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子》教学简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
  3.感受小说中亲情的力量;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底层劳动人民饱受饥饿的困苦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及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好处;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底层劳动人民饱受饥饿的困苦生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引导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河豚吗?河豚是一种鱼,它的肉质非常鲜美,但民间有俗语说“拼死也要吃河豚,快死就吃河豚子”、“吃河豚子——找死”,由此可以知道:河豚鱼肉虽鲜美,但有毒性,它的子比鱼肉的毒性来得更猛烈,吃多了可以致死。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们就读一读由有剧毒的河豚子引发的故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情节起伏多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小说中情节转折变化的几处。(学生先进行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并提炼学生的答案。)
  明确:煮河豚子吃,以为必死→家人等男主人,没有死→全家一起吃,安稳等死→醒,一个也没死→叹,求死也不得。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通过这几次情节的转折,我们能看出小说的情节走向真是一波三折。下面我们具体欣赏小说的情节。河豚子有毒,吃了会致命,为什么要把河豚子给家人吃?
  明确:“他”是父亲,一家之主。因为连续三年的灾荒,土地所得少,还要交租子,男主人无力养活家人,一家人都要挨饿,活着更是痛苦,所以想吃河豚子求死以得解脱。
  (2)他作为一个父亲、丈夫,做出这个决定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哪个词能看出来?
  明确:是经过深思熟虑想出这个决定的,“决心”一词可以表现男主人的决绝和悲痛,不想失去妻儿,但是连年灾害无所收所以无法养家,不如一家人吃河豚子求死。
  (3)为什么他托故离开后,家人没有吃河豚子?挨饿的妻子和孩子一定要留着河豚子等男主人回来一起吃,同学们你们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一家人的关系如何?
  明确:没有吃河豚子,他们的家庭非常幸福,一家人感情深厚,互相关爱,有一点吃食也要一家人一同吃。我认为这体现出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情,但是这种温情又透露着辛酸,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起吃河豚子求死,这一点紧抓着人心,让人喘不上气。
  (4)同学们,咱们一起往下看,当读到一家人一起吃河豚子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明确:妻子和孩子为了等待男主人没有吃河豚子,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但是紧接着刚放松的心又被提了起来,因为男主人回来了,最终这一家人还是一起吃了河豚子,而且吃得分外鲜甜,读来让我们觉得很心酸,也为男主人痛苦,他是知道吃河豚子会死的,那么他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等待即将到来的死亡,还是一家五口一同死亡?
  5.即将面临死亡,他却“安安稳稳”、“静待”,从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男主人想到全家人吃了河豚子,可以就此死亡,不用一起挨饿,对于他来说这不是灾难,而是一种解脱,他的内心反倒轻松踏实了,一家人不用再一起受苦挨饿了。
  4.深读课文,细致体会。
  (1)文章开头“这一种常识”和“这一着算盘”各指什么?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常识——河豚子有毒,吃了会死亡;算盘——用河豚子毒死家人,自己再自杀。这样开头的好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
  (2)这篇微型小说通篇弥漫着悲剧的氛围,却不是单纯写悲,而是悲中有喜,同学们你们能找出文中两处悲喜碰撞的地方吗?并说说悲和喜各指什么?
  明确:男主人带回河豚子的悲(一家人即将吃河豚子,会死)和一家人见到河豚子的喜悦(有了吃食,不用挨饿);他从外面回来心力衰竭的悲(一家人吃了河豚子已经死亡)和一家人争抢吃河豚子的高兴劲(一家人有福同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3)这种悲喜交加的情节描写有什么好处?(此题有难度,教师可作适当引导。)
  明确:男主人的举动和心理活动与家人的一颦一笑形成强烈反差,不仅使男主人更痛苦,而且吸引读者,身临其境,让读者的心滴血。这种以“喜”反衬“悲”,使“悲”更“悲”的手法,把一家五口的悲苦命运推向更高层次。
  (4)讨论探究:小说一开始就是男主人想要“求死”,最终一家人却活了下来,这个结尾是悲剧还是喜剧呢?这样结尾又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悲剧,一家人吃河豚子没死,是一种求死不得的痛苦。小说用貌似喜剧的结尾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性,引人深思,这种出人意料的结果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5)最后,我们一起讨论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揭露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底层劳动人民痛不欲生的悲惨生活,底层劳动人民虽然家庭幸福,却饱受饥饿的折磨,说明社会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艰辛。
  5.作业布置
  想象小说中的“他”托故离家后的所做所想,用文字记述下来,不少于400字。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等特点,如何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岗位技能联系起来,“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是首选捷径。本文从“六位一体”课程模式理念入手,探讨该模式下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问题,希望对我国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六位一体 课程模式 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一、“六位一体”课程模式理念  所谓“六位”,指高职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必须突出的六个基本要素:
摘 要: 《项链》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其解读大多停留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但作为玛蒂尔德丈夫的路瓦栽先生一直是她身后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本文着重讨论了路瓦栽的性格特征,以期让更多读者感受到路瓦栽的美好形象。  关键词: 小说《项链》 路瓦栽 形象分析  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品《项链》一直以来都被选入中学及中专语文教材中,它对读者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对这
摘 要: 制图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生多师少”的现象,多采用讲座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效果很差。现急需改革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之转向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方面,任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模拟授课法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同时把制图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跨越空间的师生、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  关键
摘 要: 中国和韩国都非常重视历史教育。两国的历史教育中存在某些共同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因素。同时,由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两国历史发展各具特色,对于学校历史教育作用的认识和历史教育目标的确定也不尽一致。本文以21世纪初中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就中韩两国历史教育目标的共性及差异进行概括分析,以期为我国历
摘 要: 服装设计是国内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及其他教育一起构成了国内的整个教育系统。服装设计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人才的培养上,重视培养人才的实践操作和运用能力,强调的是人才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输出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体系中贯彻“项目 主题”教学模式,也就是将教师教学、学生求学及学生实际操作统一结合起来的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充分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然而,眼下中职语文教师急需的是这一领域的教学技术。诸如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实施方式、评价技术等,对此,语文教师们可能还是“囊中羞涩”,多个层面上的问题认识与体验可能是从零开始……这就要通过一系列必要的教学技术层面的校本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一、珍视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1.彰显个性,培植创新。  主题式中职语文综合实
摘 要: 新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中营造书香校园是六大行动之一。本文从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寻、总结“大阅读”的途径。  关键词: 新教育 大阅读 语文素养  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初中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语文教学实践让我们深刻领悟到:阅读即生命,阅读可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发育;阅读即探索,阅读可以让学生探索世界
摘 要: 每首诗词都充满耐人寻味的情境,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沉淀着隽永,凝结着幽美,让人叹为观止。那么如何使学生融情于诗词的意境之中,欣赏诗词的韵味之美,感悟诗词丰富的内涵,徜徉诗词博大辽阔,就要看初中语文老师教授诗词的手段是否具有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本文分析传授学生欣赏诗词的技能技巧。  关键词: 初中诗词 激发兴趣 品味诗情  古诗体现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