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与狼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導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的核心素养为基础,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于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能力。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在音乐听辩与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特有的魅力,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展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尊重这些不同的发展方式,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欣赏、学习和创造音乐。
  3.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音乐学习过程中必须具有实践性与创造性,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二度创作,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理论依据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3-6年级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镬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的欣赏曲目。本单元的单元名称是“音乐中的故事”,每个作品都讲了一个故事,作品有:《彼得与狼》和《卢沟谣》。
  2.具体教学内容及分析
  《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交响童话是一种与交响诗类似的音乐体裁,只是将内容换成童话,即用交响乐的形式讲述一个童话。
  (1)主要故事情节: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好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把狼拴在树上,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2)乐器运用:作品中主要运用了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弦乐四重奏等乐器。
  (3)作品特色: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划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极具个性特征的短小旋律主题,代表不同的角色。为了使音乐更易于领会,普罗科菲耶夫别开生面地采用了交响童话的新体裁,即一边用管弦乐队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一边用富于表情的朗诵词,来解说音乐内容的情节。
  (二)技术准备
  1.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交响乐演奏视频片段。
  2.准备每个主要乐器的主题旋律音频。
  3.每条主题旋律附加五线谱。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体验:通过欣赏音乐体会主人公们的团结、坚强与战胜困难的勇气,明白真善美总能战胜假恶丑的道理,并通过参与模仿与编创对交响童话有更深的了解以及激发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
  2.知识与技能:分辨六种乐器的声音,能准确地说出名称并简单的模仿音色,感受并开始了解乐器的音色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彼得与狼》的故事。
  3.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学习,保持学习积极性以及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听辩作品中多种乐器的声音,说出乐器名称并能够准确与所代表的形象进行连线。
  (二)教学难点
  了解乐器的声音和旋律后,对乐器的音色以及对各个乐器代表的主题旋律进行模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由交响乐队里的乐器扮演的,请注意听哦。
  ◆设计意图: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二)新授
  1、绘声绘色且结合音乐和PPT讲彼得与狼的故事
  ◆一个角色后运用PPT演示角色形象,并播放角色所对应的音频,播放音乐过程中可与学生进行互动,如作出乐器演奏姿态等。
  ◆根据课本内容和课堂时间适当增加或减缩故事细节,
  过程:
  (1)在一个美丽的清晨,小彼得打开了花园的门,走到外面碧绿的草地上……(弦乐)
  (2)在一棵参天大树的高高的树枝上,停着一只小鸟,它是彼得的朋友。“这里好安静啊。”小鸟高兴的啾啾叫着……(长笛)
  (3)过了一会儿,一只鸭子摇摇摆摆的走来了,他发现彼得没有关上花园的门,便高兴的走出了花园,跳进了草地中央的水塘里戏水……(双簧管)
  (4)彼得忽然看到远处有一只猫正在草丛中匍匐前进,想要吃掉小鸟和小鸭子,但被彼得制止了。(单簧管)
  (5)突然,爷爷出现了,他看见彼得在草地上,他很不高兴,吓唬彼得说狼要来了,并把彼得带回了花园。(大管)
  (6)然而,彼得刚走,一只大灰狼就从森林里窜了出来。一口把小鸭子吞到了肚子里(圆号)。
  (7)身处花园内的彼得目睹了发生的一切,但他一点都不害怕,彼得和小鸟一起,抓住了狼,把狼拴在了一棵大树上。
  (8)这时,几个猎人追着狼从森林里跑了出来,彼得和猎人一起把大灰狼送到了动物园。(定音鼓)
  2、提问:
  (1)故事中出现了几种乐器?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形象?
  (2)展示PPT,将乐器与相应的角色连线。
  (3)介绍《彼得与狼》作者、形式、创作背景等。
  (4)这个故事寓意深刻,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开放式回答)
  (三)拓展
  了解乐器的声音和旋律后,生动形象的模仿各种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或乐器的音色、旋律等,也可自己进行创造,师生、生生进行交流。
  (四)小结
  作业:搜集了解更多交响童话或有故事情节的音乐作品。
其他文献
年年月月花相似,今年春节尤为异。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让我们措手不及。为了有效地阻断新冠疫情向学校蔓延,教育部门及时下发了延迟开学的通知,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要求学生居家隔离不得随意外出。在新冠疫情期间,平时忙忙碌碌的家长,也能在这期间腾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的日常学习,疫情期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比较密切。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理念的更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疫情期间线上学习
期刊
桃树一棵,或果大汁甜,或青皮酸涩,就像一个班级里有上进生,也有后进生。所谓后进生就是那些道德行为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比较多的学生,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教师作为一个辛勤的园丁,使每朵鲜花都绽放,每颗幼苗都茁壮成长。转化后进生,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把爱的甘露洒进每一个后进生的心田,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倾注爱心
期刊
会场上,“弘扬传统美德,践行忠孝雅诚”的横幅标示清晰夺目。台下,一千九百余名师生,近四百名学生家长,人声鼎沸。台上,两个主角:她颤抖着双手托着五天前刚上交到政教处的手稿,焦急而又耐心地坐着,脸上出现了一名十四岁女生在众目睽睽下少有的沉静。我一脸严肃,透过深色镜片的視野里,我分明觉察到台下千百双眼睛正在我和她的脸上搜寻着什么,现出了莫名的期待与丝丝的怅惘。  “大家好”她站起来,向台下深深一鞠,台下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由于其家庭和学校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方式。因为习惯是行为的惯性,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养成何种学习习惯是人一生之中影响极大的事,也有可能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由于各方面因素,它已成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从生理机制上来看,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
期刊
美国学者LEE SHULMAN(1987)提出了教学内容知识(PCK)。此概念至今已被广泛采纳为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必然内容。简单说,PCK是老师必须具备的知识系统,以帮助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STEAM的教学内容知识(STEAM-PCK)又应该具备哪些内涵呢?从STEAM的理念出发,STEAM-PCK需要基于三个内容范围。第一个内容范畴是各相关学科的PCK。第二个内容范畴是各科内容之间的关联。c
期刊
一、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  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监护
期刊
凡求学者,皆有班主任。一个人在告别学校生活许多许多年后,对某些任课教师的印象也许影影绰绰不甚明了了,然而对自己的班主任,其音容笑貌却历历在目,呼之欲出。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有多深、多远;也因此可见学校对班主任的管理有多重多要。  一、技工院校班主任的地位和管理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组织者,是班级的灵魂。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一般来说,一个班级或隐或显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塞北江南”的笔下生花。  教学要求:  本单元作文教学分两步提出要求。  1、“初显身手”:说说家乡或你住的地方有名的景物,并了解它的故事,与同学交流。(这部分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采访提纲,为写作做好准备。)  2、“笔下生花”:根据你搜集、采访的资料写一写。(这部分重点指导作文的开头。)  教学目标:  1、以读悟法,感悟写景作文开头的写法。  2、运用
期刊
一、理论基础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新冠疫情后六年级学生设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此时的六年级学生即将迎来小升初考试,部分学生出现对自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懈怠,偏科等情况。  理论基础为:  1.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NoelTichy)提出行为改变理论,提出舒适区、学习区与恐慌区等概念。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放松、有安全感。心理学家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们的解的含义,并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迁移知识;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  难点  弄懂二元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