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剧增。物理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能有解决的方法。学习初中物理是为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打下基础,所以应当注重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将生活与物理进行结合,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的乐趣,降低学生们学习物理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 应用 生活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173-01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进行解释。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利用,让学生能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在生活中进行运用。本文主要对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一、将生活用品带入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新知识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当注重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它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指导学生们进入学习主题,掌握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教材的内容要进行充分的研究,精心的设计教材内容,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们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一文的时候,老师在课前准备好课堂中要使用的肥皂水和吸管,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用吸管蘸少量肥皂水,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与此同时询问学生“为什么泡泡会是彩色的呢?”,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在这个时候向学生们讲解什么是光的色散知识,学生们能更容易的了解知识,在以后遇着这类问题的时候,学生脑海中就会呈现出这幅画面,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理有所了解[1]。
二、利用物理知识,自制生活道具
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一直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却是十分困难的。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较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持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利用物理知识来制作一些生活道具,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透镜》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能对透镜有所了解,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们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共同制作“照相机”:“首先,使用硬纸板制作出两个粗细程度大致相同的纸筒,让纸筒中的一个纸筒恰好能够套在另一个纸筒中,并且能进行前后滑动,然后在其中一个纸筒的一端镶嵌上一个焦距为5cm到10cm的凸透镜,而在另一个纸筒的一端中蒙上一层半透明状的薄膜”,简易的照相机就这样做成了,在教室中让学生们拿着刚制作好的“照相机”,通过滑动纸筒,就可以看见窗外清晰的景物,在这个时候向同学们讲授有关透镜的原理,让学生们对透镜有所了解。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透镜的原理制作简易“投影仪”,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还能學会利用知识。
三、将生活中常见现象,通过实验来进行讲解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是直接的向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或者是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是枯燥乏味的,完全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导致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学效率不好的情况。因此,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实验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今后在遇到相关的现象时,对这种现象的原理有所了解。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文中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利用实验中所需要的物品,如烧杯、酒精灯、支架等,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演示,在支架上放入烧杯,向烧杯中倒入一定刻度的水,并放上玻璃板加热烧杯,会发现烧杯中的水由于受热不断的在沸腾,过了一会儿,有小水珠出现在玻璃板上,此时可以向学生们传授液化知识的概念,再看烧杯的刻度,会发现烧杯中的水减少了,原来这是水通过汽化现象“逃走了”。在日常的烧水中,会常常看到这种现象,通过做实验,让同学们能对这种现象的原理进行了解,并加深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老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激发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良峰. 浅析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7(18):194.
【关键词】初中物理 应用 生活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173-01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进行解释。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利用,让学生能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在生活中进行运用。本文主要对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一、将生活用品带入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新知识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当注重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它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指导学生们进入学习主题,掌握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教材的内容要进行充分的研究,精心的设计教材内容,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们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一文的时候,老师在课前准备好课堂中要使用的肥皂水和吸管,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用吸管蘸少量肥皂水,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与此同时询问学生“为什么泡泡会是彩色的呢?”,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在这个时候向学生们讲解什么是光的色散知识,学生们能更容易的了解知识,在以后遇着这类问题的时候,学生脑海中就会呈现出这幅画面,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理有所了解[1]。
二、利用物理知识,自制生活道具
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一直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却是十分困难的。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较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持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利用物理知识来制作一些生活道具,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透镜》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能对透镜有所了解,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们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共同制作“照相机”:“首先,使用硬纸板制作出两个粗细程度大致相同的纸筒,让纸筒中的一个纸筒恰好能够套在另一个纸筒中,并且能进行前后滑动,然后在其中一个纸筒的一端镶嵌上一个焦距为5cm到10cm的凸透镜,而在另一个纸筒的一端中蒙上一层半透明状的薄膜”,简易的照相机就这样做成了,在教室中让学生们拿着刚制作好的“照相机”,通过滑动纸筒,就可以看见窗外清晰的景物,在这个时候向同学们讲授有关透镜的原理,让学生们对透镜有所了解。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透镜的原理制作简易“投影仪”,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还能學会利用知识。
三、将生活中常见现象,通过实验来进行讲解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是直接的向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或者是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是枯燥乏味的,完全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导致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学效率不好的情况。因此,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实验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今后在遇到相关的现象时,对这种现象的原理有所了解。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文中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利用实验中所需要的物品,如烧杯、酒精灯、支架等,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演示,在支架上放入烧杯,向烧杯中倒入一定刻度的水,并放上玻璃板加热烧杯,会发现烧杯中的水由于受热不断的在沸腾,过了一会儿,有小水珠出现在玻璃板上,此时可以向学生们传授液化知识的概念,再看烧杯的刻度,会发现烧杯中的水减少了,原来这是水通过汽化现象“逃走了”。在日常的烧水中,会常常看到这种现象,通过做实验,让同学们能对这种现象的原理进行了解,并加深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老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激发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良峰. 浅析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7(1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