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s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口算9加几。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历与他人研究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达到准确计算的程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信心,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1.师:挑战抢答开始!第一关读题说得数,准备好了吗?
  10+2 =12  10+9 =19  10+6 =16  7+10 =17  3+10 =13  8+10 =18
  学生开火车边读题边说得数。
  师:你们是怎么算得又快又准的?
  生:这些都是十加几的口算题,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师:第二关准备好了吗?
  2+9+8=19   3+8+7=18   6+5+5=16   4+7+6=17  9+9+1=19
  师:这些算式里并没有10,你们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啊?
  师:看来10真的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可以又快又准确了!
  (设计意图:创设闯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回顾已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一)动手操作,用多种方法探索新知
  師: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看看老师从超市带来了什么?【鸡蛋】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生:盒里有9个鸡蛋,盒外有4个鸡蛋……
  师:你能提个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师巡视,找到数数的方法、旧知解决新知、凑十的方法,分三个层次请他们排队准备做展示】
  师:好,摆好请坐端。收小棒,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1.数数法
  生: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来算9+4的,数1——13.
  生: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来算的,盒子里面已经有9个了,接着再数4个,就是10,11,12,13,一共有13个。
  师:同样都是数数的方法,哪种更快些呢?
  师:那我们就跟着他一起接着数一数。
  2.旧知解决新知
  生:因为10+4=14 所以9+4=13
  生:因9+1=10 9+2=11 9+3=12 所以9+4=13
  师:他俩是用以前学的旧知识解决了今天的新知识。
  3.凑十法
  师:好,我们再来看看他是怎样算9+4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把外面的鸡蛋拿进盒子里面一个,10个再加上剩下的3个就是13个了。
  师:你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盒子里呢?
  生:因为这样盒子里面正好是10个鸡蛋,再加上外面的3个,就是13个了。
  师:掌声送给他!也是很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师:孩子们,他是把9加几的难题转化成了10加几的问题了。我们给这种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取个名字,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师:我们再看看XXX是怎样算的:
  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4根。(挪过去一根)左边就是10根了,捆成一捆,再加上右边剩下的3根,就是13根了。
  师:那我们在把9凑成10的过程中,把右边的4分成了几和几呢?【指黑板的小棒】
  师:对了,见9想1,我们实际上是把4分成了1和3。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板书:4可以分成1和3】然后“先算9加1得10,再算10+3得13”。
  师:孩子们,小手准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吧。
  生:9加4,见9想1,把4分成1和3,先算9+1得10,再算10+3得13.
  师:你会说9加4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会说的孩子请起立说,还不会说的请仔细听。9加4起。
  师:全班齐说9+4的计算过程。9加4起。
  (设计意图:在解决9加几的新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突出要研究的重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自主参与,感悟新知。【出示 桃子图】
  师:9+6你会算了吗?
  师:再看桃子图:一共有几个桃子?怎样列式?
  师:有了刚才“凑十法”的经验了,怎样算更简单?
  生:把左边的9个桃子和右边的1个桃子圈在一起,就是10个了。再加上圈外面的5个桃子,就是15个桃子了
  师:说得好不好?
  师:掌声送给他!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那从算式上看:(出示)试着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一填。拿出小卷子做第一题。
  找生汇报,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真不错,孩子们,刚刚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凑十法”的优势,明白“凑十法”的算理,能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有关9加几的口算(揭示课题),9加几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指着板书说】我们还重点学习了“凑十法”,大家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
  生:是把9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
  师:“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其他文献
一、理论基础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新冠疫情后六年级学生设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此时的六年级学生即将迎来小升初考试,部分学生出现对自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懈怠,偏科等情况。  理论基础为:  1.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NoelTichy)提出行为改变理论,提出舒适区、学习区与恐慌区等概念。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放松、有安全感。心理学家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们的解的含义,并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迁移知识;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  难点  弄懂二元一次
期刊
一、指導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的核心素养为基础,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于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能力。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在音乐听辩与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特有的魅力,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努力让每一
期刊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高一音乐欣赏一单元第五课内容。《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深刻地体现了贝多芬作品中所特有的史诗性和英雄性,是一部具有典型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极具欣赏价值。  年级:高一  教学内容:1、欣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2、了解交响曲、贝多芬生平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
期刊
教学目标:  1.体会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式,从事实中把握知识点。  2.引导学生跳出固有思维,激发阅读的情感。  课前准备:游戏环节、课文纸,生字预习单,搜索刻板印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好,很荣幸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刚才我们训练了眼球,现在看看谁练就了火眼金睛。  (生字词找错(示:汗腺、淤泥、虱子、臭烘烘、不可小觑,模样) )  2.播配音  3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连词是连接单词、短语或句子的一种虚词,起辅助作用,在句子中不单独做成分,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连词是河北中考必考内容之一,主要考察并列连词or, but, and和so 的辨析以及从属连词when,while,unless等的辨析;从命题形式来看以单项选择题和完形填空为主。所以本节课会以中考考察点为出发点,以并列连词的辨析以及常见的从属连词的辨析为主。  二、学情分析  初三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必修I》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课是这一节的第三课时。这节课内容的设计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的活动方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该案例从缺铁性贫血引入,介绍自然界中常见的含铁元素的物质,并根据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保持仪表整洁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重视自己的仪表,愿意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3.知道保持整洁的方法。要保持整洁,并不是不参加游戏、劳动、体育锻炼等。  二、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位于选修2-1,第二章第四节,抛物线在初中以二次函数的形式初步探讨过,它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教材中,并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深,它在圆锥曲线中地位仅次于椭圆而高于双曲线,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要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就认识了抛物线,也有了探索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和认知,这对于圆锥曲线的后续学习有借鉴、迁移的
期刊
学段:水平四 学科:体育与健康 单元: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师简介:  林春老师,中学体育二级教师,现任教于吴川市黄坡镇平城初级中学。本人从教十余年,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时刻紧记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平城中学任教过程中,先后担任过学校体育科组长、初一级长、学校禁毒教育管理员等。曾被评为“吴川市优秀教师”、“吴川市中考先进科任教师”、“优秀教练员”。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