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小白到二锅头苏扁:白酒的新消费逻辑?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shenguizu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三公消费受限”对白酒企业影响很大,有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饭店业营收、出租率和房价等指数均出现明显同比下滑,其中政府会议同比大幅下滑37.94%,直接影响白酒的消费。
  有意思的是,当“三公消费受限”后,很多白酒企业才发现,原来的消费者找不到了,如果再不研究,传统白酒企业的日子或许会越来越难过。因为,以往的白酒主要依靠政商消费、餐饮渠道的消费,因此不需要研究消费者。但是,现在受“三公消费”受限的影响以及消费者的年轻化趋势,白酒企业似乎绕不过去了。
  而在白酒的竞争结构中,如何捕获未来消费群体成为一个核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挑战的却是白酒企业如何从消费者的消费逻辑去思考产品创新问题。
  第一,白酒消费场景如何改变?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白酒的消费场景,基本都是应酬型消费,按照中国的酒桌文化,似乎不喝多不喝高,基本做不成生意,而酒后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成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很多场景并不正面,在三公消费限制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当前的白酒消费文化也会引发反思。而按照消费群体结构来看,此前的60后和部分70后还比较认同这种文化,但是80后和90后并不都认同这样文化,大家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
  那么,白酒如何塑造更好的消费场景,成为问题。比如,很多年轻人就认为喝红酒是更具正面想象力的消费场景——有品味和时尚;而在夜店,则是喝洋酒为时尚。如果白酒的消费不在三公消费场合,不再是政商群体,那么白酒的消费空间在哪里?在这个趋势下,如何开发低度的品质酒,如何倡导积极喝酒文化,如何重新塑造白酒消费场景,对于捕获未来消费者就成为核心问题。
  第二,用什么来激发年轻消费者的共鸣?
  80后和90后到底还会不会忠诚于白酒?这是所有白酒企业都必将面对的问题。如何营造这些年轻人的白酒文化——不再是简单的功能、价格、档次、香型、口感、包装,而需要思考真正的打动消费者的群体认同感在哪里?
  这里面有两个案例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第一个案例是江小白。 2012年初开始在重庆市场起步的江小白,定位为一个“屌丝型,文艺心,追求简单生活”的青春小酒品牌——“我是江小白”,瞄准的是80后、90后的消费者,在2012年初产品正式推向市场后,江小白的年销售额达到了3000万元。看看江小白的自我介绍:“我是江小白,男,外形帅气,生日是出世那天,保质期是永世。首要功能是添加勇气,进步自信心。性格特征是简略、好色。长处是便于带着,拿得出手。缺陷是魅力太大,能刹那间秒杀纯洁女和屌丝男。”看看,这个自我介绍是不是可以捕获很多年轻消费者?
  另外一个案例是红星二锅头。最近,红星推出苏联军用酒壶为外观设计的产品“苏扁”系列,苏扁形状是一种复古的时尚造型,宣扬了一种酷文化,因其复古的特点,也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怀,是年轻、热血、激情、活力的象征。其规格包括500毫升、248毫升、150毫升,单只150ml规格的苏扁能放进口袋中,易于随身携带,表现了年轻一代特立独行的态度。苏扁二锅头系列广告已经铺满北京各大地铁站点,其“年轻就要红”、“用子弹放倒敌人,用二锅头放倒兄弟”、“有兄弟才有阵营”、“没有痛苦不算痛快”的诉求,重新诠释喝酒与兄弟文化,向年轻消费者传递出热血、激情、活力等元素。
  第三,传统营销是否还有效?
  白酒品牌是传统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的投放大户,电视广告的空中轰炸+经销商的地面跟进,基本是白酒企业的常规营销逻辑,但是有很多白酒企业也坦言,电视广告基本是投给经销商看的。那么,在三公消费受限以后,白酒要寻找新的消费空间,单纯而传统的营销或许已经很难,或者说,还停留在传统思路的品牌诉求将会受到挑战。
  例如,江小白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一开始就把互联网社区论坛、微博等社会化营销工具玩得很熟。微博是江小白最主要的传播阵地,其新浪官方微博已聚集了8万多名粉丝;在线下,产品上市之初选择在都市白领接触频次最多、覆盖人群最多的地铁广告,通过语录式介绍去影响消费者。
  红星苏扁二锅头在6月4日到7月2日,在其官方微博上以“毕业狂欢季,只有兄弟和红星二锅头”为主题,开展免费派送“苏扁好兄弟”豪华酒套餐活动,由于苏扁二锅头与年轻人有着与生俱来的高匹配度,使得该活动在上线伊始便赢得了众多学子的关注。这些都在说明,白酒营销模式也必须面向未来,借助互联网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以上尽管探讨的是白酒,但是我想,对于很多行业,或许都有类似问题需要去重新定义和思考。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的企业真的认真在研究消费者吗?
其他文献
我本人也招聘并带领过85后毕业生,和你的感受很类似。说说我的看法。  1.85后员工急功近利,但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现在的社会本身就很浮躁,大家生活的压力很大,每个人都想尽快拿到高薪,以至于人们只盯着高薪,忘记为什么可以拿高薪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彼此攀比,这山看着那山高。心思不在工作上了,人就很容易频繁跳槽,形成职业恶习。既然只看薪水,当然就不可能真正去练本领,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期刊
我们公司是世界500强的知名制药企业,我在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与培训工作。我们公司进入中国20多年来,员工一直以社会招聘为主。但随着在华业务的不断扩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如果全部从外部招聘,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人才整合难度也比较大。从2009年开始,公司决定实施“管理培训生”项目,开始从应届毕业生中直接招聘,尝试从源头培养自己的员工。  2011年,公司通过校园招聘,精心选拔
期刊
我支持培训生的项目,留下5个怎么能算是失败呢?80后在工作中把被尊重看得比工资高,是让人兴奋的事。现有管理方式大都是自上而下的管制和打压,特别是一些经历过风雨、把控过大局面的人,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不要问为什么,按我说的做”的想法。这对很多80后来说,都是严重的精神压抑。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食品公司的年会,他们有80%以上的员工上台领取工龄奖,人员流失率如此之低令我赞叹。我问他们的诀窍是什么,他们
期刊
正如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一样,中国消费者的乐观情绪也比世界其它地区的消费者都要强烈。BCG消费者洞察智库开展的最新消费者信心调查发现,计划在来年增加支出的中国消费者比例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主要市场水平的三倍。  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前期的超高速增长在近期有所放缓,因此中国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计划在2013年增加支出的中国消费者占比为 27%,较上一年的38%减少了11%。  中国的GD
期刊
更富裕、更具个性,亦更趋成熟的消费者正在中国快速成长,给在华跨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显而易见:根据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的定义,不出十年,超过3/4的中国城市家庭有望晋级中产。  但是市场迅速分化为大众中产,以及上层中产。后者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我们已经将其定义为“新主流阶级”。他们一般居住在中国的沿海大城市,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在106,000元和229,000元人民币之间(相当于1
期刊
对很多人来说,手机已经成了他们通行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而手机地图,因为其在商务、社交和搜索信息的过程中,手机地图发挥着关键作用,自然就变成手机中的核心功能。  既然是核心功能,就存在巨大的商机。  我们接下来要看到的这个10亿美金俱乐部成员是位智(Waze)。  什么是Waze?  简单描述:  Waze是一个地图应用。能够让用户生成即时的路况地图,过程很简单,大家都开着带有GPS的车或其他移动互
期刊
没有一个企业家不想把产品品质做成一流的,鲜有人能真正做到品质一流。为什么? 因为品质不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思想。  我们可看看中国手机市场的风云变幻。二十年前,大哥大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一种身份象征。之后国外品牌横扫中国市场,无论是摩托罗拉的翻盖,还是诺基亚简洁的直板,都在收割中国市场的同时进行产品的工艺化升级。国产手机的市场反扑是以步步高的音乐手机、金立的“超薄”为代表,打民族牌一度攻下50%
期刊
多家知名IT公司最新一个季度的业绩均现亏损或大幅下滑。  微软于7月18日发布了暗淡的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微软股价当日大跌11%,创其四年多来单日最大跌幅。7月19日,微软股价曾一度跌幅高达12%,创下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单日最大跌幅。由于股价下跌微软市值蒸发约340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高于竞争对手雅虎的市场值。  财务报告显示,微软该季度营收1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运营利
期刊
伴随着产业间界限的消失,产品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加强软件、硬件与服务的融合来提高其自身的价值。这意味着有形的产品作为无形的知识的平台,其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这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但制造业的复兴在今后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也就是说,产业的知识化,需要一个表达知识(软件的、无形的)的空间或者需要一个媒介,这就不得不借助物品(硬件的、有形的)的存在来实现。  笔者要再次强调,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生产制造
期刊
因为我平时也和一群80后共事,当然这里面也有85后和90后。尽管他们整体没有贵单位管理培训生的高学历,但有些东西可以共享:  1. 对于80后,特别要讲究沟通方式。要适时参与他们的聚餐、唱歌、电影等聚会,平时的节日问候也是不可缺少的交流。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表达,自我意识相对强烈,所以平时需要注重与他们的情感交流。  2. 这些人一般都有满腔的热情和对世俗的不屑。要让他们真正感到自身的不足,管理者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