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
3.感受小说中亲情的力量;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底层劳动人民饱受饥饿的困苦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及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好处;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底层劳动人民饱受饥饿的困苦生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引导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河豚吗?河豚是一种鱼,它的肉质非常鲜美,但民间有俗语说“拼死也要吃河豚,快死就吃河豚子”、“吃河豚子——找死”,由此可以知道:河豚鱼肉虽鲜美,但有毒性,它的子比鱼肉的毒性来得更猛烈,吃多了可以致死。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们就读一读由有剧毒的河豚子引发的故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情节起伏多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小说中情节转折变化的几处。(学生先进行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并提炼学生的答案。)
明确:煮河豚子吃,以为必死→家人等男主人,没有死→全家一起吃,安稳等死→醒,一个也没死→叹,求死也不得。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通过这几次情节的转折,我们能看出小说的情节走向真是一波三折。下面我们具体欣赏小说的情节。河豚子有毒,吃了会致命,为什么要把河豚子给家人吃?
明确:“他”是父亲,一家之主。因为连续三年的灾荒,土地所得少,还要交租子,男主人无力养活家人,一家人都要挨饿,活着更是痛苦,所以想吃河豚子求死以得解脱。
(2)他作为一个父亲、丈夫,做出这个决定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哪个词能看出来?
明确:是经过深思熟虑想出这个决定的,“决心”一词可以表现男主人的决绝和悲痛,不想失去妻儿,但是连年灾害无所收所以无法养家,不如一家人吃河豚子求死。
(3)为什么他托故离开后,家人没有吃河豚子?挨饿的妻子和孩子一定要留着河豚子等男主人回来一起吃,同学们你们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一家人的关系如何?
明确:没有吃河豚子,他们的家庭非常幸福,一家人感情深厚,互相关爱,有一点吃食也要一家人一同吃。我认为这体现出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情,但是这种温情又透露着辛酸,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起吃河豚子求死,这一点紧抓着人心,让人喘不上气。
(4)同学们,咱们一起往下看,当读到一家人一起吃河豚子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明确:妻子和孩子为了等待男主人没有吃河豚子,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但是紧接着刚放松的心又被提了起来,因为男主人回来了,最终这一家人还是一起吃了河豚子,而且吃得分外鲜甜,读来让我们觉得很心酸,也为男主人痛苦,他是知道吃河豚子会死的,那么他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等待即将到来的死亡,还是一家五口一同死亡?
5.即将面临死亡,他却“安安稳稳”、“静待”,从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男主人想到全家人吃了河豚子,可以就此死亡,不用一起挨饿,对于他来说这不是灾难,而是一种解脱,他的内心反倒轻松踏实了,一家人不用再一起受苦挨饿了。
4.深读课文,细致体会。
(1)文章开头“这一种常识”和“这一着算盘”各指什么?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常识——河豚子有毒,吃了会死亡;算盘——用河豚子毒死家人,自己再自杀。这样开头的好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
(2)这篇微型小说通篇弥漫着悲剧的氛围,却不是单纯写悲,而是悲中有喜,同学们你们能找出文中两处悲喜碰撞的地方吗?并说说悲和喜各指什么?
明确:男主人带回河豚子的悲(一家人即将吃河豚子,会死)和一家人见到河豚子的喜悦(有了吃食,不用挨饿);他从外面回来心力衰竭的悲(一家人吃了河豚子已经死亡)和一家人争抢吃河豚子的高兴劲(一家人有福同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3)这种悲喜交加的情节描写有什么好处?(此题有难度,教师可作适当引导。)
明确:男主人的举动和心理活动与家人的一颦一笑形成强烈反差,不仅使男主人更痛苦,而且吸引读者,身临其境,让读者的心滴血。这种以“喜”反衬“悲”,使“悲”更“悲”的手法,把一家五口的悲苦命运推向更高层次。
(4)讨论探究:小说一开始就是男主人想要“求死”,最终一家人却活了下来,这个结尾是悲剧还是喜剧呢?这样结尾又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悲剧,一家人吃河豚子没死,是一种求死不得的痛苦。小说用貌似喜剧的结尾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性,引人深思,这种出人意料的结果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5)最后,我们一起讨论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揭露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底层劳动人民痛不欲生的悲惨生活,底层劳动人民虽然家庭幸福,却饱受饥饿的折磨,说明社会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艰辛。
5.作业布置
想象小说中的“他”托故离家后的所做所想,用文字记述下来,不少于400字。
1.理清小说情节,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
3.感受小说中亲情的力量;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底层劳动人民饱受饥饿的困苦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及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好处;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底层劳动人民饱受饥饿的困苦生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引导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河豚吗?河豚是一种鱼,它的肉质非常鲜美,但民间有俗语说“拼死也要吃河豚,快死就吃河豚子”、“吃河豚子——找死”,由此可以知道:河豚鱼肉虽鲜美,但有毒性,它的子比鱼肉的毒性来得更猛烈,吃多了可以致死。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们就读一读由有剧毒的河豚子引发的故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情节起伏多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小说中情节转折变化的几处。(学生先进行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并提炼学生的答案。)
明确:煮河豚子吃,以为必死→家人等男主人,没有死→全家一起吃,安稳等死→醒,一个也没死→叹,求死也不得。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通过这几次情节的转折,我们能看出小说的情节走向真是一波三折。下面我们具体欣赏小说的情节。河豚子有毒,吃了会致命,为什么要把河豚子给家人吃?
明确:“他”是父亲,一家之主。因为连续三年的灾荒,土地所得少,还要交租子,男主人无力养活家人,一家人都要挨饿,活着更是痛苦,所以想吃河豚子求死以得解脱。
(2)他作为一个父亲、丈夫,做出这个决定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哪个词能看出来?
明确:是经过深思熟虑想出这个决定的,“决心”一词可以表现男主人的决绝和悲痛,不想失去妻儿,但是连年灾害无所收所以无法养家,不如一家人吃河豚子求死。
(3)为什么他托故离开后,家人没有吃河豚子?挨饿的妻子和孩子一定要留着河豚子等男主人回来一起吃,同学们你们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一家人的关系如何?
明确:没有吃河豚子,他们的家庭非常幸福,一家人感情深厚,互相关爱,有一点吃食也要一家人一同吃。我认为这体现出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情,但是这种温情又透露着辛酸,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起吃河豚子求死,这一点紧抓着人心,让人喘不上气。
(4)同学们,咱们一起往下看,当读到一家人一起吃河豚子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明确:妻子和孩子为了等待男主人没有吃河豚子,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但是紧接着刚放松的心又被提了起来,因为男主人回来了,最终这一家人还是一起吃了河豚子,而且吃得分外鲜甜,读来让我们觉得很心酸,也为男主人痛苦,他是知道吃河豚子会死的,那么他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等待即将到来的死亡,还是一家五口一同死亡?
5.即将面临死亡,他却“安安稳稳”、“静待”,从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男主人想到全家人吃了河豚子,可以就此死亡,不用一起挨饿,对于他来说这不是灾难,而是一种解脱,他的内心反倒轻松踏实了,一家人不用再一起受苦挨饿了。
4.深读课文,细致体会。
(1)文章开头“这一种常识”和“这一着算盘”各指什么?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常识——河豚子有毒,吃了会死亡;算盘——用河豚子毒死家人,自己再自杀。这样开头的好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
(2)这篇微型小说通篇弥漫着悲剧的氛围,却不是单纯写悲,而是悲中有喜,同学们你们能找出文中两处悲喜碰撞的地方吗?并说说悲和喜各指什么?
明确:男主人带回河豚子的悲(一家人即将吃河豚子,会死)和一家人见到河豚子的喜悦(有了吃食,不用挨饿);他从外面回来心力衰竭的悲(一家人吃了河豚子已经死亡)和一家人争抢吃河豚子的高兴劲(一家人有福同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3)这种悲喜交加的情节描写有什么好处?(此题有难度,教师可作适当引导。)
明确:男主人的举动和心理活动与家人的一颦一笑形成强烈反差,不仅使男主人更痛苦,而且吸引读者,身临其境,让读者的心滴血。这种以“喜”反衬“悲”,使“悲”更“悲”的手法,把一家五口的悲苦命运推向更高层次。
(4)讨论探究:小说一开始就是男主人想要“求死”,最终一家人却活了下来,这个结尾是悲剧还是喜剧呢?这样结尾又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悲剧,一家人吃河豚子没死,是一种求死不得的痛苦。小说用貌似喜剧的结尾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性,引人深思,这种出人意料的结果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5)最后,我们一起讨论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揭露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底层劳动人民痛不欲生的悲惨生活,底层劳动人民虽然家庭幸福,却饱受饥饿的折磨,说明社会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艰辛。
5.作业布置
想象小说中的“他”托故离家后的所做所想,用文字记述下来,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