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广西新时期社会科学社会团体的发展特点进行阐述,认为广西社会科学类社团数量在不断增加,地方特色鲜明,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广西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发展思考。
关键词: 广西;社科类;团体;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D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4-030-2
1 广西社科类社团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1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团数量在不断增加
据资料显示,广西社科联成立于1984年。20多年中,广西的社科类社团发展很快,学科门类齐全,地方特色突出。社科类社团学会(协会)数量从恢复之初的二、三十家发展到现在的130家,如果加上市厅级及高校社团,数量更多;会员人数达数万之众。广西的社科类学会(协会)社团不仅覆盖了哲学、史学、伦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学、艺术、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还涉及人才学、房地产及住宅、金融、钱币、酒店管理等综合类学科及行业。近年来,随着广西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一些新学科和新领域也纷纷成立学术研究社团,如这几年先后成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广西东南亚研究会、广西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会、广西民族贸易经济研究会、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广西学校壮汉双语教学研究会、广西生态工程与生态文化研究会、广西瑶学学会等等,成为广西社科界一道亮丽风景。广西的社科类社团会员遍布全区各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实际工作部门,依靠社团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理论研讨会、科学知识普及咨询、专业知识培训、编书、办刊、调研考察等活动。一些科研成果还进入了各级政府决策视野,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广西做出积极贡献。
1.2 各种社团的功能比较齐全,其作用逐渐显示
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发达国家,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的发育已经十分成熟,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都可以看到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的作用,如各种慈善机构、基金会、俱乐部等非政府组织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都十分明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的趋势,社团对社会政治生活将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从社团的组织活动来看,各种社科类的团体都很注重发挥学术交流、科研工作、科普咨询、成果转化、信息管理、联络协作等功能的作用。一是逐渐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学术年会制度,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学术研讨质量;二是在科研工作中,通过组织申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招标立项等,让社团会员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多出高质量成果;三是各社团组织能结合自身实际,担负着宣传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精神的重要责任。通过集中性或经常性科普活动以及编写科普读物等途径,让社会科学走进百姓生活,让百姓了解社会科学;四是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努力探索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成果的转化渠道,面向决策、面向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各界,促进各类成果的转化,让成果真正发挥作用;五是通过信息管理,将各种基础数据以及活动成果资料,作为档案管理妥善保管,并探索多种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使各种学会(协会)社团成为信息中心和成果资料中心;六是各种社团还通过内外联络和协作,开展社会考察活动,拓展社团组织的工作空间、开阔广大会员的视野。各社团在组织活动中,都很注重贴近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贴近学术发展前沿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强化各学会(协会)社团工作的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做强一批有品牌特色的工作载体,如开展优秀期刊认定工作,认定了一批广西科学类优秀期刊,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开展职称评定及晋升工作提供平台。
2.3 社团管理逐步法制化,但常规工作仍需要加强
1998年国务院《社会团体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团体管理体系已经步入全国统一标准的法制化轨道。2002年初,广西正式施行《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区社科类社会团体管理的重要法规,它将社科类社团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利于促进学会(协会)社团活动地广泛开展。《办法》对社科类社团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学术理论建设、工作环境建设、资金筹措等作了规定,将社团建设的各项指标分解量化评分,定期进行标准化社团评估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社团评先和社团工作者评先活动,从而促进了各学术团体和各专业协会健康向上发展。然而,广西社会科学类社团在发展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发展还不是很平衡。有的社团规模小,影响不在大,经费缺乏;有的社团内部管理欠规范,会员思想欠活跃,工作缺乏积极性;有的社团执行力不强,甚至连相关的数据统计都不及时、不到位;有的社团常年不开展活动,或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生机。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社团自身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2 广西社科类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
2.1 社团工作没有得到广泛重视
广西社会团体组织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着发育还不健全,管理仍需规范等问题,部分人对社团组织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当前,各种社团组织大多挂靠主管部门或单位,部分主管部门或单位存在重成立、轻管理、指导不力,制度不健全等现象,造成社团管理过于松散,缺乏生机;少数社团存在较强的依附思想,吸引力、凝聚力不强,社会影响小,活动开展不正常,甚至呈现出空壳化、工作停滞等状态。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行业在方针政策、管理办法、舆论导向等方面给予更多地关心和支持。
2.1 多数社团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社团的健康发展,需要有高素质人才组成的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他们既要懂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又要熟悉社会工作专业技能,还要有热心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感。目前,这种复合型的人才紧缺,部分社团成员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欠合理,缺乏市场意识和开拓意识等问题较突出。一些社团领导成员多为兼职,主要负责人及秘书长一般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兼职,平常自身业务较忙,工作精力不足,社团工作难于顾及。同时,由于社团发展的氛围不浓厚,工作环境欠缺,岗位缺乏应有的竞争力,较难吸引青年人从业。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2.3 部分社团资金来源普遍短缺
目前,制约社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费与活动场所等可用资源相对短缺,主要原因:一是筹资方式单一。由于全社会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很多活动,如项目研究或科研咨询等工作还较难做到有偿服务,多数社团对“经营社团”尚处于认识和尝试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一般社团经费来源仅靠政府、挂靠单位资助以及少量的社会赞助或会费收入。二是人们的公益意识尚未形成。部分企业虽然时有对社团活动提供赞助,但大多是暂时的、被动的,无连续性。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资助制度和运作机制。
3 广西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3.1 创新社团工作的思维方式,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在新时期,要想切实做好社团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作指导,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活动能力和服务质量,增强社会团体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充分施展学术性社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学术团体要跳出学会,走进社会,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大胆承担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课题,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和广大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不同角度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二是进一步发挥管理专业协会团体的特殊功能。重点是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与沟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把脉”,出思路、出点子、出谋略、出方案,并结合各自的特长,为企业办实事,给他们提供科研、科普和咨询服务,或联合开发项目等,不断提高协会团体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经济资源和人才。
3.2 改进和完善社团的管理机制,不断拓宽活动领域
在新时期,社科类社团要准确定位,要坚持“学术立会、依法办会、活动兴会、改革强会”的方针,加强组织规范,努力培育自己的社会功能,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和市场意识,实现从依附型向参与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科类社团组织具有开放性、专业性、引领性、联合性和整合性等特征,加强与社会各界及各行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培育新亮点,逐步开发社科类社团的活动领域和活动内容,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活动,并引导企业树立购买服务的理念,或通过课题资助、学术合作等形式,不断增强社团实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3.3 加强社团的工作力度,推进科研成果有新的突破
社科类社团活动重在于出成果,这已成为衡量一个社团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衡量一社团社会地位的尺度。目前,广西衡量一个社团活动成果主要表现是科研成果显著、科研队伍水平较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强、经费充裕等方面。这就需要广西社科类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具有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网络健全、地位超脱等优势,以及在各行业服务管理、科技普及、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方面呈现出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多立项目,尤其是争取国家级、自治区级的科研项目,并在研究中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要多举办征文,选编出版年会文集;组织编纂大型、综合性学术丛书,打造文化精品项目;举办“社科普及月”活动;举办学术成果评奖,尤其是青年学术成果评奖活动,促进优秀人才、优秀成果脱颖而出;办好现有的学术期刊、会刊、会讯等各类杂志,使之成为展示社会科学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要构筑学术成果发布、评价的公共平台;要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从而增强社团活动的辐射力,不断扩大广西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影响力。
关键词: 广西;社科类;团体;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D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4-030-2
1 广西社科类社团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1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团数量在不断增加
据资料显示,广西社科联成立于1984年。20多年中,广西的社科类社团发展很快,学科门类齐全,地方特色突出。社科类社团学会(协会)数量从恢复之初的二、三十家发展到现在的130家,如果加上市厅级及高校社团,数量更多;会员人数达数万之众。广西的社科类学会(协会)社团不仅覆盖了哲学、史学、伦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学、艺术、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还涉及人才学、房地产及住宅、金融、钱币、酒店管理等综合类学科及行业。近年来,随着广西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一些新学科和新领域也纷纷成立学术研究社团,如这几年先后成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广西东南亚研究会、广西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会、广西民族贸易经济研究会、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广西学校壮汉双语教学研究会、广西生态工程与生态文化研究会、广西瑶学学会等等,成为广西社科界一道亮丽风景。广西的社科类社团会员遍布全区各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实际工作部门,依靠社团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理论研讨会、科学知识普及咨询、专业知识培训、编书、办刊、调研考察等活动。一些科研成果还进入了各级政府决策视野,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广西做出积极贡献。
1.2 各种社团的功能比较齐全,其作用逐渐显示
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发达国家,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的发育已经十分成熟,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都可以看到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的作用,如各种慈善机构、基金会、俱乐部等非政府组织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都十分明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的趋势,社团对社会政治生活将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从社团的组织活动来看,各种社科类的团体都很注重发挥学术交流、科研工作、科普咨询、成果转化、信息管理、联络协作等功能的作用。一是逐渐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学术年会制度,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学术研讨质量;二是在科研工作中,通过组织申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招标立项等,让社团会员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多出高质量成果;三是各社团组织能结合自身实际,担负着宣传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精神的重要责任。通过集中性或经常性科普活动以及编写科普读物等途径,让社会科学走进百姓生活,让百姓了解社会科学;四是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努力探索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成果的转化渠道,面向决策、面向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各界,促进各类成果的转化,让成果真正发挥作用;五是通过信息管理,将各种基础数据以及活动成果资料,作为档案管理妥善保管,并探索多种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使各种学会(协会)社团成为信息中心和成果资料中心;六是各种社团还通过内外联络和协作,开展社会考察活动,拓展社团组织的工作空间、开阔广大会员的视野。各社团在组织活动中,都很注重贴近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贴近学术发展前沿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强化各学会(协会)社团工作的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做强一批有品牌特色的工作载体,如开展优秀期刊认定工作,认定了一批广西科学类优秀期刊,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开展职称评定及晋升工作提供平台。
2.3 社团管理逐步法制化,但常规工作仍需要加强
1998年国务院《社会团体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团体管理体系已经步入全国统一标准的法制化轨道。2002年初,广西正式施行《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区社科类社会团体管理的重要法规,它将社科类社团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利于促进学会(协会)社团活动地广泛开展。《办法》对社科类社团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学术理论建设、工作环境建设、资金筹措等作了规定,将社团建设的各项指标分解量化评分,定期进行标准化社团评估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社团评先和社团工作者评先活动,从而促进了各学术团体和各专业协会健康向上发展。然而,广西社会科学类社团在发展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发展还不是很平衡。有的社团规模小,影响不在大,经费缺乏;有的社团内部管理欠规范,会员思想欠活跃,工作缺乏积极性;有的社团执行力不强,甚至连相关的数据统计都不及时、不到位;有的社团常年不开展活动,或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生机。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社团自身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2 广西社科类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
2.1 社团工作没有得到广泛重视
广西社会团体组织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着发育还不健全,管理仍需规范等问题,部分人对社团组织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当前,各种社团组织大多挂靠主管部门或单位,部分主管部门或单位存在重成立、轻管理、指导不力,制度不健全等现象,造成社团管理过于松散,缺乏生机;少数社团存在较强的依附思想,吸引力、凝聚力不强,社会影响小,活动开展不正常,甚至呈现出空壳化、工作停滞等状态。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行业在方针政策、管理办法、舆论导向等方面给予更多地关心和支持。
2.1 多数社团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社团的健康发展,需要有高素质人才组成的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他们既要懂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又要熟悉社会工作专业技能,还要有热心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感。目前,这种复合型的人才紧缺,部分社团成员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欠合理,缺乏市场意识和开拓意识等问题较突出。一些社团领导成员多为兼职,主要负责人及秘书长一般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兼职,平常自身业务较忙,工作精力不足,社团工作难于顾及。同时,由于社团发展的氛围不浓厚,工作环境欠缺,岗位缺乏应有的竞争力,较难吸引青年人从业。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2.3 部分社团资金来源普遍短缺
目前,制约社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费与活动场所等可用资源相对短缺,主要原因:一是筹资方式单一。由于全社会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很多活动,如项目研究或科研咨询等工作还较难做到有偿服务,多数社团对“经营社团”尚处于认识和尝试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一般社团经费来源仅靠政府、挂靠单位资助以及少量的社会赞助或会费收入。二是人们的公益意识尚未形成。部分企业虽然时有对社团活动提供赞助,但大多是暂时的、被动的,无连续性。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资助制度和运作机制。
3 广西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3.1 创新社团工作的思维方式,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在新时期,要想切实做好社团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作指导,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活动能力和服务质量,增强社会团体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充分施展学术性社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学术团体要跳出学会,走进社会,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大胆承担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课题,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和广大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不同角度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二是进一步发挥管理专业协会团体的特殊功能。重点是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与沟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把脉”,出思路、出点子、出谋略、出方案,并结合各自的特长,为企业办实事,给他们提供科研、科普和咨询服务,或联合开发项目等,不断提高协会团体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经济资源和人才。
3.2 改进和完善社团的管理机制,不断拓宽活动领域
在新时期,社科类社团要准确定位,要坚持“学术立会、依法办会、活动兴会、改革强会”的方针,加强组织规范,努力培育自己的社会功能,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和市场意识,实现从依附型向参与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科类社团组织具有开放性、专业性、引领性、联合性和整合性等特征,加强与社会各界及各行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培育新亮点,逐步开发社科类社团的活动领域和活动内容,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活动,并引导企业树立购买服务的理念,或通过课题资助、学术合作等形式,不断增强社团实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3.3 加强社团的工作力度,推进科研成果有新的突破
社科类社团活动重在于出成果,这已成为衡量一个社团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衡量一社团社会地位的尺度。目前,广西衡量一个社团活动成果主要表现是科研成果显著、科研队伍水平较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强、经费充裕等方面。这就需要广西社科类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具有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网络健全、地位超脱等优势,以及在各行业服务管理、科技普及、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方面呈现出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多立项目,尤其是争取国家级、自治区级的科研项目,并在研究中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要多举办征文,选编出版年会文集;组织编纂大型、综合性学术丛书,打造文化精品项目;举办“社科普及月”活动;举办学术成果评奖,尤其是青年学术成果评奖活动,促进优秀人才、优秀成果脱颖而出;办好现有的学术期刊、会刊、会讯等各类杂志,使之成为展示社会科学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要构筑学术成果发布、评价的公共平台;要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从而增强社团活动的辐射力,不断扩大广西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