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月起,一片莹白。有的被照亮了,有的被隐去了面貌。天地是静的,而安静正是最辽阔的喧哗。人们闭上眼睛,心却濡湿了,柔软了,缤缤纷纷地变化着明暗。一切都在和我说,是时候了。
月亮是灰色的,清冷的,打着颤的。她对地球的影响,大多在于潮汐。而潮汐,是一个小说家内心的汹涌与回声。当灵感来临时,潮汐舔舐着左边的牙腔,当笔下的人物抽丝剥茧、故事渐敛时,潮汐倏地又瘦下去了。小说家站在内心的礁石上,船远去。有些小说家活成了杰克船长,有些小说家决意留下,成为自给自足的鲁滨逊。有人说,杰克船长、鲁滨逊都是一个人活着。可是,我站在岸边,蓝鲸是浪的眼,水花是光的手指,鲨脊是故事的暗线,海豚是人物的归宿,他们一起组成了小说家的大海。对于月,诗人有无数的话要说。对于月下的大海,小说家不求幸存,只愿追随它潮涨潮落,望着天际粼洌的光。
我相信,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可能是单纯的,同时也是复杂的;可能是矜持的,同时也是粗犷的。光是最无情的,它描绘了万物,也给了万物以黑暗。而每一束光,都能创造出全新的人和物。我特别喜欢独自走在大街上,最好是雨后初晴,天色青青,积水盈盈,凉丝丝的。科学家说,这种雨后销魂的味道,是放线菌的味道。但我宁愿相信,这是小说的味道。这时候的城市,被雨水冲刷了多日的俗尘,露出了真相般的闪亮。而这时候的人们,往往是最放松、最舒展的。他们被生活焖煮多时,终于可以出门,舒活舒活,抖擞抖擞了。我穿梭在这样的人群里,发现每个人身上的时空都不同。老人在公园下棋,中年人去买凉皮卤味,少年骑着自行车,说是看电影去。这就很神奇了。不同时空的人,活在同一个维度。这不就是小说吗?小说家要有自己的宇宙,自己的时间空间。在那里,相对论不成立,量子力学也可以忽视。但不能否定的是,这个宇宙有物质,有生物,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能说小说照搬了现实,也不能说现实创造了小说。月亮与地球之间有无数的暗物质,小说与现实之间也有无数的黑洞。
有很多人问我,你写的小说,你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我的老师毕飞宇曾经说:“人的想象有他的局限,有时候,这个局限和想象本身无关,却和一个人的勇气有关。”小说家写小说,写很多很多小说,这代表他经历了很多很多人生吗?不是。足球手在球场上踢球,进了球,这代表他早就计划好路线,每时每刻都算准了抛物线吗?不是。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可能,每一种可能又衍生出更多更多的可能,就像细胞分裂一样。我们要算出每一种可能的最终值吗?不必。在我们生活中,没有一个人答对上帝的题目,也没有一个人活错了。毕飞宇老师在《小说课》里说:“我们写小说的时候,渴望通过小说把生活的秘密找到,解开生活的壳给大家看,但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个秘密,但是我们还是要找。”对于生活来说,对错有意义吗?同样,对于小说而言,意义有对错吗?大家也明白,在小说里,毁灭从来不是终局。而写小说、踢球、生活,都是让我们一次次航行,一次次抵达。他们还问我,你写作的素材来自哪里?其实,当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成熟了,能够独自面对黑暗了,你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素材。剩下的只有勇气,去写的勇气。
关于小说家的生活,我想起一件事。我小时候一直不肯吃肉。到了期末考试,我母亲要给我补营养,买了肉鸽炖了。我死都不肯吃,泪都涌出来了:小动物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掉它们呢?最后,鸽子被我父母吃掉了。我捧着鸽子的骨头,边哭泣边挨打边埋葬它。后来我才明白,有些东西生出来就是被吃的,有些东西生出来就是吃其他东西的,有些东西生出来就是等待灿烂的,有些东西生出来就是收拾残局的,而所有的东西生出来都是用来死亡的。长大后,我开始读奥康纳的小说。我总是想起那只鸽子。肉鸽不是一下子死的,它是从出生开始,一天天慢慢死亡的。而小说不是一下子崩溃的,它是慢慢地碰撞、张裂、分离、漂移,最后形成自己的星球的。这个世界不存在完全光滑的事物。我们靠摩擦力前进,靠阻力迸发热情。然而,生活千般苦涩,却值得垂泪。生命万种寂灭,却不虚此行。
人活着,都要来看看太阳。在太阳下走路,是会变黑的。如果在月亮下走呢?也许我們的皮肤会有细细密密的变化,像烹油,像文火慢煮。月烹煮夜色,夜色编织梦的月。在这样的夜里,小说家一直在沉默地赶路。月光下本就有无数影子,影子下藏着无数方的、圆的、多边形的物体,每一个形状可以捏造成无数人。所以,就走罢。走下去,在月亮下慢慢变黑,变成影,变成风,在潮汐中矗立成内心的灯塔。
附录:
煮红豆是件小事
红豆是煮,是煨
青丝是剪,是留
脸红的你从来不给我答案
生起炉灶
在满世界的寂静中
又想起你燕尾般的双手
把我和红豆一起
浸没在早晨的清水里
你转身,说煮红豆是件小事
后来我们都没有说话
白气升腾
恍若没有主人的雪夜
柿子说
高粱正在生长
就像冬雪里一阵空旷的脚步声
芦苇越过河水的发际
等待柿子的头颅
柿子说我等不到秋日了
我没有说话
午后的风穿过我的手指
打开我膝盖上的书
它将在我一个人的秋日
兀自成熟
月亮是灰色的,清冷的,打着颤的。她对地球的影响,大多在于潮汐。而潮汐,是一个小说家内心的汹涌与回声。当灵感来临时,潮汐舔舐着左边的牙腔,当笔下的人物抽丝剥茧、故事渐敛时,潮汐倏地又瘦下去了。小说家站在内心的礁石上,船远去。有些小说家活成了杰克船长,有些小说家决意留下,成为自给自足的鲁滨逊。有人说,杰克船长、鲁滨逊都是一个人活着。可是,我站在岸边,蓝鲸是浪的眼,水花是光的手指,鲨脊是故事的暗线,海豚是人物的归宿,他们一起组成了小说家的大海。对于月,诗人有无数的话要说。对于月下的大海,小说家不求幸存,只愿追随它潮涨潮落,望着天际粼洌的光。
我相信,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可能是单纯的,同时也是复杂的;可能是矜持的,同时也是粗犷的。光是最无情的,它描绘了万物,也给了万物以黑暗。而每一束光,都能创造出全新的人和物。我特别喜欢独自走在大街上,最好是雨后初晴,天色青青,积水盈盈,凉丝丝的。科学家说,这种雨后销魂的味道,是放线菌的味道。但我宁愿相信,这是小说的味道。这时候的城市,被雨水冲刷了多日的俗尘,露出了真相般的闪亮。而这时候的人们,往往是最放松、最舒展的。他们被生活焖煮多时,终于可以出门,舒活舒活,抖擞抖擞了。我穿梭在这样的人群里,发现每个人身上的时空都不同。老人在公园下棋,中年人去买凉皮卤味,少年骑着自行车,说是看电影去。这就很神奇了。不同时空的人,活在同一个维度。这不就是小说吗?小说家要有自己的宇宙,自己的时间空间。在那里,相对论不成立,量子力学也可以忽视。但不能否定的是,这个宇宙有物质,有生物,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能说小说照搬了现实,也不能说现实创造了小说。月亮与地球之间有无数的暗物质,小说与现实之间也有无数的黑洞。
有很多人问我,你写的小说,你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我的老师毕飞宇曾经说:“人的想象有他的局限,有时候,这个局限和想象本身无关,却和一个人的勇气有关。”小说家写小说,写很多很多小说,这代表他经历了很多很多人生吗?不是。足球手在球场上踢球,进了球,这代表他早就计划好路线,每时每刻都算准了抛物线吗?不是。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可能,每一种可能又衍生出更多更多的可能,就像细胞分裂一样。我们要算出每一种可能的最终值吗?不必。在我们生活中,没有一个人答对上帝的题目,也没有一个人活错了。毕飞宇老师在《小说课》里说:“我们写小说的时候,渴望通过小说把生活的秘密找到,解开生活的壳给大家看,但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个秘密,但是我们还是要找。”对于生活来说,对错有意义吗?同样,对于小说而言,意义有对错吗?大家也明白,在小说里,毁灭从来不是终局。而写小说、踢球、生活,都是让我们一次次航行,一次次抵达。他们还问我,你写作的素材来自哪里?其实,当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成熟了,能够独自面对黑暗了,你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素材。剩下的只有勇气,去写的勇气。
关于小说家的生活,我想起一件事。我小时候一直不肯吃肉。到了期末考试,我母亲要给我补营养,买了肉鸽炖了。我死都不肯吃,泪都涌出来了:小动物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掉它们呢?最后,鸽子被我父母吃掉了。我捧着鸽子的骨头,边哭泣边挨打边埋葬它。后来我才明白,有些东西生出来就是被吃的,有些东西生出来就是吃其他东西的,有些东西生出来就是等待灿烂的,有些东西生出来就是收拾残局的,而所有的东西生出来都是用来死亡的。长大后,我开始读奥康纳的小说。我总是想起那只鸽子。肉鸽不是一下子死的,它是从出生开始,一天天慢慢死亡的。而小说不是一下子崩溃的,它是慢慢地碰撞、张裂、分离、漂移,最后形成自己的星球的。这个世界不存在完全光滑的事物。我们靠摩擦力前进,靠阻力迸发热情。然而,生活千般苦涩,却值得垂泪。生命万种寂灭,却不虚此行。
人活着,都要来看看太阳。在太阳下走路,是会变黑的。如果在月亮下走呢?也许我們的皮肤会有细细密密的变化,像烹油,像文火慢煮。月烹煮夜色,夜色编织梦的月。在这样的夜里,小说家一直在沉默地赶路。月光下本就有无数影子,影子下藏着无数方的、圆的、多边形的物体,每一个形状可以捏造成无数人。所以,就走罢。走下去,在月亮下慢慢变黑,变成影,变成风,在潮汐中矗立成内心的灯塔。
附录:
煮红豆是件小事
红豆是煮,是煨
青丝是剪,是留
脸红的你从来不给我答案
生起炉灶
在满世界的寂静中
又想起你燕尾般的双手
把我和红豆一起
浸没在早晨的清水里
你转身,说煮红豆是件小事
后来我们都没有说话
白气升腾
恍若没有主人的雪夜
柿子说
高粱正在生长
就像冬雪里一阵空旷的脚步声
芦苇越过河水的发际
等待柿子的头颅
柿子说我等不到秋日了
我没有说话
午后的风穿过我的手指
打开我膝盖上的书
它将在我一个人的秋日
兀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