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探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引发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关键性环节,也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通过有效创设问题情景,把按照数学学科逻辑顺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渴望探究的数学问题,才能够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中,将数学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过程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强化数学教学效果。结合新课程的教学,我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探索了以下四种方法:
  
  一、数学知识生成点突破法
  
  这一方法,就是要在一系列数学知识生成的关键点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探讨,实现知识上的突破。在高中学生的头脑中,新的数学知识的生成需要在头脑中原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嫁接和构建,其关键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育新的知识生成点,从而更加容易地实现新知识的嫁接和构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在这些知识生成点上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制造矛盾、冲突、困惑等环节,向学生提出挑战。学生在好奇心等内在本能的驱使下,通常渴望迎接挑战,从而有效激发起解决问题的兴趣,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直到问题被解决。
  如果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生成点进行有效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对他们获取知识、建立模型,应用知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可以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
  
  二、数学知识关节点联结法
  
  这一方法,就是要在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节点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探讨,实现知识上的联结。在数学知识网络中,每个专题的知识既具有相对独立性,相互之间又具有相互关联性。正因为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有机发展的,如果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结”,在教学中灵活地“变式”,则能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给实现有效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在这里,“联结”是指挖掘知识之间、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内涵或外延,从纵向或横向等多侧面、多角度去把握知识体系、构建新的知识网络,通过各种问题的设置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在数学教学的关节点上,通过这样的辨析、讨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数学素质,从而真正把对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其实就是对形体的变式与联结,通过形体的方位、形状等的变式与联结教学,可帮助学生“打通”各外表形状不同、实质有联系的形体的“关节”,有效运用变式与联结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数学思想强化点提升法
  
  这一方法,就是要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探讨,实施对数学本质认识和运用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和运用,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在有关思想方法强化点上巧妙地引入问题情景,通过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这些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
  通过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疑惑,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在这个环节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逐步渗透,揭示隐形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的思想和数学方法,使学生的能力达到提升。
  
  四、数学思维发散点培育法。这一方法,就是要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开放性和发散性的环境。创设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问题情境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创设课堂情境不仅是教学技巧,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把课堂情境人格化,变成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让学生在情境中不但学到知识,更感受到丰富的生命体验,获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思想的启蒙。
  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发散性的问题情境,学生体会到完整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到了问题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保留开放的状态,在设计问题情景时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没有单一答案的、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型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师生的互动中,产生智慧的火花、闪现出创造性的想法,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会在多层次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实践告诉我们,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较好地激发和满足了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对于改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新知内容,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35中学)
其他文献
导语:我们每天都给孩子们精心准备着一堂堂自以为“生动”的课,教给孩子们为人处世的一个个道理,孩子们点滴进步都会使我们异常兴奋,我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突然有一天,沉下心来想想才发现,天真幼稚的孩子在接受着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流动红旗”——我心中的痛    开学第二周升旗仪式上,纪律检查小组宣布“班级流动红旗”的归属时,我班所有师生那种紧张简直比
期刊
在全国各行各业改革大潮涌动的今天,学校们也不甘寂寞。改革的成功让人高兴,改革的过程可能也让教师们难受。有这样一个学校,改革是这样进行的。   改革背景:这个学校是一个新建民办学校,,基础设施堪称一流,教师业务水平属该市中等偏上,因为这个学校的前身是一所教学力量较强的公办中学,教师百分之八十都是该公办学校的教师。成立之初的前三年,形势真是天时地利发展迅速,生源充足且逐年递增,可是高考结果不尽人意,5
期刊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日记”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长期以来,写日记成了语文老师的专利,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交流形式。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共识。在教学实践中,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语言表达数学情感、交流数学思想的平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有的魅力。    数学日记 开通师生之间的对话通道 
期刊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的教学,或者说只是停留在“抄写”的阶段,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笔者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中,开始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初步探索。     一、传授基本的写作知识    由于英语写作技能的难度较大,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很不容易。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我特别注意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传授基本的写作知识。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学生管理格局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当好班主任也是每位老师必备可少的基本功。在这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过烦恼,有过欢乐,有过被误解的苦闷,也有过被人认可的喜悦。在这几十年教育生涯中,我深深懂得,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该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慈爱的母亲,严厉的父亲,真心的朋友,学习的榜样,而得到这些评价的唯一途径是:用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一
期刊
实现教育的回归,让幸福与教育联姻就成为必然,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从而唤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目标、育人观念和办学行为的反思和觉醒,唤起我们关注人本,促进学生健康幸福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使命,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实现“三个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则一定得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审视当前的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学生真正享有的主动权少之又少。教师过多地占有控制权、支配权,显然是一个“包办者”。学生较多的是被动接受权、被动适应权,充当一个“听令者”的角色。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老师是越教越“勤劳”:精细的分析,繁忙的演示,不厌其烦地反复
期刊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专家学者们历来众说纷纭。《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此作了如下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培
期刊
新课改的理念越来越细致、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此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方法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一味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会使课堂缺乏生气。老套的灌输式教学已使学生厌倦了课堂气氛,难以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就现实层面讲,灌输式教学能使学生提高多少解题能力呢?若希望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深思熟虑。我认为探究法是一种不错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