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小学生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扩大阅读量、提高自身素质;采取多样的教学引导方式;注重阅读积累、写作阅读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根据2010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的阅读正逐渐呈现出功利性阅读增多,趣味性阅读减少;大众化阅读多,经典化阅读少;图像、数字化阅读多,纸质阅读少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小学生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须做到以下几点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一、率先阅读,做好引领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保持大量、持续的阅读习惯,以增强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怎样也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读书可以提高教育的理念和信念。增大教师自身阅读量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以下好处: 1、有利于对学生阅读方向的正确指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于课堂内外通过阅读能接受到的信息是种类多样繁杂、层次参差不齐的,教师的大量阅读有助于教师对学生阅读方向的指导,在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心智尚未完全发育、辨识能力尚不完全的情况下此点尤为重要。小学生处于阅读人生的开端,倘若起初的阅读方向即有大的偏差将对其阅读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此时必须承担起此份责任来对学生的阅读方向和阅读观进行适当的指引。
2、有利于增强教师课堂的吸引力
很难想象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一名教师的课堂倘若仍是老掉牙数十年不变的内容是终将被时代和学生所淘汰的。在课堂中引入时代最新的话题和信息不仅将有效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也将充实课堂自身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无论一名教师是向学生介绍经典的读物和前沿的信息,还是要讲授阅读的技巧和理解的方法,学生作为受众有意知之和有意学之的兴趣才是教师的讲授取得实际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跌路设计及隧道开凿这部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给学生讲述了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乌鞘岭特长隧道双向贯通的建设历程和京沪高铁建设的有关信息,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沿科技信息与课文的学习结合了起来,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活了,深入的阅读和自主的理解探究课文内容便是自然的事情了。
二、激励阅读、提高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大多为重讲轻读、以讲代读的模式,此种模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有了阅读的量的积累才能有能力飞越质的提高,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就要打破和摆脱这种重讲轻读、以讲代读的传统模式,通过采取多样的理解表达方式、课堂的有效提问和激励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以兴趣为指引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快乐愉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从单纯教课文到教阅读的突破。
审美贯穿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剖析形象、开掘意境、品赏语言、激发情感和想象,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中,对于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曲折、思想意义积极的课文,如三年级语文《意在利的爱国少年》、《回自己的祖国去》可以采取朗读、情景表演、演讲等形式来让学生自主表达他们自己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和感受。这些形式的穿插融合既与小学生的信息接收规律相吻合也能在表现中促进学生对文字的深入理解。
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有效提问和激励评价的适当应用以做到课堂引导的有的放矢和课堂效果的有效放大。有效提问的好处在于通过有效提問可以减少庞杂信息对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的干扰,同时有助于教者和学者都抓住文章的核心和主线,使教学路径和理解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小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尚不完全,如若面对庞杂、无体系的提问和文章阅读,只能加重阅读负担、抑制学生的阅读兴趣、阻碍理解。
激励评价符合教育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对学生阅读的激励评价将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信。阅读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魅力历程,学生尤其是尚未接触过多程式教育的小学生想象、发散思维能力都处于较好的状态,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要不出现过大的偏差都是应该得到教师认可的。此种激励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是极为宝贵的。
三、注重积累、读写结合
阅读量的不断积累是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之路的必由之地,然而这种阅读的积累并不是单纯教科书和教辅读物的阅读量。一方面这将极大的局限阅读范围、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素质教育的实行。注重阅读积累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走出课本和教辅读物的封闭圈,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经典阅读,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积累中,可以引导要求学生进行部分经典篇目的必要背诵,达到记忆和理解、背诵和阅读的相互促进。
除了经典篇目的记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外,写作也能有效地促进阅读理解能力,二者相互结合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改写、缩写、扩写和平常的日记、作文等达到阅读和写作的相互结合、促进。对文章进行任何的改写都要建立在对原文已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既多样化了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理解的方式,也做到了写作、阅读能力双提高的一举两得。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作为终身教育发展的灵魂,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采取多样的教学引导方式,抑或是注重阅读积累、写作阅读相结合的手段,在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每一个为人师者都应该为之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莉华:《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卓淑玲:《加强学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教育教学论坛
3、马等:《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德宏州盈江县第一小学 云南省 67930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根据2010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的阅读正逐渐呈现出功利性阅读增多,趣味性阅读减少;大众化阅读多,经典化阅读少;图像、数字化阅读多,纸质阅读少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小学生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须做到以下几点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一、率先阅读,做好引领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保持大量、持续的阅读习惯,以增强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怎样也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读书可以提高教育的理念和信念。增大教师自身阅读量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以下好处: 1、有利于对学生阅读方向的正确指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于课堂内外通过阅读能接受到的信息是种类多样繁杂、层次参差不齐的,教师的大量阅读有助于教师对学生阅读方向的指导,在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心智尚未完全发育、辨识能力尚不完全的情况下此点尤为重要。小学生处于阅读人生的开端,倘若起初的阅读方向即有大的偏差将对其阅读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此时必须承担起此份责任来对学生的阅读方向和阅读观进行适当的指引。
2、有利于增强教师课堂的吸引力
很难想象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一名教师的课堂倘若仍是老掉牙数十年不变的内容是终将被时代和学生所淘汰的。在课堂中引入时代最新的话题和信息不仅将有效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也将充实课堂自身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无论一名教师是向学生介绍经典的读物和前沿的信息,还是要讲授阅读的技巧和理解的方法,学生作为受众有意知之和有意学之的兴趣才是教师的讲授取得实际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跌路设计及隧道开凿这部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给学生讲述了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乌鞘岭特长隧道双向贯通的建设历程和京沪高铁建设的有关信息,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沿科技信息与课文的学习结合了起来,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活了,深入的阅读和自主的理解探究课文内容便是自然的事情了。
二、激励阅读、提高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大多为重讲轻读、以讲代读的模式,此种模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有了阅读的量的积累才能有能力飞越质的提高,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就要打破和摆脱这种重讲轻读、以讲代读的传统模式,通过采取多样的理解表达方式、课堂的有效提问和激励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以兴趣为指引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快乐愉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从单纯教课文到教阅读的突破。
审美贯穿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剖析形象、开掘意境、品赏语言、激发情感和想象,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中,对于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曲折、思想意义积极的课文,如三年级语文《意在利的爱国少年》、《回自己的祖国去》可以采取朗读、情景表演、演讲等形式来让学生自主表达他们自己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和感受。这些形式的穿插融合既与小学生的信息接收规律相吻合也能在表现中促进学生对文字的深入理解。
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有效提问和激励评价的适当应用以做到课堂引导的有的放矢和课堂效果的有效放大。有效提问的好处在于通过有效提問可以减少庞杂信息对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的干扰,同时有助于教者和学者都抓住文章的核心和主线,使教学路径和理解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小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尚不完全,如若面对庞杂、无体系的提问和文章阅读,只能加重阅读负担、抑制学生的阅读兴趣、阻碍理解。
激励评价符合教育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对学生阅读的激励评价将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信。阅读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魅力历程,学生尤其是尚未接触过多程式教育的小学生想象、发散思维能力都处于较好的状态,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要不出现过大的偏差都是应该得到教师认可的。此种激励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是极为宝贵的。
三、注重积累、读写结合
阅读量的不断积累是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之路的必由之地,然而这种阅读的积累并不是单纯教科书和教辅读物的阅读量。一方面这将极大的局限阅读范围、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素质教育的实行。注重阅读积累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走出课本和教辅读物的封闭圈,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经典阅读,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积累中,可以引导要求学生进行部分经典篇目的必要背诵,达到记忆和理解、背诵和阅读的相互促进。
除了经典篇目的记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外,写作也能有效地促进阅读理解能力,二者相互结合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改写、缩写、扩写和平常的日记、作文等达到阅读和写作的相互结合、促进。对文章进行任何的改写都要建立在对原文已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既多样化了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理解的方式,也做到了写作、阅读能力双提高的一举两得。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作为终身教育发展的灵魂,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采取多样的教学引导方式,抑或是注重阅读积累、写作阅读相结合的手段,在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每一个为人师者都应该为之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莉华:《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卓淑玲:《加强学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教育教学论坛
3、马等:《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德宏州盈江县第一小学 云南省 67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