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于高中化学重难点把握、探究能力培养所起到的作用,并提示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媒体地位,防止过用与滥用.
化学学科在高中时期所处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化学却一向以抽象难懂而著称,很多学生初中基础不牢,到了高中更不知如何学起.面对化学教难、学难的困境,我们是否可以找到良好的方法予以解决呢?答案是肯定的,让信息技术参与到“化学变化”中来,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把握重点、解决难点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方面得到加强,破除语言表达障碍,从而减小学习困难,让教学重点得到把握、教学难点得到解决.比如,硫酸在生产建设、科学实验方面的用途广泛,教材中已经提到了用接触法制作硫酸的基本原理及典型设备与工艺流程,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采取了图表、实物、标本等方法,依然会觉得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采取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软件,让优美的音乐与逼真的画面形象,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与硫酸制备过程离得更近,其在设计上具有极强动感,而且图象清晰、直观生动,同学们可以在很近的距离内看到二氧化碳通过热交换器,变成三氧化硫进入吸收室,马上转换为发烟硫酸.实验过程生动直接,而富于启发功能的实验习题在信息技术模板的帮助下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当学习乙酸的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乙酸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首先制作Flash教学课件,对球棍模型加以模拟,并且显示出键的极性、各键的差异,还可以对断键过程加以模拟,使学生明白基因连接其他位置的方式,理解掌握乙酸性质及酯化反应原理.教学课件还可以迅速列举出其与醇类的不同,列举出羟基同醛类的不同.
二、注重探究、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表现力丰富,其所创设的丰富情境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探究实践起到帮助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真实实验所无法体现的宏观与微观现象,更可以显示出极大的示范性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给化学原理及化学变化规律的掌握带来更为形象感性的认知基础,避免仅凭口述与演示实验所产生的生硬效果,使学生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中提炼菁华,寻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在学习苯酚性质时,可以让学生用计算机欣赏动态演示画面,了解苯酚分子真实结构模式,再对照其结构,探讨苯酚可能的化学性质.高中生依然处在对形象事物好奇的阶段,容易为苯酚模型所吸引,故而讨论过程必然热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以既有知识为蓝本,以类比联想的方法为出发点,得出苯酚分子既然有苯基成分,肯定同苯有相近的化学性质,易于出现卤化、硫化、磺化反应,并且可燃性强.再者,苯酚与醇有类似的羟基结构,出现氧化反应的可能性很大,且易同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接下来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大家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于是有一部分学生想把苯酚与钠直接加热,另有一部分学生想首先配出苯酚溶液,学生都能够进行积极思考,思考的结果源于信息技术展示成果,同时又能在教材的基础上得以升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辅助教学、掌控尺度
形成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并且保持浓厚兴趣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而兴趣的提升离不开丰富生动的形象素质,信息技术将图形、音频、图象、视频等素材融于一体,让枯燥深奥的知识表述在动态画面中,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特别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信息技术具有增强实验可见度、模拟有毒有害物质实验、模拟繁琐化工生产过程、模拟化学反应等优势,能够让教学讲解更加直观明了.但是切记,无论如何信息技术都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它的作用仅仅在于弥补教材、粉笔、实验器材的不足,是将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必要手段,但是却始终无法完全取代教师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视为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增加了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在设计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教学活动时,应当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尺度,并且把握好正确的使用时机,处理好信息技术同黑板、教材、实验器材、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重点应当做好时间因素的把握工作,让信息技术的使用时间同课堂讲解、交流互动、评价反思的时间相辅相成,而坚决避免反客为主,滥用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几句话就可以让学生明白的概念结论,写在黑板上的效果并不一定比形成于多媒体上的效果差.
信息技术对于化学教学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其给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渠道,也使教师授课过程更加轻松,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凯.基于Wikipedia的资源型化学教与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9(1).
[2]杨志强.新课标下农村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09(33).
[3]张红媛 浅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
化学学科在高中时期所处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化学却一向以抽象难懂而著称,很多学生初中基础不牢,到了高中更不知如何学起.面对化学教难、学难的困境,我们是否可以找到良好的方法予以解决呢?答案是肯定的,让信息技术参与到“化学变化”中来,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把握重点、解决难点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方面得到加强,破除语言表达障碍,从而减小学习困难,让教学重点得到把握、教学难点得到解决.比如,硫酸在生产建设、科学实验方面的用途广泛,教材中已经提到了用接触法制作硫酸的基本原理及典型设备与工艺流程,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采取了图表、实物、标本等方法,依然会觉得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采取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软件,让优美的音乐与逼真的画面形象,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与硫酸制备过程离得更近,其在设计上具有极强动感,而且图象清晰、直观生动,同学们可以在很近的距离内看到二氧化碳通过热交换器,变成三氧化硫进入吸收室,马上转换为发烟硫酸.实验过程生动直接,而富于启发功能的实验习题在信息技术模板的帮助下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当学习乙酸的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乙酸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首先制作Flash教学课件,对球棍模型加以模拟,并且显示出键的极性、各键的差异,还可以对断键过程加以模拟,使学生明白基因连接其他位置的方式,理解掌握乙酸性质及酯化反应原理.教学课件还可以迅速列举出其与醇类的不同,列举出羟基同醛类的不同.
二、注重探究、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表现力丰富,其所创设的丰富情境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探究实践起到帮助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真实实验所无法体现的宏观与微观现象,更可以显示出极大的示范性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给化学原理及化学变化规律的掌握带来更为形象感性的认知基础,避免仅凭口述与演示实验所产生的生硬效果,使学生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中提炼菁华,寻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在学习苯酚性质时,可以让学生用计算机欣赏动态演示画面,了解苯酚分子真实结构模式,再对照其结构,探讨苯酚可能的化学性质.高中生依然处在对形象事物好奇的阶段,容易为苯酚模型所吸引,故而讨论过程必然热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以既有知识为蓝本,以类比联想的方法为出发点,得出苯酚分子既然有苯基成分,肯定同苯有相近的化学性质,易于出现卤化、硫化、磺化反应,并且可燃性强.再者,苯酚与醇有类似的羟基结构,出现氧化反应的可能性很大,且易同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接下来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大家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于是有一部分学生想把苯酚与钠直接加热,另有一部分学生想首先配出苯酚溶液,学生都能够进行积极思考,思考的结果源于信息技术展示成果,同时又能在教材的基础上得以升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辅助教学、掌控尺度
形成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并且保持浓厚兴趣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而兴趣的提升离不开丰富生动的形象素质,信息技术将图形、音频、图象、视频等素材融于一体,让枯燥深奥的知识表述在动态画面中,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特别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信息技术具有增强实验可见度、模拟有毒有害物质实验、模拟繁琐化工生产过程、模拟化学反应等优势,能够让教学讲解更加直观明了.但是切记,无论如何信息技术都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它的作用仅仅在于弥补教材、粉笔、实验器材的不足,是将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必要手段,但是却始终无法完全取代教师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视为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增加了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在设计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教学活动时,应当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尺度,并且把握好正确的使用时机,处理好信息技术同黑板、教材、实验器材、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重点应当做好时间因素的把握工作,让信息技术的使用时间同课堂讲解、交流互动、评价反思的时间相辅相成,而坚决避免反客为主,滥用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几句话就可以让学生明白的概念结论,写在黑板上的效果并不一定比形成于多媒体上的效果差.
信息技术对于化学教学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其给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渠道,也使教师授课过程更加轻松,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凯.基于Wikipedia的资源型化学教与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9(1).
[2]杨志强.新课标下农村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09(33).
[3]张红媛 浅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