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计算教学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现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关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认识。
一、训练口算,加强口算能力的教学。
数学课的学习中接触最早的就是口算,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学生的口算基础。学生进行口算最基本的是凑整法。需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这样不仅计算结果准确而且计算速度快。坚持每天口算。学生会积累一定数感及经验。如:很快反应 60+40=100 98+2=100、25×4=100 125×8=1000 0.25×4=1等;口算能力的快慢和训练的密度有着关系,口算方法掌握了,接下来就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熟练掌握程度。我在每天上课之前用两到三分钟,出示5~10道口算题让学生练习口算,适当注意口算方法的指导,每天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没学期还要求学生没人完成一本配套年级的口算题卡。
二、帮助学生弄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要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观察,并主动的去探索,参与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比如在进行8加几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如:表内除法56÷7=( ),可以指导学生想7×( )=56。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这才能理解得深刻,并自觉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记得牢,而且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動。
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什么,在算什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能使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同时,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4)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
五、重视估算,培养能力。
估算能促进学生对数感的形成,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可以采用“估算——计算——验算”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让估算最终也能指导后面的计算。
如在教学例题:估算98+192时,让学生先思考98和192分别接近几百,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当教学完笔算后,将正确的得数与估计结果相比较,让学生明白估计的结果应该和正确的得数很相近,进而也起到了验算的作用。
六、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纠错本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王佩.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7)
[2]林新华,钟业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3)
[3]侯凤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4)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现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关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认识。
一、训练口算,加强口算能力的教学。
数学课的学习中接触最早的就是口算,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学生的口算基础。学生进行口算最基本的是凑整法。需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这样不仅计算结果准确而且计算速度快。坚持每天口算。学生会积累一定数感及经验。如:很快反应 60+40=100 98+2=100、25×4=100 125×8=1000 0.25×4=1等;口算能力的快慢和训练的密度有着关系,口算方法掌握了,接下来就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熟练掌握程度。我在每天上课之前用两到三分钟,出示5~10道口算题让学生练习口算,适当注意口算方法的指导,每天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没学期还要求学生没人完成一本配套年级的口算题卡。
二、帮助学生弄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要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观察,并主动的去探索,参与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比如在进行8加几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如:表内除法56÷7=( ),可以指导学生想7×( )=56。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这才能理解得深刻,并自觉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记得牢,而且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動。
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什么,在算什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能使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同时,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4)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
五、重视估算,培养能力。
估算能促进学生对数感的形成,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可以采用“估算——计算——验算”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让估算最终也能指导后面的计算。
如在教学例题:估算98+192时,让学生先思考98和192分别接近几百,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当教学完笔算后,将正确的得数与估计结果相比较,让学生明白估计的结果应该和正确的得数很相近,进而也起到了验算的作用。
六、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纠错本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王佩.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7)
[2]林新华,钟业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3)
[3]侯凤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4)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