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班级管理忽略了学生之间的潜能差异,而将人本主义与班级管理相结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本文结合了目前职中班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新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人本主义;班级管理;职中教育
G715.1
一、职中班级管理的功能及现状
(一)职中班级管理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就职中教育来说,16-22岁是青少年良好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该阶段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一生。班级管理当中体现出来的班训、班风、价值观等都会在各个方面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
2.發展功能
每个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将个人利益与班级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这份凝聚力并不会随着毕业而逐渐消失,而是会在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影响着其行为作风。对于之职中院校的学生来说,本班级的学生都是学习旅游专业,所从事的职业也多数与旅游相关,通过凝聚力能够将从事该行业的学生再次集中,使他们形成紧密的小团体,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导向功能
班级管理需要明确的班级目标,而班级目标又是学生为之不断奋斗的方向,为了实现目标,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与斗志。如果班级管理方式是有效的,那么在学习上落后的成员会受到班风的良好导向,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二)职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传统的职中管理沿用了初中、小学的“家长制”管理模式,在该种模式下,老师插手了学生过多的学习生活,忽略了学生心理特征。每个学生因为家境、教育环境、遗传因素等不同,个人主观心理也存在着差异,而使用“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则忽略了学生的这些差异,忽略了学生不断改变的董爱华需求,更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职中的学生思想相对成熟,如果还沿用中小学刻板的管理方式,则会束缚学生的成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基于人本主义的班级管理策略
“以人为本”就是将每个学生看做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明确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主体地位,要尊重他们的心理变化、个性想法,让学校各项组织活动都要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培养他们全方位的发展。结合传统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弊端,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应当遵循以下的思路开展。
(一)平等看待每位学生
职中院校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其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虽然职中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已经是相对成熟的,但是他们的心智未必成熟。我们应当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将每位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主体,发展中的人不可能全部正确,难免会出现差错。因此在班级管理当中,不能单纯地将学生视为管理的对象,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每位学生,甚至是孤立某些学校较差的学生。相反的,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学生整体成长,并且重视学生的自我个性,将学生视为朋友平等看待。班级群体是平等的,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也是学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不应将学生分为干部、非干部,更不应当将学生分好与差。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他们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虽然他们的心智可能不够成熟,但是不能因此就剥夺他们自主选择权。
(二)关注学生的差异及潜能
职中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教会学生日后踏入到社会当中如何交际、工作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一味地关注“好学生”,因为将学生分为“好”与“坏”本身就是错误的。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别,我们应当合理看待这些差别,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管理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发挥其潜能,展现自身的特长,这就要求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每个人都有着潜能,只是每个人的潜能会存在不同。学生潜能能否被充分激发,班级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在管理活动中,将每个人都看做是优秀的潜能性人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使得教育活动更加“人性化”。
(三)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
将人本主义思想灵活地运行到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求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是管理的重要核心与动力,通过组织机构的搭建与职能的分配,来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潜能得以发挥,促进组织机构的高校运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应当更多地采用学生自治,针对班级管理情况设置组织机构,让成员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管理岗位,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这也是尊重学生最好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班委会、5个职能部门、12个班级事务小组,通过不同工作小组之间的配合,让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班委会由班长与副班长两人组成,主要是根据学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来制定本班级的工作计划,并且定期召开例会,对班级事务做出决策;职能部门与事务小组属于上下级关系,组织部下分设人事管理、考核管理、决策管理三个小组;教育部下分设学科学习、其它学习两个小组;活动部下分设大型活动、班级活动两个小组;宣传部分为网络外宣、班级记录两个小组;生活部分为寝室建设、财务管理、心理健康三个小组。
三、结束语
职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职中班级管理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人本主义与班级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J]高教视窗.2010.3
[2]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
【关键词】人本主义;班级管理;职中教育
G715.1
一、职中班级管理的功能及现状
(一)职中班级管理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就职中教育来说,16-22岁是青少年良好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该阶段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一生。班级管理当中体现出来的班训、班风、价值观等都会在各个方面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
2.發展功能
每个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将个人利益与班级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这份凝聚力并不会随着毕业而逐渐消失,而是会在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影响着其行为作风。对于之职中院校的学生来说,本班级的学生都是学习旅游专业,所从事的职业也多数与旅游相关,通过凝聚力能够将从事该行业的学生再次集中,使他们形成紧密的小团体,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导向功能
班级管理需要明确的班级目标,而班级目标又是学生为之不断奋斗的方向,为了实现目标,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与斗志。如果班级管理方式是有效的,那么在学习上落后的成员会受到班风的良好导向,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二)职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传统的职中管理沿用了初中、小学的“家长制”管理模式,在该种模式下,老师插手了学生过多的学习生活,忽略了学生心理特征。每个学生因为家境、教育环境、遗传因素等不同,个人主观心理也存在着差异,而使用“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则忽略了学生的这些差异,忽略了学生不断改变的董爱华需求,更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职中的学生思想相对成熟,如果还沿用中小学刻板的管理方式,则会束缚学生的成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基于人本主义的班级管理策略
“以人为本”就是将每个学生看做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明确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主体地位,要尊重他们的心理变化、个性想法,让学校各项组织活动都要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培养他们全方位的发展。结合传统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弊端,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应当遵循以下的思路开展。
(一)平等看待每位学生
职中院校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其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虽然职中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已经是相对成熟的,但是他们的心智未必成熟。我们应当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将每位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主体,发展中的人不可能全部正确,难免会出现差错。因此在班级管理当中,不能单纯地将学生视为管理的对象,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每位学生,甚至是孤立某些学校较差的学生。相反的,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学生整体成长,并且重视学生的自我个性,将学生视为朋友平等看待。班级群体是平等的,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也是学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不应将学生分为干部、非干部,更不应当将学生分好与差。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他们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虽然他们的心智可能不够成熟,但是不能因此就剥夺他们自主选择权。
(二)关注学生的差异及潜能
职中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教会学生日后踏入到社会当中如何交际、工作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一味地关注“好学生”,因为将学生分为“好”与“坏”本身就是错误的。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别,我们应当合理看待这些差别,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管理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发挥其潜能,展现自身的特长,这就要求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每个人都有着潜能,只是每个人的潜能会存在不同。学生潜能能否被充分激发,班级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在管理活动中,将每个人都看做是优秀的潜能性人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使得教育活动更加“人性化”。
(三)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
将人本主义思想灵活地运行到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求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是管理的重要核心与动力,通过组织机构的搭建与职能的分配,来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潜能得以发挥,促进组织机构的高校运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应当更多地采用学生自治,针对班级管理情况设置组织机构,让成员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管理岗位,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这也是尊重学生最好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班委会、5个职能部门、12个班级事务小组,通过不同工作小组之间的配合,让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班委会由班长与副班长两人组成,主要是根据学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来制定本班级的工作计划,并且定期召开例会,对班级事务做出决策;职能部门与事务小组属于上下级关系,组织部下分设人事管理、考核管理、决策管理三个小组;教育部下分设学科学习、其它学习两个小组;活动部下分设大型活动、班级活动两个小组;宣传部分为网络外宣、班级记录两个小组;生活部分为寝室建设、财务管理、心理健康三个小组。
三、结束语
职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职中班级管理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人本主义与班级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J]高教视窗.2010.3
[2]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