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既是翻转课堂融合学科教学的典型范例,也是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有益探索。在教育实践中,创设新教学模式必需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生成翻转课堂融合教育心理学教学的具体路径,是建构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的逻辑进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心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
2001年的“乔布斯之问”,既是对技术发问,也是对教育发问。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处于浅表层次,而现代信息技术很难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肇始于教学模式创新。翻转课堂是创新的教学模式,是技术促进的教学,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创新型人才的技术素养。但翻转课堂又不能简单应用于教学实践,只有具备了内、外部条件,并适应了学科教学的课程特征与教学特征的前提,才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这也是建构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的一般方法。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建构的外部条件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的关键一步。迈出这一步,需要创设翻转课堂得以实现的外部条件。这涉及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创建、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创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教学信息化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学信息化的首要前提,是创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以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为基础,构建支持教学情境创设、师生互动交流、教学信息获取、教学资源共享、课堂启发思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实际上是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由此营造全新的信息化学习氛围,以技术支持学习。翻转课堂作为技术促进的教学,是以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创建作为基础和保障的,没有信息化教学平台支持教学,就无法实现课堂的翻转。因为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学习——学生脱离固定的课堂,在教师指导下,在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查阅、分析学习资料,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凝练、抽象个人经验。正因为个性化学习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教学平台,所以信息化教学平台由此成为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
(二)变革课堂教学结构
教學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者在课堂教学中的稳定组合模式即课堂教学结构。同时,课堂教学结构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变动不居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是先教后学——上课教师讲授,下课学生作业、练习;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先学后教——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课后深度学习与体验学习。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是两段式,教学环节之间是线性连接的;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三段式,教学环节之间是立体交叉的。翻转课堂通过教学结构变革,彻底改变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由“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者、情感体验者、意义建构者。由此,教学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真实的教学主体。
(三)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教师的知识、技能、道德的权威地位坚定不可动摇,学生不能质疑教师,只能循规蹈矩地接受教师指导,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容易被遮蔽。翻转课堂的建构,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教学环节的颠倒、教学结构的重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概而言之,教学环节的颠倒体现为将教师讲授的基础知识移到课外由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作业、练习移到课内通过师生协作探究进行。教学活动重构是指通过自主学习与在线讨论、小组合作与师生探究、深度学习与体验学习的线性链接,以及基于理论的文献阅读与研究性学习、基于实践的课堂观察与基于案例的分析活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将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此实现学生对知识与意义的社会性建构。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建构的内部条件
张华认为,一般教学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一般教学方法只有经历一个具体化过程,适应学科教学的方法论特性,才能应用于学科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这即是说,翻转课堂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必须考虑到具体学科的课程特征与教学特征。具体到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学来说,翻转课堂只有与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并反映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内在要求,生成适应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才能作为一般教学方法,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学方法的一般基础发挥作用。概而言之,翻转课堂要应用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就必须反映其课程特征、教学特征,这构成了基于翻转课堂创新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内部条件。
就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征而言,其一是生活性。融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教育心理学重要的课程特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规律的科学。对于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学生更多地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理解,更多地从自身经验的角度来感受,从而生成自己关于学习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教育心理学不可能离开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况且,空洞的理论说教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其二是实践性。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实施本身就是学与教规律的实践。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实践紧密相连,教学即实践,实践即教学,学与教的活动是在原理指导下,在实践中进行的。由此,融合教学实践是教育心理学重要的教学特征。
就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特征而言,除了具有学科教学的一般特征之外,更有其独特特征,具体如下:(1)基于案例,辩证分析。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案例和原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理通过案例呈现,是案例的抽象、概括、升华;案例中蕴含原理,是原理的具体化。将案例和原理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才能有血有肉,活色生鲜,富有趣味。可以说,基于案例,辩证分析是教育心理学教学的一大特征。(2)合理想象,自主建构。众所周知,每一个学习者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校园的,每一个学习者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都经历了无数的学习事实,都经历了鲜活的学习生活。其鲜活的学习生活本身就是对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完美诠释。因此,教学应鼓励和引导学习者将自身学习经历融入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之中,并基于自身的学习生活,基于生动的教学案例,基于对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合理想象,大胆建构,小心求证,提出改进教与学的合理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收集资料,调查访问,验证假设,在推进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不断进步与完善的同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获取学与教的真切感受与体验,使学习富于成效。(3)激发情感,提升价值。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的、技能的,更是情感的、价值的。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学不仅要使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而且要在教与学中激发学习者对美好情愫的追求,激发学习者对美好学习生活和教学生活的向往,更要激发学习者对教育真善美的追求,并由此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树立高尚的教育理想并躬身践行。这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在教学中的真正展现。
关键词:翻转课堂;心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
2001年的“乔布斯之问”,既是对技术发问,也是对教育发问。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处于浅表层次,而现代信息技术很难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肇始于教学模式创新。翻转课堂是创新的教学模式,是技术促进的教学,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创新型人才的技术素养。但翻转课堂又不能简单应用于教学实践,只有具备了内、外部条件,并适应了学科教学的课程特征与教学特征的前提,才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这也是建构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的一般方法。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建构的外部条件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的关键一步。迈出这一步,需要创设翻转课堂得以实现的外部条件。这涉及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创建、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创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教学信息化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学信息化的首要前提,是创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以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为基础,构建支持教学情境创设、师生互动交流、教学信息获取、教学资源共享、课堂启发思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实际上是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由此营造全新的信息化学习氛围,以技术支持学习。翻转课堂作为技术促进的教学,是以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创建作为基础和保障的,没有信息化教学平台支持教学,就无法实现课堂的翻转。因为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学习——学生脱离固定的课堂,在教师指导下,在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查阅、分析学习资料,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凝练、抽象个人经验。正因为个性化学习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教学平台,所以信息化教学平台由此成为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
(二)变革课堂教学结构
教學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者在课堂教学中的稳定组合模式即课堂教学结构。同时,课堂教学结构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变动不居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是先教后学——上课教师讲授,下课学生作业、练习;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先学后教——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课后深度学习与体验学习。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是两段式,教学环节之间是线性连接的;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三段式,教学环节之间是立体交叉的。翻转课堂通过教学结构变革,彻底改变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由“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者、情感体验者、意义建构者。由此,教学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真实的教学主体。
(三)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教师的知识、技能、道德的权威地位坚定不可动摇,学生不能质疑教师,只能循规蹈矩地接受教师指导,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容易被遮蔽。翻转课堂的建构,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教学环节的颠倒、教学结构的重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概而言之,教学环节的颠倒体现为将教师讲授的基础知识移到课外由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作业、练习移到课内通过师生协作探究进行。教学活动重构是指通过自主学习与在线讨论、小组合作与师生探究、深度学习与体验学习的线性链接,以及基于理论的文献阅读与研究性学习、基于实践的课堂观察与基于案例的分析活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将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此实现学生对知识与意义的社会性建构。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建构的内部条件
张华认为,一般教学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一般教学方法只有经历一个具体化过程,适应学科教学的方法论特性,才能应用于学科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这即是说,翻转课堂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必须考虑到具体学科的课程特征与教学特征。具体到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学来说,翻转课堂只有与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并反映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内在要求,生成适应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才能作为一般教学方法,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学方法的一般基础发挥作用。概而言之,翻转课堂要应用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就必须反映其课程特征、教学特征,这构成了基于翻转课堂创新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内部条件。
就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征而言,其一是生活性。融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教育心理学重要的课程特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规律的科学。对于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学生更多地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理解,更多地从自身经验的角度来感受,从而生成自己关于学习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教育心理学不可能离开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况且,空洞的理论说教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其二是实践性。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实施本身就是学与教规律的实践。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实践紧密相连,教学即实践,实践即教学,学与教的活动是在原理指导下,在实践中进行的。由此,融合教学实践是教育心理学重要的教学特征。
就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特征而言,除了具有学科教学的一般特征之外,更有其独特特征,具体如下:(1)基于案例,辩证分析。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案例和原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理通过案例呈现,是案例的抽象、概括、升华;案例中蕴含原理,是原理的具体化。将案例和原理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才能有血有肉,活色生鲜,富有趣味。可以说,基于案例,辩证分析是教育心理学教学的一大特征。(2)合理想象,自主建构。众所周知,每一个学习者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校园的,每一个学习者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都经历了无数的学习事实,都经历了鲜活的学习生活。其鲜活的学习生活本身就是对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完美诠释。因此,教学应鼓励和引导学习者将自身学习经历融入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之中,并基于自身的学习生活,基于生动的教学案例,基于对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合理想象,大胆建构,小心求证,提出改进教与学的合理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收集资料,调查访问,验证假设,在推进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不断进步与完善的同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获取学与教的真切感受与体验,使学习富于成效。(3)激发情感,提升价值。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的、技能的,更是情感的、价值的。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学不仅要使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而且要在教与学中激发学习者对美好情愫的追求,激发学习者对美好学习生活和教学生活的向往,更要激发学习者对教育真善美的追求,并由此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树立高尚的教育理想并躬身践行。这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在教学中的真正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