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外语学习关键期初探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接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学习外语的热情逐日高涨,尤其是英语。伴随着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加入了外语学习的庞大队伍中来。在研究二语习得个体差异时,年龄一直都是学者们最频繁关注的因素之一。究竟年龄和第二语言学习之间存不存在内在联系?国内外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长久以来就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始终围绕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争议不断。这些争论和研究的焦点主要围绕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上。目前,国内关于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学习适应年龄的探讨和对外语教学影响等方面,从认知角度探求“关键期假说”存在依据的研究甚少。
  二、“关键期假说”的概念
  以大脑模块化理论为基础的“关键期”假说,最早是由神经外科医生Renfield提出的,后来被Lenneberg加以发扬。Lenneberg认为,2岁-13岁是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这是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人脑具有可塑性,比较容易学习语言。青春期以后,由于大脑发生侧化,用于语言加工和学习的人脑已经发育成熟,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就开始失去作用,语言学习必然很费劲。
  关于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假说是否适用于外语学习,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不同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从大脑构成、神经运动等角度都进行了大量研究。
  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形式和意义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意象图式结构和隐喻结构是人的思维结构的重要部分,是人们进行新的联想,形成新的经验的基本方式。其物质基础来自人本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完形与动觉经验。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介于其间,“心生而言立”,其模式是:客观世界→认知加工→概念→语言符号
  四、认知语言观视角下外语学习关键期存在的依据
  (一)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的特点。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一直是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关注、研究和调查的课题。实验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学习外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1.5—10岁学习阶段。
  美国语言学家法斯曼在1975年对华盛顿地区200个6—15岁的移民儿童掌握英语的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10岁的儿童在语音方面比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掌握得更好。斯洛等学者也做过相关调查得出相近的研究结果。人们分析5—10岁年龄段的儿童之所以在语音方面学得又快又好,是因为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模仿能力强,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语言学习的自发性。
  2.11-15岁学习阶段。
  埃利斯在1986年的调查表明11—15岁的儿童学习词汇和词法存在着极大的优势,更适宜学习综合语言知识。法斯曼的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该阶段的儿童具有成年人望尘莫及的记忆力,又具备较之幼儿逐步完善的理解力,所以在学习外语时能有效地接受一些语法和词汇知识。
  3.成年学习阶段。
  成年人由于自我意识增强,所以模仿他人的敏锐性递减,同时记忆困难也阻碍了他们的学习。不过,成年人更加成熟的理解力可以帮助他们在初期学好外语。
  (二)认知语言观为“关键期假说”提供的依据。
  按照认知语言学经验主义的哲学观和语言观,语言既是一种认知活动,又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而认知和语言不能脱离人的身体构造,不能脱离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也不能脱离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的组织作用。认知和语言的生物基础首先是大脑,又是随着大脑的进化而不断发展的。从个体发生看,儿童的思维经历感觉运动阶段、知识表征阶段和语言符号阶段。鉴于认知早于语言而产生,感知与表象阶段的思维是可以脱离语言的,而且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认知的发展是以大脑的成熟为生物基础,语言又是以认知的发展为基础。
  外语学习中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认知差异,成年人的认知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但是,却不如儿童那样自然有效地学习外语。这是因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12、13岁以前发展很快,而后逐渐缓慢下来。此外,这段时期的儿童思维活跃,善于联想想象,对外界的感受力强,更适宜建立认知模式,因此,更容易进行外语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这种说法是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的。年龄,作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之一,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可过分强调年龄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个体差异等。
其他文献
近年来,纳米材料用于光热或光动力抗肿瘤治疗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单一的治疗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纳米载体,即在棒状介孔二氧化硅表面覆盖金纳米壳,并用钆离子螯合的超分子光敏剂TPPS_4进行修饰得到MSNR@Au-TPPS_4(Gd),它可以应用于近红外荧光/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多模式成像引导的光热(PTT)/光动力(PDT)联合抗肿瘤治疗。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影响日渐扩大。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改变了世界。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和最先接受互联网络的群体之一,因而,他们所受到互联网络的影响也就最早、最普遍的,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和研究。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面的影响
期刊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科学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基础性经典内容,又有大量的新知识和拓展性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小组协同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作业展示等形式。怎样组织好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期刊
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师精彩的范读,也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加强语感能力。如学生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我通过一组表现四季美
期刊
“90后”作为一个社会新兴的代名词,在一般语义范围中,指整个20世纪90年代,即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6+1”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造就他们独特的思想、心理、行为、认知特点。  一、90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性格情感特点:社会环境的现实情况造成了90后大学生情感上不稳定,荣誉感、虚荣心强,具有较强叛逆意识,隐蔽性差的
期刊
大教育家孔子曾将“因材施教”作为教育者善教的标准,教育成功的法宝。新一轮教改中,职业中学将因材施教作为培养基础,激发潜能,增强个性,强化特长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也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因材施教的突破口,在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个性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获得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一、针对学生性格特征,通过多变的教学形式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应试教育的惯性让学生始终在书本——题
期刊
一、研读孩子  (一)熟悉各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孩子的当前经验、最近发展区,是科学活动设计的保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教学内容既可以适合大班、中班、也可以是小班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孩子的当前经验,从而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划分。如,“水”这个教学内容包括很多小的内容:水的基本特征、水的三态、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水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