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策略的探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多元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适时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教师”、“卓越法律”等卓越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就“卓越教师”培养而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召唤。
   一.卓越教师的内涵
   对于卓越教师的界定和理解,目前教育界还没有具体定论。柳海民、谢桂新认为,卓越教师的理想规格:“一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二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一名卓越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的知识结构;三是专业能力卓著出色。”刘湘溶认为,“作为一位卓越教师要具有:包容进取的教师德行;教师文化所浸染的胸怀教育、坚持理想、从容淡定的教师气质;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涵养;过硬的教育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的特征。”但总的来说,这些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水平、创新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出类拔萃。
   二.卓越教师的特征
   1.科学的教育理念
   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基本前提,也能够积极推动教师在日常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表现在学生观上。卓越教师具有明确而坚定的学生立场。所谓学生立场就是教师以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发展特点为中心,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其次,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爱。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在生活过程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
   2.学科专业知识系统扎实
   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丰富、充分、完整、系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是保证其顺利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这里所说卓越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有教育原理知识、心理学知识、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基本的人文素养知识等几种类型,这些知识在每位卓越教师身上的体现和构成是不同的,这或许就是决定他们独特风格的基础条件。
   3.卓越教师对教育具有真挚的爱
   卓越教师在教育情感上的突出表现是对教育事业的爱。这种对教育真挚的爱的情感是卓越教师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对教育信念的情感支撑,是其教育行为和实践的内在动力之源。当然也表现在对学生的爱及对各种教育资源的爱。
   三.卓越教师的培养策略
   1.明确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
   人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解释为:“德才兼备,并有某种特长的人。”想要培养出卓越教师人才,就要有能培养这样人才的目标。首先,“卓越教师”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良好的研究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具有高层次统驭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及时将研究能力转化教学能力。其次“卓越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涵养;再次“卓越教师”必须具过硬的教育实践能力。鉴于这些要求所以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就不言而喻了。
   2.加强师范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
   高等师范院校需要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学校应该给予师范生提供更多的有关教育教学的网络精品课程,并能组织学生有序学习。首先,增加有关教育学理论课程的开设,并且要严格把关教学质量,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加强师范生在教育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如,微格教学课程开设。
   3.要推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
   加强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卓越教师的最关键的一步。教学实践活动是把教育理论运用实际的过程,在这里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教学这门艺术,它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培养质量。首先,可以实施双导师制。选择中学优秀教师作为在校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指导老师,这些老师都是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师范生更早的走进课堂,了解真实的教学。其次,进行“迁移后拓”的实习战略。所谓前移后拓,就是把教育教学实习有效地前移到一年级和拓展到大学四年级二期,实现对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全程培养。大一就开始走进中学的课堂,观摩学习,此过程持续到大四第二学期。这种战略实习现了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主动性和互动性的统一以及独特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合理选择真正在教育教学上有所造诣的老师担当师范生的任课老师。他们不仅要熟悉当今的教育方针政策,更多的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新颖。作为师范院校还要建设了一支由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为中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些一线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能更好的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叶玲莉,硕士研究生,现居湖南长沙。
其他文献
情境创设更有利于尊重教学真实性规律,使教学情境具备诱发情感的真实性,在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上,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在教学情境的多样性、有效性上,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大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必将为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旦两者有机结合,语文课堂会必然生动有效。   【案例一】一堂地理课   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文化常识,虽然简单可是粗心的同学
所谓大班额班级就是班级学生多,有的班级超过60人甚至达到80人。这么多孩子“济济一堂”,班级管理困难,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受限,学生课堂表达的机会减少。   《语文课标》提出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一困境有效途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便较好地促进自己以及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它的提出为我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合作、互助”。   结合《课标》的理念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我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优化陈旧的教学模式,让课改理念更加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中,为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着眼于教学模式管理优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本文做简要论述。   一、高中语文教学当重视立体模式构建   许多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局限于课堂,没有进行课前充分延伸,这对教学成效的提升非常不利。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构建立体化的教
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一、“读”是“感”的基础   必须先“读”而后“感”,“读”,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掌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新的时代发展下,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改变,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重新认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学功能,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字词句等的教学,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培养严重滞后。这样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观念是与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的。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升
作家洁尘,针对当下社会中追捧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情况,提出“养育子女,三分教,七分等”的观点。其实,我们的课堂也像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一样,能做到“三分教,三分等”,那也许我们的高三语文复习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进入高三之后,我们对必学的教材内容基本上完成,这样一来,(根据我们这个地区而言)我们一般情况下会进行三轮复习。一般而言,我们在一轮中,会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同类归纳然后进行各种题型的归纳,以小练
笔者在农村从教21年,越来越感觉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要性。阅读是吸收,其不仅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行成健康的人格方面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的人文性必须通过学生声情并貌、深入心灵的阅读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对于阅读教学中的“读”,笔者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读的可持性  “读”应从一年级抓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这些论述为语文课的情境教学提供了依据。情境教学强调情感的融入,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营造情境的气氛  创设一种情境,就要从开始营造一种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文言文与成语相互对举,可以使文言教学化难为易,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较高的自信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从而会提升他们学习的幸福感。   一、在朗读教学中引入异读成语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先播放朗读视频,然后指名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跟读,充分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此环节强调“朝”
“你懂的”三个字现在已经耳熟能详了,它既巧妙地回避了某些敏感问题,又智慧地回答了记者的追问,还让古板的问题变得饶有趣味。事实上,在我们语文课堂上,也需要和期待诙谐智慧的“你懂的”。   一、“你懂的”是留白,丰富了价值取向,它让课堂难忘   大家知道,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留白必不可少的。其实“留白”原来指国画创作中一种用白当黑的构图方法——例如画一叶扁舟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之上,一位老渔翁坐在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