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仕而学则优。学习好了,就去做官,这自然是正途,但如果做不了官呢?那就退守了。儒家还有个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请注意这里的顺序,身、家、国、天下,身是排在第一位的,自身修好,然后才是家,才是国,才是天下。还有一句话,也是大家都知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就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找到了退路,成为他们孤独灵魂的抚慰剂。读《论语》《孟子》,那种刚正不阿的气节,那种立于天地之间的铮铮风骨,流荡于字里行间,让人顿生浩然之气。中国人,历经忧患而精神不倒,灵魂不死,原因就在这里。
即使是解甲归田,徜徉于山水之间,但内心里对国家还是关心的,心怀天下,心系百姓。正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许多感发生命的诗词篇章,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为一种旷古而苍凉的情感抒发。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更是一种辽远的意境。试想,在这样的意境下,你怎么还能固守于区区个人的小天地,而不放眼天下呢,它把知识分子的胸襟拓宽了。这就是诗歌带来的艺术魅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人微言轻,但是一腔爱国热情却是那么充沛洋溢于心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何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孟子对于“大丈夫”的定义。君子是道德完善的理想化身,是知识分子向往的标杆。作为君子,首先是有羞耻心,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意思是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没有羞耻心的人,那就是无耻之徒了。君子刚正不阿,光明正大,他如果要为了一己私利做乞求状,那是大伤了君子的气节,特别是为了富贵求荣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把自己的名节丢在一边,那就是大耻辱了。所以,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君子在穷困时,依然庄敬自重,而小人则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这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而孟子关于“求”和“得”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这里,“在我”,是指对仁义礼智信的探求,“在外”是指对富贵权势的追求。两者追求的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一个追求自身道德修养的人,求即意味着得,舍即意味着失。而追求身外之物的人,则求和得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了。
“窮”和“达”,这是相对的两个概念。这里的穷,当然不单单指的是物质上的贫困,还特指仕途受阻,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这里的“达”当然指的是仕途的通达,官运的亨通。
近读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深有感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向乡里小儿,挂冠而去,凸显文人气节。中国知识分子的开路先锋让后世无数不得志者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栖息处与落脚处,在精神上引为同道。陶渊明的思想,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仁人志士,让他们不断从中汲取力量,而他们也用自己的风骨,不断地丰富着中国文化的思想宝库。
【郭德鑫/图】
即使是解甲归田,徜徉于山水之间,但内心里对国家还是关心的,心怀天下,心系百姓。正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许多感发生命的诗词篇章,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为一种旷古而苍凉的情感抒发。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更是一种辽远的意境。试想,在这样的意境下,你怎么还能固守于区区个人的小天地,而不放眼天下呢,它把知识分子的胸襟拓宽了。这就是诗歌带来的艺术魅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人微言轻,但是一腔爱国热情却是那么充沛洋溢于心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何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孟子对于“大丈夫”的定义。君子是道德完善的理想化身,是知识分子向往的标杆。作为君子,首先是有羞耻心,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意思是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没有羞耻心的人,那就是无耻之徒了。君子刚正不阿,光明正大,他如果要为了一己私利做乞求状,那是大伤了君子的气节,特别是为了富贵求荣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把自己的名节丢在一边,那就是大耻辱了。所以,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君子在穷困时,依然庄敬自重,而小人则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这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而孟子关于“求”和“得”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这里,“在我”,是指对仁义礼智信的探求,“在外”是指对富贵权势的追求。两者追求的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一个追求自身道德修养的人,求即意味着得,舍即意味着失。而追求身外之物的人,则求和得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了。
“窮”和“达”,这是相对的两个概念。这里的穷,当然不单单指的是物质上的贫困,还特指仕途受阻,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这里的“达”当然指的是仕途的通达,官运的亨通。
近读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深有感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向乡里小儿,挂冠而去,凸显文人气节。中国知识分子的开路先锋让后世无数不得志者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栖息处与落脚处,在精神上引为同道。陶渊明的思想,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仁人志士,让他们不断从中汲取力量,而他们也用自己的风骨,不断地丰富着中国文化的思想宝库。
【郭德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