生”们掌握知识的能力也逐渐降低,求知欲望渐渐下降,最终厌倦学习。反之,如果拥有了好的观察能力,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渐渐提高,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一、利用各种手段激发观察兴趣
  
  观察力训练是以感知觉发展为前提的,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及大脑智力开发,使人耳聪目明、心灵手快,有助于智慧的发展。要利用并创造机会,刺激各项器官的发育。多看美丽的图画,多听动人的音乐,多动手,多说话等,这些行为对器官发育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纵观低年级语文课堂:画面丰富,色彩鲜艳的教材;老师常用的多媒体课件;老师绘声绘色的口头描述与夸张的肢体语言;还有让学生动手做学具,进行操作,都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观察。
  
  二、观察中要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观察的中心和范围,才能保证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上。心理学的知觉规律表明,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去知觉事物,注意力就能集中地指向有关的事物,知觉就会清晰、完整。如果观察的目的不明确,观察就如“走马观花”,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明确观察目的,一是要在心里树立观察的意识,认清观察对于发展智能的好处;二是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善于主动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如果教师只提出“好好看”“仔细看”之类的笼统的要求,收效并不大。只有教师细致具体地引导,比如问“这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做什么—想什么—是怎么做的—人物面部表情如何—动作形态怎么样—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等,才能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观察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例:
  学习“a”的形:
  问: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她头后梳的是什么小辫子?比较一下与“a”的什么地方相似?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
  学记忆小儿歌:圆圆脸蛋翘小辫,张大嘴巴“aaa”。
  ……
  以上一例,教师在一步步设计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征,找到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牢固的掌握知识。值得注意的是,给儿童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由一串细小题目循序渐进……按规定路线行进……走向目标,实现教师控制具体过程,而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通过自己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答案。③
  
  三、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的精确性是观察力的重要品质之一。只有观察精细,才能发现细微差别,以及隐蔽的特征和复杂事物之间的关系。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即在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在似乎无关的事物中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和相互联系。
  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课时,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怎样让学生自己去突破这个难点,我想到了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两幅插图,一幅是小白兔和骏马赛跑,一幅是小黑兔和乌龟赛跑,单独看,两幅图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放在一起,就有了比较的作用。这下,孩子们发现,小黑兔在赛跑时是那样的轻松,还有时间回过头来看看后面,不费一点力气;而小白兔呢?只见它眼盯前方,专心致志,摆动两臂,两腿直蹬,跑得满头大汗。这样一比,想想,今后两只小兔会怎样?孩子们很快说出小白兔会越跑越快,而小黑兔就会越来越懒,越跑越慢了。兔妈妈当然是希望孩子们越跑越快喽!
  借助图片这一具象的观察,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了小白兔和小白兔的差异,进而理解了文本含义。
  除了对图片的观察,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文字,如《“黑板”跑了》这课,上课伊始,就可以请同学观察课题,学生很快发现,黑板两边多了双引号,和过去的课题不同;黑板怎么会跑,与常理不合。对课题的观察,提出的两个问题,直接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对课文的探究。
  
  四、观察中要学会抓主要特征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唐初杰出诗人骆宾王的这首《咏鹅诗》,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当时年仅7岁的骆宾王,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首好诗,是由于他平素善于观察鹅,抓住了鹅的形态与生活习性的主要特征的结果。
  提高观察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相对静止的、有重点的观察。在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归纳出来某一类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某一个事物的个体突出性。
  主要特征法是确保观察准确性的前提。它不仅需要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力,还需要记忆力的参与。
  观察事物时,认准被观察对象的主要现象和特点。这是针对一些人在观察时通常分不清观察中的主要现象和次要
  现象,或者总是注意那些有趣的、奇特的、自己喜爱看的现象而忽视主要内容而言的。
  
  五、多感官并用,提高观察效力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请儿童观察图片,结果发现,当只用视觉进行图片观察时,其保持率为25%;而只用耳朵听有关图片的言语描写过后,保持率只有15%;但当视听觉同时使用时,其保持率则可提高到65%。由此显而易见,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有助于提高观察效率。
  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也表明,当某一种器官感知某些事物时,别的感官会自动地参加进来,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感性印象,这称为“感官的相互支援能力”。日常我们在记生字、背单词时,往往边读边记的效果要比单纯的抄写或默记效果要好,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多种感官并用会提高观察效果的情况,在儿童身上要比成人更为常见。因为儿童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成熟期,兴奋强于抑制但持久性差。也就是说,容易被激活,也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能过长,同一种活动进行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大脑活动处于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疲倦甚至抵触心理。而多种感官并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单一活动而产生的单纯信息,也可以促使大脑皮层不同兴奋区的交替活动,因而同一内容的活动可以较长时间坚持进行。
  多种感官并用原则并不是主张平均使用各个感官的能量,而是指,在某一项活动或任务中,根据活动内容或任务性质,重点使用一种或两种感官的同时,发挥多种感官的积极性,使其参与活动,增强观察效果。
  
  六、由收到放,让学生学会自主观察,付诸表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此观察不能只从静态的角度进行,还要从动态的角度,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观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这就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持之以恒地观察才能做到。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不是把它看做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持之以恒的观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这一点比观察本身的收获更为重要。
  课堂上,对学生的每一次自主观察,都要给予肯定,支持;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给学生机会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品头论足,都是培养观察力的途径。在不断地观察中,学生会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具体,全面,深入,无疑为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 《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
  ② 《林格教你:21天提高孩子观察力和创造力》林格.
  ③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从本质上讲,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设计,就是问题的设计。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几个或几组问题,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
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课程,落脚于课堂,才能取得成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真正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现代化教学装备的改革更新也走在了时代的前沿。电脑、网络、电子白板一并进入教室,成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辅助手段。那么,怎样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教学提高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
【摘 要】本文从教育心理学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入手,分析论证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走极端现象,探讨了滥用多媒体的危害,以及针对这些不良倾向,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只有把这些因素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策略  笔者听过许多节英语公开课,无一例外的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纵观近几年高考,其考点主要如下:对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线性回归的考查,且重点考查的是抽样方法;求简单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以及由分布列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特别是二项分布,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涉及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概率,以应用题为背景命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今后的高考小题以考查抽样方法为主;大题以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
【摘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结果.都想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来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  【关键词】数学;有效; 教学; 策略     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是教材的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变化。“
【摘要】 建设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国家加快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涵盖了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素材资源、行业企业资源、职业资格认证系统等五大资源模块。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着眼于为学习者创造良好、方便的学习环境,为教育者提供优质、共享教学资源, 为企业提供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平台。 该资源库建设有助于为学习者提供开放、交互式数字化学
进入了中学后,選择题的比分加重至3分,但是学生在意识上不是很注重这块的比分。特别是上学期,学生在考试中选择题丢分很严重,跟他们讲选择题的分数比重大,如果这块失分多会影响及格和高分,会影响整个成绩,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觉得是小问题。然而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以为然,不就是不小心丢分嘛,我以后考试再认真看题不就是了,似乎只要下次认真读题就会不失分。真的这样吗?不管口头上讲多少遍,效果还是不佳。怎么办?只有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占的比重最大,耗时最多。而在课文教学中,又是讲占的比重大,耗时多。最常见的是或照搬“教参”,大加分析;或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致使学生读书的时间甚少,课上该记的、该练的也大打折扣。可见,语文教学不得法,是语文教学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要克服上述弊病,必须以读吸收,以记储存,以练致用,强化读、记、练.语段串读,指在一个阅读教学板块中,在对几个句、段局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根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数学课上,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一节好的数学课也必定是由好的数学问题启发并激励学生学习和充实的过程.那么怎样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思维实际?才更能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呢?下面,我将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