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警钟”版以《贫困县倒下的县委书记》为题,用了整版篇幅报道福建省诏安县委原书记何德发严重违纪违法案。一个县委书记的“事迹”能在中纪委主管的报纸占一个整版,说明事情不算小,情節不算轻。更多的内容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只说文中提到的一点:当了县委书记的何德发,常常把“诏安我最大,是我说了算”这句话挂在嘴边,而他自己的忏悔录也说道:“2016年6月,我任县委书记的目标实现后,便彻底疯狂了,老板们也疯狂了!”“我80%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在这个阶段。”
“XX我最大,是我说了算”!又一句多么熟悉的声音。根据我们对现实的了解,但凡时刻惦记着“我最大,我说了算”的人,即使不出事,官声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某些人虽然没出事,但不等于他身上就没事,只不过是侥幸漏网而已。
从某种程度来说,何德发所言虽似“狂言”,但也基本算得上是句实话。官至县委书记,权力的确不小。用何德发的话来说:“从干部人事的任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重大项目的拍板,县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县委书记想管,我都可以管得到。”正是因为权力太大,而何德发又时刻记着自己是“老大”,所以,虽然诏安县很多“三重一大”项目表面上按制度、程序决策运转了,但因为何德发私下的一句话,项目还是输送给了特定关系人。
其实,从制度设计的层面来说,县委书记等“一把手”的权力,本来是不至于这么大的。我们有民主集中制、末位表态制等大大小小的制度以及各种监督的约束,如果制度都能执行到位,监督都能发挥作用,权力还是可以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的。但说归说,做归做,事实上,某些地方由于制度落地打折扣等原因,“一把手”权力太大依然是个突出问题,监督“一把手”依然是个大难题。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需要付出诸多努力。
当然,权力总是要有人去行使,用权也未必一定会出事,规范用权、平安用权,办法还是有的。简单地说,让“一把手”避免出现何德发那样的下场,需要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监督要有实力。监督是权力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面对“一把手”尤其是地方“一把手”权力集中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督的力量。然而,在现实中,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仍是个普遍现象。如何增强监督的硬实力,使监督无处不在,真正形成震慑,这是让权力规范运行的关键所在。监督应该立体化、全天候、无死角,不仅包括纪检监察的专职监督,还应包括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唯有监督的力量足够强大,权力才不至于太霸道太傲慢太任性。
同事要有定力。面对动辄“我最大”“我说了算”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下属们其实也是挺头疼的。是坚持原则和他对着干,还是放弃原则跟着他瞎混?在普通人看来,这似乎是个两难的选择。这个时候,一个人是否有定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腐败窝案、串案现象,数十年来屡见不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干部定力不够,同流合污,以至一个“头”可以带坏一帮人。何德发被查处后,便是这个情形,跟着他落马被查处的有县委常委、县教育局长等一批干部。没有定力,很容易跟风,而跟风迎合这种不受监督的权力,最后往往只能落个跟着“一把手”一起倒霉的结局。作为同事,不管“一把手”是什么风格,还是按规章制度办事更安全,否则,即使一时得志,难免事后遭殃。
自身要有恒力。“恒力”本是个物理名词,借用到这里,意思就是要牢记初心,守住本性,不因地位变化而三观大变、性情扭曲乃至得意忘形。古人说,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今天仍不乏借鉴意义。作为一名官员,时时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群众,敬畏舆论,敬畏时间。权力不是永远在手,再怎么样“实力”超群,都有交出权柄的一天。如果行事“无法无天”,老是幻想“一手遮天”,总有一天难逃纪法之网。真到了那个时候,可就悔之晚矣。只有以平常之心对待权力,以公道之心行使权力,才能确保自己始终安然无恙。当然,那些“初心”早就蒙尘,做官本来就是奔着以权谋私而来的,不在此列,他们需要另外的猛药才能解决问题。
权力太大莫得意,须知此事有风险。但愿为政者千万别像何德发那样有权就“疯狂”,能够时时想起那些任性用权者的下场,切实从中吸取教训,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XX我最大,是我说了算”!又一句多么熟悉的声音。根据我们对现实的了解,但凡时刻惦记着“我最大,我说了算”的人,即使不出事,官声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某些人虽然没出事,但不等于他身上就没事,只不过是侥幸漏网而已。
从某种程度来说,何德发所言虽似“狂言”,但也基本算得上是句实话。官至县委书记,权力的确不小。用何德发的话来说:“从干部人事的任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重大项目的拍板,县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县委书记想管,我都可以管得到。”正是因为权力太大,而何德发又时刻记着自己是“老大”,所以,虽然诏安县很多“三重一大”项目表面上按制度、程序决策运转了,但因为何德发私下的一句话,项目还是输送给了特定关系人。
其实,从制度设计的层面来说,县委书记等“一把手”的权力,本来是不至于这么大的。我们有民主集中制、末位表态制等大大小小的制度以及各种监督的约束,如果制度都能执行到位,监督都能发挥作用,权力还是可以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的。但说归说,做归做,事实上,某些地方由于制度落地打折扣等原因,“一把手”权力太大依然是个突出问题,监督“一把手”依然是个大难题。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需要付出诸多努力。
当然,权力总是要有人去行使,用权也未必一定会出事,规范用权、平安用权,办法还是有的。简单地说,让“一把手”避免出现何德发那样的下场,需要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监督要有实力。监督是权力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面对“一把手”尤其是地方“一把手”权力集中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督的力量。然而,在现实中,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仍是个普遍现象。如何增强监督的硬实力,使监督无处不在,真正形成震慑,这是让权力规范运行的关键所在。监督应该立体化、全天候、无死角,不仅包括纪检监察的专职监督,还应包括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唯有监督的力量足够强大,权力才不至于太霸道太傲慢太任性。
同事要有定力。面对动辄“我最大”“我说了算”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下属们其实也是挺头疼的。是坚持原则和他对着干,还是放弃原则跟着他瞎混?在普通人看来,这似乎是个两难的选择。这个时候,一个人是否有定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腐败窝案、串案现象,数十年来屡见不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干部定力不够,同流合污,以至一个“头”可以带坏一帮人。何德发被查处后,便是这个情形,跟着他落马被查处的有县委常委、县教育局长等一批干部。没有定力,很容易跟风,而跟风迎合这种不受监督的权力,最后往往只能落个跟着“一把手”一起倒霉的结局。作为同事,不管“一把手”是什么风格,还是按规章制度办事更安全,否则,即使一时得志,难免事后遭殃。
自身要有恒力。“恒力”本是个物理名词,借用到这里,意思就是要牢记初心,守住本性,不因地位变化而三观大变、性情扭曲乃至得意忘形。古人说,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今天仍不乏借鉴意义。作为一名官员,时时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群众,敬畏舆论,敬畏时间。权力不是永远在手,再怎么样“实力”超群,都有交出权柄的一天。如果行事“无法无天”,老是幻想“一手遮天”,总有一天难逃纪法之网。真到了那个时候,可就悔之晚矣。只有以平常之心对待权力,以公道之心行使权力,才能确保自己始终安然无恙。当然,那些“初心”早就蒙尘,做官本来就是奔着以权谋私而来的,不在此列,他们需要另外的猛药才能解决问题。
权力太大莫得意,须知此事有风险。但愿为政者千万别像何德发那样有权就“疯狂”,能够时时想起那些任性用权者的下场,切实从中吸取教训,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