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而执著的高洁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词。全词的意思是: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忌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陆游幼年在敌人入侵下随父仓皇逃难,历尽艰辛;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他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还是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卜算子·咏梅》就是最初的写照。
  对全诗的意境不知有多少人作过评议:有人说他是孤芳自赏,也有人说他是悲观失望,但就梅花本身来说它永远是高洁的。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力主抗战而遭罢黜。在常人眼里,他的遭遇是何等的悲惨。可是有谁知道一颗伟大的心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寂寞与愁苦。他只能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他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我化一,我行我素,高洁自爱,不顾群芳忌妒。他的所作所为,不为沽名钓誉,只为拯救国家。不遭人嫉是庸才,陆游是爱国的“天才”。那些“百花野草”苟且偷生,只为一时的争宠,怎么能与一颗高洁而伟大的心相比呢?陆游在临终前写的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爱国绝唱——《示儿》,可以见证这颗伟大的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作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洁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兴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其他文献
《秋声赋》是一篇老课文。关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以为是比较明确的。课前也查阅了很多赏析方面的文章,它们基本都持作者思想消极一说。代表的观点如下:作者感于秋声对自然界万物的摧败,产生了人生短促的感慨,认为人们不该自寻烦恼,自我伤害,从而宣扬了清心寡欲、养生全命的消极思想,并且认为作者深受老庄一派消极思想的影响。这样一个消极、清心寡欲的人物形象似乎已经成了定论。我也基本赞同这样的观点。  我还拿其他悲
期刊
《听听那冷雨》是来自海峡对岸的诗人、学者、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的一篇诗化散文。在美轮美奂的绵绵春雨中,我们和余先生一起聆听着那动人的乐曲,一起欣赏那中国式的写意画面,一起感受那如歌如泣的不尽的乡愁。文中叠字的使用非常典型也恰到好处地在汉字的重重叠叠之间让我们听到了作者的汩汩心泉,听到了一位21岁时离开大陆到台湾,64岁重回故土时,“掉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的老人那厚重的思念、绵
期刊
一、教学设想:这一课是继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之后,又一篇关于颂扬母爱的散文。由于课文所选择的事例、所表现的人物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或者说文中的主人公的身上有着自己的父母的影子,文中的“我”也许是现实中的我的缩影。因此,我把本课教学重点放在:{1}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对父母的尊重。{2}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作文训练活动。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极富鲜明的时代特色,无论是目标和结构,还是体例和内涵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使我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处处感受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感觉。    一、“心”与“新”的碰撞——凸现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就是这一个新规定,让我在阅读教学中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作语文课堂
期刊
人生之路漫长,但起关键作用的只有几步。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坠凌云之志,以血作墨,以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  《史记》所记四千余人,司马迁运用细节描写这一“特异功能”,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对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的细腻描绘,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服从于艺术
期刊
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灵魂”哪有“紫色”的呢?从修辞学的角度,显然是说不通的!从感情的角度,褒义有“美丽的精灵”,贬义有“丑恶的灵魂”之说。为什么有“紫色的灵魂”之说呢?  诗歌是激情的产物,其语言具有凝练、韵律之美。作品中,是诗人对诗歌语言故意的“破坏”,实质是一种语言技法的妙用,将文学语言“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祝福》一文,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生活面貌。李欧梵评价《祝福》“是鲁迅小说中最强烈的悲剧描写的作品”。“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1}。小说创作于1924年2月,塑造的主人公祥林嫂是封建社会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之死,是个人与社会的悲剧。从小说看“五四”
期刊
一    喜欢孟子的人都津津乐道于孟子的论辩艺术。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诸侯王推崇的是富国强兵之术,讲“仁政”的儒家学说试图大行天下,无异于缘木求鱼。但孟子的学说在当时之所以还能成为一门显要的学问,与其说是因为儒家学说的魅力,还不如说是孟子雄辩艺术的成功。孟子为了推行自己的仁政学说,解民倒悬之苦,可谓不遗余力,论辩说服的方法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其中自然免不了使用一些非常手段,如诡辩。  那么什么是
期刊
看完电影《边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出自己的观后感受,下面是一些学生的回答:  “爱总是在无数次迟疑中错过。”  “翠翠的一生悲惨极了,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却因为冥冥中的安排而失败了,或许可以说根本就未开始过,当挚爱都远去时,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  “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所钟爱、所期待的东西,任凭你望穿秋水,却只能遗憾地错过,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  …………  多数学生都把眼光集中在《边城》的
期刊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所娶之女亦出自宗室。他时常说自己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后裔,并且因为贺知章曾居庆湖,便自号“庆湖遗老”。他对自己与皇室的亲缘关系并不在意,也不屑于官场周旋,更厌阿谀奉承之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