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生更喜欢音乐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切身教学感受,就怎样让小学生更喜欢音乐课做了探讨和交流。着重从教师的态度、方法、音乐的特点、音乐的课堂、学生感受等方面阐述:让课堂充满魅力,让教材焕发异彩,让学生喜欢音乐。
  【关键词】唱必动 动必乐 乐中学 乐中教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209-02
  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电脑课、美术课,也喜欢上音乐课、美术课。但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或整节课只教唱歌曲的做法,仍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让小学生更喜欢音乐课?怎样的音乐课小学生更喜欢呢?我在教学中深深地感到,这主要取决于音乐教师的态度和方法。
  一、态度影响方法,方法决定课堂
  若想让学生喜欢我们的音乐课,教师得先改变自己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课堂。更重要地取决于我们对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
  老师有一份对教育的执着,有一股对音乐的热枕,有一腔对学生的爱心,认真地去钻研教材,用教材创造性地教,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乐于参与,热爱学习;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引起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充分地感受音乐美的意境、美的节奏、美的音、美的形象;与同学们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让老师成为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唱歌、抒情的兴趣,充分让学生在唱的活动中愉悦,在动的活动中抒情,让学生的积极性空前的高涨;用幽默智慧的语言,用微笑、愉悦的面容,让音乐课堂成为轻松活泼、身心获得充分愉悦的课,充满魅力的课。学生就喜欢音乐老师,也更喜欢音乐课。
  二、音乐课,唱必动,动必乐
  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不到十分钟,音乐课也不例外。这两年,我给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深深感到:音乐课同学们最喜欢律动,也最喜欢展示自己,同时还喜欢比一比。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与学生打成一片,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聆听、欣赏畅言通教学播放的音乐;让学生跟老师唱课本歌曲、跟多媒体播放的课本音乐唱;让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律动,一起快乐;让同学们学会表演,学会展示;让同学们分组竞赛唱、男女生比赛唱,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越来越喜欢音乐课,而且在音乐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能集中起来,因为我每隔十分钟都给学生变一个花样,学生既不感到疲劳,也不感到单调。学生感到特别愉悦、特别有成就感的是:在音乐课中给了学生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律动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表演的课堂,学生因此特别喜欢音乐课。让我特别有自豪感的是:让学生在“乐中学”、让老师在“乐中教”;我把音乐课当做同学们和老师抒发感情、赞美新生活的歌台,当做同学们表演节目、欣赏精彩的舞台。因此构建了快乐的课堂,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每上音乐课,同学们都特别的高兴。让我最优成就感的是:每上音乐课,我总要根据每首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去创编一些手、脚的动作、游戏或舞蹈等,有时还和同学们一道编,发现有些同学编的特别好,就表扬并采用。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课堂气氛也越来越轻松愉悦。总之,只要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且他们感到自己是在学中玩、玩中学,音乐就潜移默化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只要上音乐课,就必须律动,律动、表演学生必定快乐,课堂必定成为孩子们向往的快乐天堂。
  三、让音乐成为最有魅力的艺术,让音乐课成为最有激情的学科
  音乐能给人带来愉悦,歌唱能给人创造激情,音乐课能使学生充满活力。因此,要让音乐视为最有魅力的艺术,才能让音乐课成为最有激情的学科。
  1.要把音乐变为表演的艺术
  例如,二年级上册音乐里的《锣鼓歌》,其中的歌词“咚咚咚,锵锵锵,咚咚咚,锵锵锵,”我让学生“咚咚咚”双手拍桌子,“锵锵锵”拍双膝,咚锵咚锵咚咚锵,就按字拍桌子和腿,学生唱得起劲,拍得投入。在音乐展示和表露的过程中渗透了同学们的情感信息。
  2.要把音乐看做唱、听的艺术
  每节课,我先把课本里要学唱的歌曲在多媒体上播放出来,先让同学们听,让歌曲中孩子们纯净之和声愉悦了同学们的感官,激发了同学们唱歌的热情。然后让同学们一句句学唱,跟老师唱,领唱、齐唱、男、女生分开唱,独唱、比赛唱等,音乐的魅力感染了学生,愉悦了师生。对唱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绝大部分同学都获得成功的愉悦,同学们对唱的艺术更加追求,对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音乐的形象美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因此,同学们喜欢音乐老师,更喜欢上音乐课。
  3.要让音乐课成为最有激情的学科
  每节课都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件图文并举、让音乐声情并茂,让课堂富有吸引力,让学生的思维持久地处于激活状态。用多媒体,让学生看曲谱、跟唱、表演、游戏、欣赏等,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了教材所需的教学情景,将美的歌声、美的形象传给学生,既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了音乐,欣赏了音乐,理解了音乐。
  总之,我们无论对音乐还是对音乐教育,师生只有投入感情,才能让内心迸发出更多的激情,才能更加自信地站在这片教育的广阔天空下。
  参考文献:
  [1]张娟.《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2010.0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85-01  “互联网+教研”,即网络教研,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教研方式上的一次变革和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但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正处于不断提升和发展完善阶段。笔者根据自己担任教研室工作以来大力推进“互联网+教研”开展的实践,认为“互联网+教研”对于助推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
期刊
【摘要】幼儿的生活蕴含了无限的教育价值,节日为构建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节日资源建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文化内涵的体现。在春天的节日里,幼儿与教师利用传统节日共同编织建立生活化课程,赋予课程浓浓的生活气息。  【关键词】节日资源 生活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74-02  幼儿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28-02  十二五时期,学校开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校上下都在努力奋进。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也在积极地开展研究性教学。  学校和学院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有幸请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范钦珊教师主讲《材料力学》,而我们青年教师可以去进行观摩学习,通过一个学期的听课学习,这里对研究
期刊
【摘要】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培养符合国家、设计需求,具有较高综合素养人才的地方。只有更加全面分析、了解当代产品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加强和改进更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思想教育,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产品设计才能,实现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人生价值。本文就产品设计专业大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教育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产品设计专业 大学生特点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曾有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是多么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师要较快地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不能片面强调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知识”。因此,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经验深感要注重 “反思”更要“
期刊
【摘要】以创造价值观念为导向分析社会创业的概念、产生背景和特点,以拓宽大学生的就业路径。通过分析社会创业型大学的经验,提炼社会创业型大学认定标准,以期加速变革传统教育模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关键词】创造价值 社会创业 社会创业型大学 认定标准  【Abstract】Guided by the sense of creation of values, the thesis analyze th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主动性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会与学生发生许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教学方向等,需要教师借机引导,利用课堂生成启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生成性平台、巧妙开发生成资源、循循善诱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成性课堂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号召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建模思想”,旨在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本文将从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入手,分析数学建模思想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阐述了在实际数学问题的分析、数学知识的表达以及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并提出了一些对初中学生数学建模素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整合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道德认知的体验和感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期刊
【摘要】哲学方法论是在一定哲学原理或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关于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儒道两家自先秦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方法论,奠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根基,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儒道 方法论 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36-02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