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上报的8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对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类型及给药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其措施进行探讨。结果:从本次分析中可见,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P<0.05);且出现不良反应大多是来源于静脉滴注方式有问题,且出现的不良反应大多是皮肤和消化系统问题。结论:在应用中药制剂对患者展开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设处方,要对药品剂量进行合理判断,并选择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原因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06
中药是中医治疗中最常见的治疗药物,中药制剂是其中一种,我国在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上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且在短时间内从传统手工制作发展为机械化生产,在中医治疗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中药制剂的制作流程相当复杂,是由专门的制药厂进行生产,且制剂的形式种类较多,应用也越来越方便[1]。中药制剂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若是其剂量和方法使用不当,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轻则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呼吸道症状、皮肤红疹等,重则导致患者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使用中药制剂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2]。本文针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措施展开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上报的80例中药制剂进行分析,在所选报告中,男性患者为38例,女性患者为42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55.69±3.58)岁。比对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
纳入标准:(1)所选不良反应报告均为我院真实报告,且在同一时间内收治;(2)所选报告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研究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以及资料不齐全患者。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资料分析研究,将我院上报的8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用药类型、给药途径、药品剂量、不良反应等。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评估,并分析其出现不良反应的种类和主要因素。
1.3效果判定
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以及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
表1所示,在所选取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在60岁以上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针对静脉滴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5例,口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5例,肌肉注射有10例,外用造成不良反应的10例。
2.2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
表2所示,中药制剂发生的不良反应大多集中于皮肤和消化系统,次要发生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在所选的8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出现皮肤及附件问题的有38例,消化系统有18例,循环系统有10例,呼吸系统7例,其他7例。
3讨论
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多项因素,对待药品从最开始的采购就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进行采购时对其原料包装,药品的储存进行严格把控,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当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尤其是针对不同的患者,根据其年龄、实际病情进行药物指导,在用药前也要全面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史和不良反应。提前进行相关工作能够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从而改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3]。
针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针对老年患者用药时要更加谨慎,并对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仔细询问患者的疾病治疗史和用药过敏史;若是儿童治疗,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口服用药。②静脉滴注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保持匀速适中的滴注速度,避免滴速不在正常范围内引起的不良反应,因此,要对静脉滴注治疗进行科学的把控[4]。③在问诊阶段全面了解患的情况,包括患者用药经历、过敏源,重点关注老年患者和儿童。④规范用药流程和制度,在医院临床治疗中,应当对相关科室的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改善,对低级错误用药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罚,并指导员工开展用药规范的培训和学习,将员工的工作情况和绩效挂钩,促进用药的规范性。⑤加强药品规范的检查力度,医院的中药制剂应用,应当从药品的采购环节便开始进行全面检查,对药品的储存环境进行改善,减少药品本身的问题,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5]。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中药制剂出现的不良反应,医院以及相关科室应当加强管理和完善,在开展用药前,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霞.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138-139.
[2]范美玲.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J].北方药学,2020,17(1):178-179.
[3]李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71-72.
[4]许苏丹,方悦,刘丽琴.中药常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130-131.
[5]张枫.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8):179-180.
课题:2019年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43号)编号:T20194828003。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原因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06
中药是中医治疗中最常见的治疗药物,中药制剂是其中一种,我国在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上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且在短时间内从传统手工制作发展为机械化生产,在中医治疗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中药制剂的制作流程相当复杂,是由专门的制药厂进行生产,且制剂的形式种类较多,应用也越来越方便[1]。中药制剂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若是其剂量和方法使用不当,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轻则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呼吸道症状、皮肤红疹等,重则导致患者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使用中药制剂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2]。本文针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措施展开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上报的80例中药制剂进行分析,在所选报告中,男性患者为38例,女性患者为42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55.69±3.58)岁。比对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
纳入标准:(1)所选不良反应报告均为我院真实报告,且在同一时间内收治;(2)所选报告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研究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以及资料不齐全患者。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资料分析研究,将我院上报的8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用药类型、给药途径、药品剂量、不良反应等。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评估,并分析其出现不良反应的种类和主要因素。
1.3效果判定
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以及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
表1所示,在所选取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在60岁以上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针对静脉滴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5例,口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5例,肌肉注射有10例,外用造成不良反应的10例。
2.2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
表2所示,中药制剂发生的不良反应大多集中于皮肤和消化系统,次要发生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在所选的8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出现皮肤及附件问题的有38例,消化系统有18例,循环系统有10例,呼吸系统7例,其他7例。
3讨论
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多项因素,对待药品从最开始的采购就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进行采购时对其原料包装,药品的储存进行严格把控,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当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尤其是针对不同的患者,根据其年龄、实际病情进行药物指导,在用药前也要全面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史和不良反应。提前进行相关工作能够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从而改善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3]。
针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针对老年患者用药时要更加谨慎,并对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仔细询问患者的疾病治疗史和用药过敏史;若是儿童治疗,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口服用药。②静脉滴注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保持匀速适中的滴注速度,避免滴速不在正常范围内引起的不良反应,因此,要对静脉滴注治疗进行科学的把控[4]。③在问诊阶段全面了解患的情况,包括患者用药经历、过敏源,重点关注老年患者和儿童。④规范用药流程和制度,在医院临床治疗中,应当对相关科室的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改善,对低级错误用药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罚,并指导员工开展用药规范的培训和学习,将员工的工作情况和绩效挂钩,促进用药的规范性。⑤加强药品规范的检查力度,医院的中药制剂应用,应当从药品的采购环节便开始进行全面检查,对药品的储存环境进行改善,减少药品本身的问题,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5]。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中药制剂出现的不良反应,医院以及相关科室应当加强管理和完善,在开展用药前,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霞.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138-139.
[2]范美玲.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J].北方药学,2020,17(1):178-179.
[3]李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71-72.
[4]许苏丹,方悦,刘丽琴.中药常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130-131.
[5]张枫.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8):179-180.
课题:2019年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43号)编号:T201948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