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反映了一个人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水平和程度。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代对人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是我们作为汉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概述了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口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民族学生;口语能力;提高途径
前言:时代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运用语言交流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汉语口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因为汉语是我国最主要的语言工具,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未来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角色要求他们必备此社交能力,求职,自我推销的能力等将借助口语表达体现出来。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一方面,汉语口语的强弱不但直接影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大学的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但是,对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的研究还不深入。另一方面,在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却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因为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必须重视提高汉语口语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在各各学校民族学生及各单位民族工作者提高汉语口语运用能力,促进其汉语口语整体水平的提高。
1.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提高的原因
1.1语言方面的差别与语言环境因素;维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区别。两种语言之间无论是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①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它的语法表达形式是通过形态变化来实现,句子是以动词为中心组织起来的。而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没有形态变化句子主要是以动句和名句两种整体把握的手段构成的。②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只认识一些汉字,对汉语的语序,汉语的语法以及汉语的语音词汇等方面所具有的文化特征知之甚少,思维完全是自己母语的方式,完整的句子受负迁移的影响。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农牧区缺乏甚至没有汉语交流的条件。学生们交流汉语的资料只是来源于教师们在口语课上所讲的东西以及听汉语广播看影视剧,没有跟汉族人面对面交流的条件。正因为如此,他们和汉族学生交流时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些学生用所学的书本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有些语言不能组织好而只得停下。
1.2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心理因素;语言和心理因素的关系非常紧密。因为人的思想感情大多数情况下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过程中产生了消极的态度,尤其是交流时。比如说,一方面,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与学生自身汉语基础差,汉语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学生对汉语口语训练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比如: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父母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师毕业生,回家乡任教至今,一直使用母語授课,原有的汉语水平基本丧失殆尽。这是他选择不愿意学习汉语的原因。还有跟别人交流时害羞害怕等各种因素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口语时不想学习不喜欢跟汉族人交流等因素。
1.3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文化缺乏了解而影响汉语口语交流;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并且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没有对文化的了解,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一门语言。达到一种程度的文化知识可以帮助提高语言能力。少数民族学生无论是交流还是口语课上不太重视关于汉文化方面的交流。所以民族学生语言活动中缺少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和汉族学生交流时很多学生虽然说话很流利,也没有出现语法错误,但是由于缺少对汉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受到了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经常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来说话。于是两种语言在文化上出现了矛盾无法进行交流。
1.4在汉语口语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汉语口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用汉语流利地有韵味地进行语言交际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运用什么样的口语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但目前很多老师在上口语课时仍然运用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死记硬背的又老又呆板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下,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少数民族学生形成一种完全为了应付老师的问题而学习的现象。还有一些老师在让学生说话的时候,虽然有些学生想说话,但是信口胡说。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老师会打断学生的话,自己说出学生想表达的话,或者批评学生,打击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热情,结果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学生不想学习汉语,发生不想说汉语的现象。
2.解决方法即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的途径
2.1从语言与语言环境方面的差别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
2.1.1要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因语言差异,而造成汉语口语水平低下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以下几点:①注重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是构成语言大厦的砖石,不同风格的语言大厦必定是由不同特点的砖石砌成。因此,我们首先要注重词汇的教学。词汇教学时要注重讲授蕴涵特殊民族文化传统的信息的词汇。要讲授那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以及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词语褒贬不同和存在观念差异的词语。②在语言交际时,注意与母语,母语词汇方面差异性大的时间词、方位词、颜色词、称谓词、否定词、谦词等。在讲授语法和篇章结构分析时注意语法结构与句式的结构的差异性,通过对比,把握两种语言语法的特殊性,准确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法结构。③重视两种语言言语方面的差异性。在言语方面讲授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招呼语,禁忌语,辞别语的内涵与语言功能,了解语体特征,排除母语对汉语交际能力的负迁移,提高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2.1.2对汉语环境造成的口语水平低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以下有效措施:①对有语言环境的民族学生比如和许多汉族人生活在一起或在民汉合校的环境里读书,我们就要利用好这个条件争取学一句汉语就用一句,用一句就会一句。②对那些在农牧区生活而没有语言环境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政府在宏观上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搬迁少数民族学校到县城和汉族学校合校进行教育,就在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语言环境。另外我们建议缺乏语言环境的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设法找到一个有利于学习汉语的环境,在汉语环境里实践而得到口语方面的提高。③教师应该创造宽松愉悦的口语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口头表达的机会。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合,也是学生用汉语交际的场所。每一节课都要鼓励全班同学开口说话,一句也好,一段也好,只要开口就算成功。所以,教师最好是在小组中进行练习,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而且不怕说错。④当然学生也要自己创造条件,比如多买些汉维对照读物,尤其是那些对话型的读物。多读多积累口语方面的表达技巧。这样坚持,口语水平就会提高。 2.2从口语交际的心理方面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能力;民族学生在汉语交流过程中伴随着许多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克服种种消极的态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師生关系。只有这样做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心理思想感情。学生才更加希望跟老师多交流。第二,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敢说,不怕说错,以参与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展开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给学生创设“敢言”之境,指导他们渐渐地大起胆子来,让学生信任自己能学会能学好。第三,要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学生就会敞开心扉。哪怕他们的语言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鼓励学生继续开口说话,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第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每个人的学习都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之上,针对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稳定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情况,教师应该抓紧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更远大的学习目标。
2.3从汉文化方面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能力;文化素质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因素。它对民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在中学时受到当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很少,汉语知识的积累不足。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汉民族文化知识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培养这些文化知识要让其联系语言并实践。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合语言教学本身对语言密不可分的文化内容进行文化教学。第二,开设与所学的汉语有关的文化课等。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文化的意识,排除母语的文化负迁移。第三,学生课外时间多看一些关于汉文化方面的书,了解汉文化。第四,如果学生有机会去汉族人家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强化对汉文化的认识。
2.4从教学方面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能力;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此种语言的技能,在此过程中汉语口语教师应该用普通话授课。众所周知,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果老师不擅于用汉语讲课的话,会影响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最起码那样的老师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喜欢用母语跟学生交流或者逃避用汉语说话。在讲课的过程中忽略了汉语口语能力,片面重视读写方面的能力。结果学生产生了会写会读不会说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当汉语口语教师的人要继续提高自己的汉语口语水平。如果老师的汉语口水平能力比较强具有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口语能力。另外,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示范。
总结:汉语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作用都日渐突显,因此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经济落后的地区,学习并运用汉语口语熟练地交流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因此我们尽可能地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汉语交流的条件,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积极性。当然学生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说多练切实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收稿日期:2014-08-13
【关键词】民族学生;口语能力;提高途径
前言:时代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运用语言交流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汉语口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因为汉语是我国最主要的语言工具,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未来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角色要求他们必备此社交能力,求职,自我推销的能力等将借助口语表达体现出来。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一方面,汉语口语的强弱不但直接影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大学的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但是,对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的研究还不深入。另一方面,在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却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因为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必须重视提高汉语口语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在各各学校民族学生及各单位民族工作者提高汉语口语运用能力,促进其汉语口语整体水平的提高。
1.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提高的原因
1.1语言方面的差别与语言环境因素;维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区别。两种语言之间无论是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①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它的语法表达形式是通过形态变化来实现,句子是以动词为中心组织起来的。而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没有形态变化句子主要是以动句和名句两种整体把握的手段构成的。②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只认识一些汉字,对汉语的语序,汉语的语法以及汉语的语音词汇等方面所具有的文化特征知之甚少,思维完全是自己母语的方式,完整的句子受负迁移的影响。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农牧区缺乏甚至没有汉语交流的条件。学生们交流汉语的资料只是来源于教师们在口语课上所讲的东西以及听汉语广播看影视剧,没有跟汉族人面对面交流的条件。正因为如此,他们和汉族学生交流时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些学生用所学的书本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有些语言不能组织好而只得停下。
1.2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心理因素;语言和心理因素的关系非常紧密。因为人的思想感情大多数情况下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过程中产生了消极的态度,尤其是交流时。比如说,一方面,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与学生自身汉语基础差,汉语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学生对汉语口语训练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比如: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父母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师毕业生,回家乡任教至今,一直使用母語授课,原有的汉语水平基本丧失殆尽。这是他选择不愿意学习汉语的原因。还有跟别人交流时害羞害怕等各种因素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口语时不想学习不喜欢跟汉族人交流等因素。
1.3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文化缺乏了解而影响汉语口语交流;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并且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没有对文化的了解,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一门语言。达到一种程度的文化知识可以帮助提高语言能力。少数民族学生无论是交流还是口语课上不太重视关于汉文化方面的交流。所以民族学生语言活动中缺少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和汉族学生交流时很多学生虽然说话很流利,也没有出现语法错误,但是由于缺少对汉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受到了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经常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来说话。于是两种语言在文化上出现了矛盾无法进行交流。
1.4在汉语口语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汉语口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用汉语流利地有韵味地进行语言交际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运用什么样的口语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但目前很多老师在上口语课时仍然运用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死记硬背的又老又呆板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下,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少数民族学生形成一种完全为了应付老师的问题而学习的现象。还有一些老师在让学生说话的时候,虽然有些学生想说话,但是信口胡说。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老师会打断学生的话,自己说出学生想表达的话,或者批评学生,打击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热情,结果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学生不想学习汉语,发生不想说汉语的现象。
2.解决方法即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的途径
2.1从语言与语言环境方面的差别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
2.1.1要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因语言差异,而造成汉语口语水平低下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以下几点:①注重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是构成语言大厦的砖石,不同风格的语言大厦必定是由不同特点的砖石砌成。因此,我们首先要注重词汇的教学。词汇教学时要注重讲授蕴涵特殊民族文化传统的信息的词汇。要讲授那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以及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词语褒贬不同和存在观念差异的词语。②在语言交际时,注意与母语,母语词汇方面差异性大的时间词、方位词、颜色词、称谓词、否定词、谦词等。在讲授语法和篇章结构分析时注意语法结构与句式的结构的差异性,通过对比,把握两种语言语法的特殊性,准确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法结构。③重视两种语言言语方面的差异性。在言语方面讲授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招呼语,禁忌语,辞别语的内涵与语言功能,了解语体特征,排除母语对汉语交际能力的负迁移,提高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2.1.2对汉语环境造成的口语水平低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以下有效措施:①对有语言环境的民族学生比如和许多汉族人生活在一起或在民汉合校的环境里读书,我们就要利用好这个条件争取学一句汉语就用一句,用一句就会一句。②对那些在农牧区生活而没有语言环境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政府在宏观上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搬迁少数民族学校到县城和汉族学校合校进行教育,就在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语言环境。另外我们建议缺乏语言环境的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设法找到一个有利于学习汉语的环境,在汉语环境里实践而得到口语方面的提高。③教师应该创造宽松愉悦的口语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口头表达的机会。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合,也是学生用汉语交际的场所。每一节课都要鼓励全班同学开口说话,一句也好,一段也好,只要开口就算成功。所以,教师最好是在小组中进行练习,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而且不怕说错。④当然学生也要自己创造条件,比如多买些汉维对照读物,尤其是那些对话型的读物。多读多积累口语方面的表达技巧。这样坚持,口语水平就会提高。 2.2从口语交际的心理方面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能力;民族学生在汉语交流过程中伴随着许多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克服种种消极的态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師生关系。只有这样做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心理思想感情。学生才更加希望跟老师多交流。第二,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敢说,不怕说错,以参与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展开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给学生创设“敢言”之境,指导他们渐渐地大起胆子来,让学生信任自己能学会能学好。第三,要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学生就会敞开心扉。哪怕他们的语言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鼓励学生继续开口说话,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第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每个人的学习都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之上,针对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稳定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情况,教师应该抓紧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更远大的学习目标。
2.3从汉文化方面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能力;文化素质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因素。它对民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在中学时受到当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很少,汉语知识的积累不足。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汉民族文化知识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培养这些文化知识要让其联系语言并实践。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合语言教学本身对语言密不可分的文化内容进行文化教学。第二,开设与所学的汉语有关的文化课等。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文化的意识,排除母语的文化负迁移。第三,学生课外时间多看一些关于汉文化方面的书,了解汉文化。第四,如果学生有机会去汉族人家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强化对汉文化的认识。
2.4从教学方面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能力;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此种语言的技能,在此过程中汉语口语教师应该用普通话授课。众所周知,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果老师不擅于用汉语讲课的话,会影响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最起码那样的老师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喜欢用母语跟学生交流或者逃避用汉语说话。在讲课的过程中忽略了汉语口语能力,片面重视读写方面的能力。结果学生产生了会写会读不会说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当汉语口语教师的人要继续提高自己的汉语口语水平。如果老师的汉语口水平能力比较强具有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口语能力。另外,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示范。
总结:汉语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作用都日渐突显,因此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经济落后的地区,学习并运用汉语口语熟练地交流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因此我们尽可能地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汉语交流的条件,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积极性。当然学生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说多练切实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收稿日期: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